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财产转让所得属于文物回流(财产拍卖所得及回流文物拍卖所得如果可以提供合法)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庆典刚刚过去,各大城市张灯结彩国旗招展,只为庆祝这空前繁荣的一个盛世。从殿堂之上到江湖之远,小市民们电动车上也插着的小国旗足以证明我们有多为这个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


近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国家、人民经历过多少磨难,又是怎样艰难地一步步走到今天?或许我们可以从中国文物回流几个阶段的历史变迁中窥得一二。



中国文物的流失与追讨


1946年,一个名叫王世襄的年轻人风尘仆仆地从重庆赶回了北京。此前,他离京到重庆闯荡,在梁启超先生主事的营造学社中学习清宫匠作与营造法式已有三年。


学成归来,一是带着新婚妻子袁荃猷回家面见长辈,二更是急切地希望帮时局尚不稳定的中国出一分力。他幼承家学,于书画、家具、玉石、青铜等文物鉴藏上皆有过人眼力。于是一到北京,年仅32岁的王世襄便被任命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


● 王世襄与袁荃猷的结婚照


彼时的故宫,经历了清朝动荡时王室的打包出逃、英法及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洗劫一空、日占时期各种搜刮掠夺、再加上混乱中各路军阀甚至周边市民的趁乱打劫,已几近一幅空壳。


而王世襄面临的任务就是将散落到中华大地各处,甚至已经流失到日本、美国、英法等国的文物尽力追讨回来。


● 战乱时将大量中国文物销往国外的收藏家卢芹斋(左)


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解放战争紧随其后——中华大地上的战火尚未能够停熄。乱世中,握着文物的商贩们都盘算着怎么把它们卖给外国人来获取更多利益,说服大家主动交还故宫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是内忧。


而在这之后的二三十年内,中国一直都是“弱国无外交”一词的代言人。要以这样一个国力要求别人归还文物,遭受到的各种艰难阻力都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的,这是外患。


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条件下,这第一批“老故宫人”从未想过放弃。


● 晚年的王世襄(右三)在故宫前的合影


1945年王世襄与袁荃猷女士喜结良缘,别人是新婚燕尔,他们是劳燕分飞。进入故宫一年多时间里,他奔波于北京、天津、日本等地,与国内外的文物商贩们斗智斗勇,竟追回了2000多件珍贵文物及107箱已流失到东京的古籍。


王世襄晚年的回忆文章中记载:


整整一年中,我们都一心放在侦查追缴文物上。当我将德侨杨宁史非法购买的青铜器目录抓到手中,并把编写图录的德国学者罗越带到天津与杨对质,使杨无法抵赖时,荃猷和我一样地喜悦兴奋。又当杨谎称铜器存在已被九十四军占领的天津住宅中,尔等可以去寻找查看,而九十四军竟不予理睬,多次拒绝进入,致使工作受阻,陷于停顿时,荃猷又和我一样忧心忡忡,束手无策。


——王世襄 ,《锦灰不成堆》之“集美德于一身”


追回2000多件文物,往大了说它已经是一个故宫人足以骄傲一辈子的成就,但王世襄这些老前辈们明白,这只是故宫万千流失文物中的百分之一二。文物流失得越久,转手得越多,追讨起来就更难。


● 2019国博大展上的回流文物《永乐大典》


这些书房里的传统文人化身文物侦探,照着各种名录按图索骥,走街串巷地调查各种珍贵文物的流向,甚至追到他国各大博物馆拿着各种公约据理力争,只为与时间赛跑,追回更多本属于我们的东西。


彼时王世襄的爱妻袁荃猷得了肺结核,到协和医院检查,结果是至少要卧床一年。但他却被故宫派去美国追讨流失文物,当时肺结核是极危险的病,大家都劝他不可远行,怕这一走就是天人两隔。


他们夫妇一商议,最终还是决定让王世襄去。袁荃猷鼓励他以国家民族事务为重,却在王世襄踏上征途第二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父亲买一筐杨梅,大吃。可惜畅安(王世襄的字)已走,念他。”


● 王世襄与袁荃猷


王世襄到了美国,好几家博物馆与大学向他抛来橄榄枝,想挽留这个博学多识的收藏家做顾问。但王世襄非但“毫不识趣”地一一拒绝了邀约,甚至还上门跟人家追讨东西。


他是梁思成的学生,当年老师让他回北京贡献自己力量的叮嘱,王世襄从未忘记。从中华民国到新中国,梁思成、王世襄、朱家溍……这些爱国学者的眼中没有差别,他们一辈子兢兢业业做研究做学问,就是为了服务中国人民的。



从“讨回”到“买回”


诚如王世襄一代所预言的,文物的追讨会随着流失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更加困难。其踪迹因为多次转手而难以寻觅是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追讨“道义”上的问题是另一方面。


举个例子,十年前被盗的一尊佛像,它大概率还在盗窃者走私出境贩卖的人手中,我们大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回来。但要是100年前被盗出境的流失文物呢?它现在的持有人很可能是通过拍卖、继承遗产等途径得到它的,中间甚至经过多次买卖转手,追讨起来的难度也就大了许多。


● 2018年被捐赠回国的青铜虎蓥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改革开放以后,国人逐渐富足起来,各种私人收藏家通过拍卖会等途径购回海外珍贵文物的喜讯层出不穷。


