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宏观调控的作用(宏观调控的十大目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为2022年经济工作的定下了方向。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十大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那么,2022年经济如何稳?


保证支出强目的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今年以来,消费、投资需求相对低迷,如何扭转这种形势?经济工作会议对相关需求政策做了作用部署。


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未再提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以及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对澎湃新闻表示,宏观上稳字当头意味着稳增长排在最重要的位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都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部分。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将发挥基建对经济的托底作用,这其中银行信贷投放、公共财政支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等有望前置。


“明年,用好专项债券支撑该领域不仅具有空间,而且将对稳投资发挥宏观调控积极作用。”温彬说,今年专项债发行和使作用用节奏有所滞后,预计有一部分资金结转至明年使用。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表示,要加大财政政宏观调控策的力度,包括支出的进度要加快,能够形成实际的投资额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方面,除了铁路和公路等传统基建,也包括了数据中心和5G等新的基建。


冯俏彬表示,适度超前展开基础设施投资要把握两个方向:第一个是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方向,第二个是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方向。这两个方向都可以归结到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的大概念下面。


“目前来看,比较大的重心可能会放到绿色发展,围绕着绿色发展的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我国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改造,既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现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冯俏彬表示,要避免把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又理解为老基建,其核心还是要瞄准新基建,以及所涉及到的周期。


实施新的十大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企业等的支持力度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受到的压力要比大企业更大,而它们又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等也作出了部署。


会议提出,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


冯俏彬指出,政府要通过减税降费的政策提升营商环境质量,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化解对中小微企业而言的一种系统性风险,拖住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底。


“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内容,主要为中小企业减轻了负担。”滕泰指出,财政政策同时也要结合货币政策,在保持合理的流动性之外,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中国企业的贷款有160多万亿的规模,降低1个点的市场化利率就可以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1.6万亿。


“确保基本民生和公司的运转,让市场主体释放活力,成为经济稳增长的一个中坚力量。”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道。


温彬表示,明年,不仅要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而且要早推出、早见效,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同时,应继续实施“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目的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等已经出台的政策,同时发挥小规模纳税人“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激发“专精特新”等市场主体活力的作用。


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在宏观政策协调方面,此次会议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要有机结合。


温彬表示,跨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是要平衡好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增长和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近期央行决定于12月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就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平滑经济增长曲线,体现了跨周期调节的要求。”


滕泰表示,到明年一季度,CPI有可能会突破3%,到二季度或者年终的时候,有可能会更高。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集中在明年上半年,甚至在一季度加快实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