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商标注册 >

休养所商标转让平台(晒弃瞳斌炎廬斑峠岬)


文|AI财经社 刘雪儿


编|嵇国华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孙淼炒了一辈子股,经历大小股灾,很相信实体经济。他去年花28万投资了小区附近的一家生鲜店,鼎盛时,该品牌在杭州开店138家。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孙淼才收了2万的利息,生鲜店的经营状况便急转直下,总部被曝巨亏多时,挪用关联公司资金,紧接着是大规模的关店风波。所有人心里都绕不开一个疑问:为什么好端端的生意会变成这样?钱都去哪了?



这起涉及社区净水机、生鲜店、餐饮店的连环爆雷事件,如今只留下超3亿的投资商欠款,超7000万的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与充值卡欠款。



忽略自我造血能力,融资快速扩张,上述企业的实控人张知豪信仰短线操作,走上一条类似ofo、瑞幸咖啡先烧钱扩张的道路。如今,依靠众多个体投资户的他,没能及时找到接盘侠,最终公司濒临死亡。



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市西湖区公安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由,对涉事公司进行立案侦查,于并7月9日抓捕控制公司管理层张知豪、吴明明等人。






01


蒙眼狂奔



张知豪本可以不走这条激进之路。



这个37岁的男人来自苏北农村,上海长大,此后一路逆袭,21岁出来打拼,从销售起家,8年后创业,并于2015年在杭州成立万淳环保科技公司,做社区净水机生意,高峰时曾铺设杭州1600个社区,服务约50万用户。






图/视觉中国


张知豪脑子灵光,发现水机用户群以老人为主,同是家庭买菜群体,顺势在2017年春成立修养坊健康科技连锁公司,推出社区生鲜品牌“鲜生友请”,当年9月已开了30多家店。



据修养坊法人、张知豪小弟吴明明向投资者张荣波透露,前期他们是赚钱的,直到在30家店时有人给出了15亿的估值,“这让张知豪完全膨胀了,正常经营获利要多久才能赚到15亿?”此后,张走上了融资和并购之路,补贴经营来吸引消费者和个体投资者,用招商的钱弥补营运亏空,做大做强品牌,再出手卖掉。



张知豪并没有衡量高估值背后的水分。2017-2018年是生鲜店的爆发时代,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新零售、新物种被广泛提及,“他认为跟着大方向走不会错”。



要开店,先招商,张知豪先从水机投资者着手。做水机的时候,招商人员在小区推销,把很多老人用户发展成了投资者,每台水机投资4万,按月收利息。眼下要动员老人们把水机的债权转为股权,岬此后不分红,坐等上市升值,能减轻扩展生鲜业务的资金压力。



67岁的杭州大爷孙淼一聊起这事就激动,“他们说现在最时髦的就是股权,阿里巴巴的马云让人家入股,永辉超市也是,原始股1块变成几十块,都发财了!我们以后的榜样就是永辉超市,现在新三板,未来就是主板(上市)!你们都会发财!”如今老人28万的投资,只收回了前期的2万多利息。



孙淼炒了一辈子股,经历大小股灾,很相信实体经济。尤其杭州在2017-2018年频繁爆雷,P2P成了无数投资者的梦魇,无形中放大了张知豪的可信度,毕竟饮水机、生鲜店都是小区里随处可见的“实业”。



在不少投资者看来,鲜生友请的回报率不算太高,投资10万以上按营业额的10%给利息,30万以上13%,50万以上15%,但不少投资者认为这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原因在于,鲜生友请按营业额计算而非利润分成,承诺1年半到2年回本,这意味着只要店开着投资者就有钱赚,他们认为生鲜店也没那么快倒闭。


但鲜生友请投资者杨子也发现一些猫腻,按合同规定,一家门店的股权架构中修养坊占股51%,其他投资商占股49%。以一家大型生鲜店为例,修养坊名义付出的250万以商标、系统管理、品牌推广、综合运营等费用体现,而投资者却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200万元,作为门店的启动资金。实际上,算上房租、人工、装修等,生鲜店的启动资金在50万左右。



“当时觉得开店是保本生意,没多想,岬现在看来他们是空手套白狼,我们多付的钱也不知去哪了。”杨子说。



进入2018年6月,鲜生友请开始疯狂扩张,短短半年,招商人员从30多个升到100多个。总部管理层郑思来回忆,每周都有开业,有时一个月能开10多家,店员招休养所不过来,总部坐办公室的员工也帮着收银搬货,到下半年门店数超过130家,是一年前的4倍多。





广告战也打响了。投放从自行车停靠点,一直到出租车与公交车身。郑思来痛惜,当时在杭州东站投放一次广告要860万。营销出身的张知豪不以为意:“十年前脑白金没听过吧,十年后怎么都知道,还不是天天广告,最后傻子都会背广告词!”



