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塞舌尔南沙注册公司代办(海南代办公司)


经过近6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正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向细腻的“工笔画”转变。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枢纽城市,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动进一步深化。


据广州市商务局统计,2018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463.47亿元,其中出口1686.65亿元,进口776.82亿元。2018年全年,广州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新增34家企业(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4.88亿美元,占全市同期中方协议投资额22.6%。今年1—3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6家企业(机构),中方协议投资额5300万美元,占同期中方协议投资额31.9%。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朱伟良


经贸往来提质


穗企加速布局“一带一路”


4月中旬,第12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如约而至,以质量、品牌走向世界的“广货”备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客商追捧。


广州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国外贸易部副经理吴艳告诉记者,以菲律宾市场为例,从2017年9月开始正式进入菲律宾市场后,截至2019年3月,虎头电池的出口量已达到1786万只,成功进入大中型超市逾280间,其他批发及零售终端渠道超过300家。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更多广州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寻获新的商机。从贸易转向投资,以广州森大贸易有限公司(简称“森大”)为代表的贸易企业正走上一条更为高质量发展的合作路径。


森大国际业务部主管邱华文又开始了自己一年两度的“广交会之旅”。从2005年起,每届广交会都从未缺席的森大,如今业务已经遍及非洲和南美洲,部分产品在加纳和肯尼亚的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满足非洲市场民生需求的同时,在非洲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森大年营业额增长了10倍,“现在我们2018年出口额达到16亿元人民币。”邱华文透露。


面对竞争愈发激烈的非洲市场,森大选择实施“以贸带工,以工促贸,工贸一体”的经验战略代办,通过在海外设厂发展本地制造的方式减少中转环节,完善全球供应链体系。


2014年9月,森大海外制造的第一家工厂——森大加纳洗衣粉厂投入建设。这座工厂所生产的产品,供应到了西非多个国家,位居同行业第一位。随后,森大加纳五金厂、森大科特迪瓦五金厂、坦桑尼亚洗衣粉厂、坦桑尼亚五金厂等项目先后投入生产。


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像森大这样的穗企迅速在非洲大陆崛起,成为当地知名的品牌。


制造业落地


广州技术在非洲开花结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借助青蒿素项目,广东新南方集团全面转向南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洲市场。


配合非洲的中医药布局,新南方进行了海外投资。目前,新南方集团在海外拥有2个园区,一个是位于尼日利亚的奥贡自贸区,一个是位于肯尼亚的珠江经济特区。位于尼日利亚的奥贡园区是中国第一批塞舌尔海外的八个工业园区之一,也是目前广东走出去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之一。


尼日利亚奥贡自贸区位于尼日利亚奥贡州,是“一带一路”产业园区合作的重要样本,合作区规划用地100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园区相继引进了轻工、家具、建材、五金、木材等40余家优质企业,聘用当地工人6000人。形成了规模化的陶瓷业、造纸业生产、销售产业链。未来,园区开发面积将达到6平方公里。


“我们为园区的企业提供一些特别的塞舌尔优公司势服务,包括成立了当地的一个园区管理公司和当地自贸区的管理局、海关、警察、移民局、环保等政府部门实现了合署办公,所有的手续都可以在园区一站式进行解决。”新南方集团副总裁邓愚说,目前的园区首期全部满了,现在正在筹建第二期,计划总投资200亿元。


国内中小企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建设,实现了壮大和腾飞。“他们在国内虽然规模不大,但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成长相当迅速,并成长为当地知名品牌。”他说,园区里面很多企业运行良好,例如旺康陶瓷是尼日利亚乃至非洲现在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和旺包装是尼日利亚目前最大的纸箱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中国的产业、制造业引入当地,帮助非洲人用绿色环保的方式崛起,这是我们园区的思路。”邓代办愚说,在产业合作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把资金、技术、管理从广州引进到非洲,把先进的轻工业制造技术、人才培养的经验、现代企业的治理方法都输出到当地,实现落地开花、打造真正的“made in Africa”。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升温,越来越多企业把创新技术的实践从广州延伸到海外。


上个月,老挝最大的商业银行——老挝外贸银行行长携骨干来到云从科技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洽谈。自去年老挝外贸银行引进广州云从科技的IBIS生物南沙识别系统后,银行从内控管理到业务发展,从精准营销再到客户体验实现了率先升级。


从愿景变成现实


“一带一路”合作聚焦民生领域


经过近6年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变成行动、从愿景变成现实,成果超出预期。


科摩罗是印度洋上的一座非洲岛国,一度疟疾肆虐。从2006年开始,在新南方的推动下,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项目在科摩罗启动,从个体治疗到群体药物干预,对疟疾防控策略进行了创新并示范运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2014年,科摩罗已经实现了疟疾零死亡,疟疾发病人数下降了98%,疟疾感染率从2006年的每千人142人,下降为2.8人。“可以说,我们几乎消灭了科摩罗的疟疾。”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隆华提到,科摩罗项目的成功经验将被推广至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海南基里维纳群岛,由新南方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组成的抗疟团队与巴新政府开始合作,经过六个多月的“抗战”,为4.5万多名当地居民进行了三轮青蒿素的全民服药活动,基本控制了疟疾在当地的发展。“凭借无数成功的抗疟经验,青蒿素已经成为了一张中医药的‘名片’。”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更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海南让人民幸福安康。广州企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居民带来了健康,更通过创造就业、培养人才,带来生注册公司活品质的提高。


“非洲目前的人口结构中,年轻人占大多数,而他们就是非洲的未来。”非洲广东总商会副会长霍江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应改变以往传统贸易的形式,通过加强与各国间的交流与互动,以人才培养的方式实现“全球大联动”。


在非洲广东总商会的推动下,非洲商学院于2018年初成立,致力于中非青年人才建设,打造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非洲商学院中非人才协同培养计划旨在通过协同培养共建的 方式,培养一批懂非、知非且兼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跨文注册公司化梯度人才。”在霍江涛看来,开展人才培养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青年提升个人素质,降低失业率,更在于为中非经贸长效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集聚更多的力量。


当前,广州正通过支持市属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共商共建区域性职业教育框架。广州大学先后与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等7所“一带一路”沿线大学和培训机构开展交流合作。


■链接


广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些年


截至2018年6月底,广州市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累计投资设立了165家企业(机构),占全市项目总数的13.75%,中方协议投资额34.27亿美元,占全市中方协议投资额的18.17%。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包括斐济、萨摩亚、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塞舌尔、马尔代夫、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多个国家实现了对外投资“零的突破”。


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走出去”大项目脱颖而出,如广州森大贸易有限公司先后在7个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9家企业,实现了从单一商贸企业向产销一体化企业的转变。京信通信集团出资1.26亿美元并购了老挝国有电信企业ETL有限公司,占股51%并获得25年的电信经营权。广州东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乌干达投资6.2亿美元建设金属矿综合产业开发项目,成为非洲地区示范型综合产业园区。


南沙与汉堡、不莱梅等欧洲港口城市枢纽型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与西咸新区、贵安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实施。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设立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中心,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产能合作新平台,推动区内489家融资租赁企业参与公司“一带一路”建设。


中新(广州)知识城成为广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典范,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与星桥腾飞集团共同打造的新加坡国际制造创新中心(SMIC)在腾飞科技园正式启动,已引进首批5家新加坡先进技术制造商,中欧合作示范园区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在硅谷、波士顿、特拉维夫等地,广州均已设立办事机构,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创新城市的连接互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