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中国所有城市外来人口排名(全国城市人口排名)


人口净流入是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就说明该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入,反之则为净流出。那么,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后,我国人口净流入多的城市有哪些呢?


深圳、上海净流入超1000万人


再次,部分地方2020年的户籍人口数据尚未公布。因此部分城市的户籍人口数据采用的是2019年数据,与最终数据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过,总体而言,相比常住人口的变动,户籍人口变动较小,因此,推算出的净流入数据偏差也比较小。此外,部分城市的常住人口为2020年底的数据,而部分城市常住人口采用的是七普时(2020年11月1日零所有时)的数据,两个月的时间差,也会带来常住人口的一些变化,不过这种偏差很小。


数据显示,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净流入位居前四位,其中,深圳和上海的人口净流入超过了1000万人。


数据显示,深圳净流入达到了1179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21》,2020年底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63.38万人,同期户籍人口达到584.58万人,净流入人口为1178.8万人。深圳原有的“土著”占比很低,很多户籍人口也是这二十多年才陆续落户的。


根据七普数据,深圳十年来的人口增量达到了713.65万人,在各大城市中领跑。深圳这些年高新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发展集聚了大量人口。同时,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大,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问题,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两城人口在2014年前后达到高人口峰后,2015年以来增长缓慢。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人口从京沪转移到了广深。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对第一财经分析,在人口大量流入后,目前对深圳来说,社会治理是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的短板较为明显,深圳的公共设施面临的压力非常大。目前深圳的人口密度放到全世界来说都非常高,开发强度很大,未来可新增的人口空间已经比较小。


今年6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其中,颇受关注的一点是,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将控制在1900万。这也意味着在未来14年左右时间,深圳的人口增量空间大约为137万,年均增量空间不足10万人。


深圳之外,上海的人口净中国流入也超过了100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上海纾解非核心功能后,尽管上海十年来常住人口仅增加185.17万人,但这期间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增加了337.11万人,人才增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也说明,上海近年来产业结构人口调整和升级不断加快,集聚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对长三角、华东地区、长江经济带、中原等地的人才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另外两个一线城市广深的人口净流入位居第三和第四,分别为889全国万和788万人。


其中,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21》,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89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1.1万人,这已经是自2017年以来,北京连续4年常住人口出现小幅下降。


表:40个城市人口净流入情况(人口单位:万人)


中西部两城在列所有


从人口净流入最多城市的10个城市来看,有8个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全部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经济圈。其中,珠三角地区共有四个,分别是位居第一的深圳、第三的广州、第五的东莞和第八的佛山。值得注意的是,广东也是省外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省外流入人口达到了2962万人,比第二名的浙江多了1300多外来人口万。


从省外流入广东的人口主要集聚在珠三角地区,排名珠三角不仅吸引大量省外人口流入,同时也吸引了省内粤东西北地区人口流入,因此珠三角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四大城市的人口净流入规模也都很大。包括深圳、东莞和佛山三个城市均出现了外来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格局。


珠三角之外,长三角城市群也有3个城市人口净流入位居前十,分别是位居第二的上海、第七的苏州和第九的杭州。这三个城市当前的常住人口规模总量也位居长三角前三名。京津冀城市群有1个城城市市人口净流入规模位居前十,即净流入达788万人的外来人口北京。


沿海三大经济圈之外,前十名中,有两个城市来自中西部地区,分别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郑州和西部第一人口、经济大省四川的省会成都。这两个城市作为强省会城市,所在省域的人口总量很大,近年来在当地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省内大量地市人口流入到省会城市,因此这两地十年来的常住人口增量均名列前茅。


数据显示,成都十年来常住人口增量达到581.89万人,位居全国第三。郑州人口增量则位居全国第五。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过去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业、人口大省的城镇化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有较大差距。不过2008年以后,随着沿海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上升,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中心城市尤其是强省会城市引领区域发展,吸引了省内其他地市大量人口流入。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留在了这些城市。


另一方面,2017年以来,随着西安、郑州、成都、武汉等强二线城市纷纷大幅放宽落户门槛,吸引人才落户,这些城市的户籍人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近年来在“人才争夺战”中新落户的,因此实际上这些强省会城市的人口流入规模要比数据显示的更大。全国


此外,直辖市重庆的人口流动呈现净流出状态,目前人口净流出203.78万人。这里面的一大原因是,作为一个直辖市,重庆的户籍人口达3412.71万人,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其中,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下辖区县,尤其是渝东南、渝东北地中国区,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所以人口大量外流,不仅流向东南沿海发排名达地区,也有大量人口流向重庆主城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有流动人口为481.14万人,跨省流入人口为219.36万人,市内流动人口为261.78万人。10年来跨省流入人口增加115.16万人。重庆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人才吸引力增强,流入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