1999年,台湾收藏家陈永泰先生以70多万美元购得被盗卖的山西十八罗汉像后捐还给祖国大陆。这一义举,被列为1999年中国内地收藏十大新闻之首。


2000年,保利集团与北京文物公司联手从苏富比与佳士得拍卖会上购回四件被英法联军掠夺的流失文物,大快人心。


2001年,旅英华侨陈俊以重金竞拍下八国联军侵华时掠夺的明代绿色琉璃瓦当麒麟,并捐赠回北京故宫博物院。


2003年港澳著名企业家“赌王”何鸿燊出资600万人民币购回圆明园十二兽首中的猪首,并交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2007年何鸿燊再次出手拍下马首,价格已飙升到6910万港币。


● 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回归之路》展览上的兽首们


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外收藏界渐渐意识到,中国已经掀起了一股“文物回流热”。而手持各种中国流失文物的国外商贩及拍卖行,无耻地打起了借中国人的爱国之心大赚一笔的念头。


尽管国际上也制定了一系列公约来防止非法贩卖文物行为的出现,但始终架不住有制定游戏规则的人自己不遵守的情况出现。


2009年春季,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外交部的严正警告及中国人的集体抗议,执意拍卖英法联军从圆明园中掠夺的兔、鼠两个兽首。最终,现场一位电话神秘买家以总计3149万欧元的天价拍下两个兽首。


● 2009年佳士得春拍兽首拍卖现场


5天后,拍下兽首的中国收藏家蔡铭超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直言“这个款我不能付”。佳士得高达300万欧元的佣金就这样跟着他们对中国人进行二次掠夺的计划打了水漂。


蔡铭超的意思很明确:公约都说掠夺来的文物不能拍卖,你们违反在先,我就算今后因为失信被拍卖界除名也要阻止这场闹剧。


● 中国收藏家蔡铭超


一直到2013年,兔首和鼠首的持有者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将这两个他们国家从圆明园掠夺的兽首归还给中国,事情才终于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果。这也是我们文物回流战役中的一次关键胜利。


这是中国民间的力量,我们对于文物回流的重视态度,从未改变。改革开放后,我们是越来越富足了,但我们希望文物回家的同时也绝不是人傻钱多,绝不做接受二次掠夺的冤大头。



从“买回”到“送回”


2009年上拍场的两个兽首是有史以来最离谱的天价,但被蔡铭超先生出手“搅了局”之后,最终竟是无偿归还给了我们。由此我们也可见得近年来文物回流的另一大趋势——从高价买回到无偿归还。


上个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其中算得上最珍贵的一组文物就是今年8月份成功从日本追索回国的国家一级文物——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 曾伯克父青铜组器


今天的我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追回各种被盗的文物,首先当然是我们加入的各种国际反盗卖文物法公约成立的体现。


其实早在1997年7月,中国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者出口文物的公约》。1998年,中国也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定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利的办法的公约》。


这些国际公约都规定了从缔约国非法出口的文物,政府有权力在75年内依法提出返还或归还的要求。而文物流失到的国家应当全力配合,协助流失文物的国家政府追回被盗文物。


● 1950年中国政府从香港重金购回的唐画《五牛图》


2000年,一位中国画家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拟拍卖的艺术品图录上发现了一块中国的武士浮雕。他敏锐地觉察到这极可能是六年前河北保定一处叫“王处直墓”中被盗走的浮雕之一,马上通知国内相关部门向美国提出归还要求。


后来经过多方努力,浮雕撤拍,这块五代时期的珍贵文物被归还回到国内。更叫人欣喜的是,浮雕归国事件期间,美国著名收藏家安思远主动联系了我们,告知他的收藏中有一块似乎是与此块浮雕成一对的文物,并主动归还给了我们。


现在,这两块色彩鲜艳,极其罕见的五代精致浮雕,就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 王处直墓武士浮雕


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也将其收藏的一尊中国洛阳龙门石窟唐代罗汉雕像无偿归还给中国,龙门石窟看经寺的29尊罗汉像自此重新聚首。


同年,日本收藏家荒木继雄先生向西安碑林无偿捐赠了他本人收藏的中国战国至元代古印199方。


●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现场


所以其实还是回到那句老话——弱国无外交。在我们的国力强盛,国民觉醒起来之前,这些公约似乎都没起到太大的作用。


近年来我们国力愈发强大,越来越多的外国收藏家或者企业便主动将持有的中国文物捐赠或者归还给我们,以作为“友谊的象征”。可以说,中国文物回流的历史中,也藏着一部中国国力发展变化史。


尾声


从王世襄到何鸿燊、蔡铭超先生等人,一代代的中国收藏家、企业家合奏出了一支保护文物的交响曲。在我们落后挨打的至暗时期,一个个先辈们的个人努力凝成了照亮文物回家之路的点点星光。


而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终于不必再担心历史文物被掠夺一空,再不必低声下气、费尽心机去请求别人归还本属于我们的文物了。这盛世正如先辈们所愿,我们的文物,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都得到了该有的尊重。



所以我想,要是今时今日博物馆内的盛况他们地下有知,该会欣慰地大笑起来吧。


参考文献:


中国30年追讨文物历程 文/冯青


世间最美好的爱情,都写在王世襄和袁荃猷的脸上 文/ 李舒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京开幕 新华社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