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合法善意第三方财产不与扣押(特殊动产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捐赠人涉嫌犯罪,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基金会财产应慎重




近年来,发生多起因捐赠人涉嫌经济犯罪(非法集资、诈骗等罪名),司法机关在追缴赃款过程中,将接受捐赠的基金会账户冻结的案件。此类案件的发生,对基金会正常运营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基金会陷入停滞状态。




本文将讨论的是,基金会接受了犯罪嫌疑人的捐赠,司法机关在查封、扣押、冻结基金会财产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情况?对于基金会而言,在接受捐赠的时候或发生类似案件的时候,又应该如何处理?




01 一个基金会的遭遇




某慈善基金会, 2016年10月在某地登记注册的慈善组织,以开展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注册资金200万,韩某某为发起人之一,2016年至2018年期间,韩某某个人向基金会捐赠资金共计100万元,主要用于扶贫助学的公益活动。2019年4月,某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韩某某涉嫌非法传销被公安机关羁押,同时公安机关将基金会银行账户整体冻结至今,由于基金会账户不能使用,导致基金会日常活动陷入停滞状态,日常公益项目、内部管理均无法开展。




02 涉及的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查封、冻结措施有关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冻结涉案的存款、汇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等资金,债券、股票、基金份额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以及股权、保单权益和其他投资权益等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行为人已将诈骗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二)对方无偿取得诈骗财物的。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及其孳息,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发现犯罪嫌疑人将经济犯罪违法所得和其他涉案财物用于清偿债务、转让或者设定其他权利负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查封、扣押、冻结:(二)他人无偿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取得上述财物的。




▲依据上述的规定可知,为了维护受害人和国家的权益,侦查犯罪的需要司法机关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犯罪嫌疑人涉案的财产,人民法院查实属于犯罪分子违法所得财产,人民法院依法应当追缴。



对于第三人来说,明知是犯罪所得而接受的,通过非法债务清偿取得的,无偿取得或低于市场价值取得的,以及其他恶意方式取得犯罪财产的,人民法院也应当依法追缴。为了维护交易的稳定,相关法律司法解释还明确规定,如果第三人善意取得犯罪财产的,不予追缴。







03 基金会接受犯罪所得财产的捐赠


不适用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指无权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处分给他人,善意受让人依法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一般来说,犯罪嫌疑人使用赃款、赃物与他人进行交易,他人没有理由认为交易取得的赃款、赃物属于犯罪所得的,他只是完成了一次正常的交易行为。为了保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司法实践中的主流观点认为,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是不能进行追缴的。




《物权法》106条规定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公益捐赠的与一般的交易显然不一样,基金会取得捐赠财产,虽然可以符合受让财产善意和交付的要件,但是不存在合理价格的问题,所以,也不存在“公平交易”的说法。所以基金会接受犯罪所得财产的捐赠不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




我们都知道,基金会在接受捐赠的时候,往往无法判断捐赠人是否属于犯罪分子,也无法知晓其捐赠的财产是否为犯罪财产,那么捐赠人一旦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基金会财产就面临着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风险,那么基金会在捐赠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发生类似案件后又该怎么办呢?







04 基金会避免接受涉案财产捐赠


应当怎么做?




《慈善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在实践操作中,基金会在接受捐赠的时候,需要和捐赠签署捐赠协议或捐赠人出具捐赠承诺函等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捐赠人捐赠的财产是其合法财产,有完整无瑕疵的处分权,没有设立抵押,质押等担保物权。另外,对于大额捐赠人,基金会在接受捐赠前应当进行适当的尽职调查,对于捐赠财产来源可能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的捐赠人,基金会要审慎评估。







05 捐赠人涉嫌犯罪


基金会该怎么办?




如果基金会发现自己的某个主要捐赠人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判决的,基金会可以做以下工作:



第一,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果司法机关案件侦查需要向基金会了解情况,基金会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绝对不能用虚构交易等方式转移财产。




第二,基金会梳理捐赠人的捐赠情况(包括捐赠金额,捐赠项目,捐赠协议、履行日期,财务凭证等),捐赠项目执行情况(包括执行协议,执行项目总结和财务凭证等),做好记录留存备查,如果基金会账户被冻结的,可以做为申诉材料之用。



第三,如果捐赠人属于基金会理事的,基金会应该在理事会内部通报,根据条例和章程规定,如果理事被司法机关判决故意犯罪构成的,那么可以依照《章程》作出罢免理事的决定。







06 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基金会财产


应慎重




对于基金会明知捐赠人是犯罪所得财产而接受捐赠的,那么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基金会相应的财产,这个毫无争议。对于大多数基金会而言,接受捐赠是无法判断捐赠人是否涉嫌犯罪,有些捐赠可能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后,被查实属于捐赠人犯罪所得,基金会早已将捐赠财产全部用于公益目的,这个时候,司法机关来查封、扣押、冻结基金会财产会严重影响基金会和其他捐赠人的合法权益。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基金会财产应当慎重。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司法机关在查封、扣押、冻结的时候,要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其他涉案财产与合法财产,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并注意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我们认为捐赠人涉嫌犯罪,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基金会财产应遵循以下规则:




0


1


区分对待


犯罪嫌疑人的财产有合法收入,也有犯罪所得,不应该一律将捐赠的财产认定为犯罪所得财产。司法机关应当尽快确定犯罪嫌疑人犯罪所得的数额和涉案财产的范围,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范围就应该被限制在前述范围之内,区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财产和犯罪所得。


0


2


个人财产优先适用


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应优先适用于犯罪嫌疑人个人名下的财产,而非捐赠至基金会的财产。在犯罪嫌疑人个人名下资金或者实施犯罪行为后交易取得的财产足以覆盖犯罪所得的情况下,不宜查封、冻结犯罪嫌疑人交付他人的财产。犯罪嫌疑人也不能以“自己名下的财产是个人合法财产,交付给别人的财产才是违法所得”作为抗拒司法机关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理由。


0


3


基金会财产处于劣后顺位


基金会财产在查封、扣押、冻结时应处于劣后的顺位。犯罪嫌疑人个人名下的财产不足以覆盖违法所得,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应优先适用于赠与他人的,或者以明显不符合市场行情的价格出卖给他人的财产;而后才适用于捐赠至基金会的财产。因为前后两种行为具有本质区别,对于前者,犯罪嫌疑人实际上是把资产转移到了不受监管的他人名下,优先对这类财产采取查封、冻结措施有助于打击犯罪;对于后者,犯罪嫌疑人实际上是把资产变成了社会公共财产,受到《公益事业捐赠法》和《慈善法》的约束,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用途并且依法予以公开。如果查封、扣押、冻结其他类型的财产可以覆盖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所得范围,就不宜对基金会名下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0


4


限额


冻结基金会账户财产,也应当采取相应限额的冻结措施,不应将整个基金会账户冻结。捐赠人涉嫌犯罪的,其捐赠到基金会的财产,有一定的额度,司法机关在采取财产强制措施的时候,需要根据捐赠实际情况,采取相应限额的冻结措施,不应当将整个基金会账户进行冻结,导致基金会无法给员工发工资,上社保,以及执行公益项目。


0


5


听取基金会申诉


司法机关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时候,应当充分听取基金会申诉。司法机关在做出相应决策时或采取措施后,充分听取基金会申诉。基金会可以将接受捐赠的情况,捐赠财产使用的情况,基金会运营的实际情况,如实向司法机关反映。司法机关对于基金会已经将捐赠财产全部用于捐赠用途了,无法追回的,不应再冻结基金和账户。当然,基金会反馈捐赠项目执行情况时,不应当造假,虚构公益项目支出的凭证。




法律是公正与善良的艺术,在打击犯罪的同时,也在保护着每个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回到本文开篇的那个基金会遭遇,司法机关在打击犯罪无可厚非,但是在追缴赃款的过程中,是否可以采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倾听利害关系人的意见,而不是简单机械的引用条文。时代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执法者,在面对冰冷冷的法律条文的时候,可以更开放态度,聆听不同的声音,让法律更有温度,让法治更深人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