事实上,2018年的夏天并非扩张的好时机。资管晒弃新规出台不久,银根逐渐缩紧,去杠杆的呼声越来越大,小米、美团点评等明星公司掀起上市热潮,目的在于去二级市场找钱生存。大公司尚且如此,创业公司更应开源节流,不轻易打仗才是寒冬保存实力的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寒冬愈加猛烈,生鲜店的招商也不顺畅,张知豪仍没收住脚步,转而把重心放到餐饮上,成立下榻小灶餐饮管理公司,推出连锁餐饮品牌。推出的品牌多达十几个,有的三天就关门了。最后主打运营的只剩算坛子酸菜鱼和筷意传奇中式快餐。他认为,这可以消耗部分生鲜的损耗,也能打通生态链做闭环。



不同于饮水机多是投资几万元的退休老人,生鲜店多是投资几十万元的杭州新中产,餐饮则需要手掷几百万元的生意人。这些从业经验不乏一二十年的餐饮老炮,没想到深陷其中。



餐饮同样在杭州遍地打广告,每个月再开三四场招商会议,这一切准备在2019年初的年会上释放出来。“来,大家先跳个舞,喊个口号!2018年我们完成2亿招商,19年要20亿,餐饮未来要打造全球供应链,今天协议签掉,明天财务算账拿钱!”张知豪台上喊话。



从早上开到天黑,参会的投资商兼供货商乔意至今难忘:“洗了一天脑觉得愿景怎么这么好,就像被灌了迷药一样,你不投也得投,底下的老头老太疯了似的去刷卡,传销似的。”






招商会议现场


来自监审部的丁一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不禁冷笑:“知道当时怎么骗你们吗?酒店坐的500人只有50几个投资商,其他都是员工去充场子,‘说投100万’的只是说说而已。”



这商标转让一切都给崩盘埋下了伏笔。



02


崩盘



2018年8月伊始,供应商的货款出现拖欠,陆续有人来讨债,年底员工工资也出现缓发。而此时鲜生友请却启动大优惠活动,告示充值300送100、充3000送1500,甚至充1万送3000。



投资者杨子觉得不对劲,打电话询问管理层是不是资金链有问题,对方回应说只是做活动。郑思来告诉AI财经社,这是张知豪和高层商量敲定的结果,目的是用充值卡收入补上年前未发的工资。



普通用户并不知情,甚至以为这是生鲜店越做越红火的迹象。生鲜店顾客普遍以中老年人为主,对价格敏感,纷纷跑去充值。杭州市民夏女士也充了1500送500,“菜便宜,店又在我家门口跑不了。”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新年看来,企业明知无法提供炎廬后续服务,仍以诱使、欺骗等手段骗取消费者财物,或涉嫌诈骗罪。



一系列资本运作在暗礁下展开。郑思来回忆,2瞳斌018年底张知豪张敏夫妇把大量股份转让给高管。天眼查显示,当时张敏相继退出鲜生友请供应链公司、修养坊健康科技连锁公司的高管和股东名录,“有8-10个涉及高管在年底假离婚”。对外,张知豪寻求永辉等公司接盘。



投资者们也在转股。杨子回忆过年前几天,修养坊法人吴明明以“公司将被收购”等名义,鼓动生鲜店投资者签订转股协议,把原来的股份变相注入到新公司,与之前入股的公司脱离关系,宣称并购前不会再分红,收益到2019年12月31日再支付。



具体来说,若公司并购交易成功,投资者的股本会扩大1.5倍,以后的分红收益就是现在的1.5倍;若并购不成功,会按年利率15%支付本息。



听上去这是一笔划算的交易,杨子觉得吴明明底气不足,公司一旦出事或并购失败,股权就是虚壳。他坚决不签,拿回了下一期的利息,但他那批有八成都签了。



事实上,多家企业在2018年下半年走到照妖镜前。8月,拥有168家店的邻家便利店一夜关门,随后131便利店、全时便利店也曝出资金短缺。表面上的诱因是资方依赖的P2P平台爆雷,核心原因是业务自身缺乏造血能力却盲目扩张。






虽然并没有拿P2P平台的钱,张知豪打着加盟费的幌子广泛吸收投资者的资金,在不考虑实际运营情况下盲目扩张,其多倍杠杆的本质与P2P无异。



2019年开年后,形势越发危急。拖欠几个月的供应链大规模讨债,不少直接断供,门店的菜少了一半,“鸡爪、西红柿整箱烂掉,不新鲜还变贵了,感觉都快关门了”,1000多名员工的工资也陷入困局,1月起门店不发,2月起总部不发,3月仓库工人罢工。



重压之下,张知豪的动作也在变形。餐饮店投资人秋露告诉AI财经社,2019年二月以来,甚至出现一店多投、超额认购的情况。拿杭州运河上街酸菜鱼店举例,按照合同,占49%股份的投资商只要凑足190万即可,但9个投资商实际打款达457万,超出原定份额的140%。而此前公司方不让加盟商之间相互接触,等爆雷后大家一统计,才发现问题。



餐饮投资商冬荷气不打一处来,“我1月投进去280万,他们3月15号选好店面,付了三个月房租19.5万,结果5月我去看时只围了一块布!都没装修,一块布骗了我们几个投资商460万!”餐饮投资商多是年后进入,有的没装修,有的开业两三个月就关门,而他们签订的协议期是五年。



张新年律师认为,下榻小灶和鲜生友请签订协议不久后跑路,也没有履行违瞳斌约责任,不排除涉嫌合同诈骗罪的可能,此外下榻小灶“一店多投”或涉嫌合同诈骗罪。如果经法院认定罪名成立,对涉案人员及单位最高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经事后投资商统计,餐饮投资商打款超1亿元,甚至在公司出事后的5月6日,还有人打入四五百万元,这些钱都去哪了?



投资人秋露和几个代表去下榻小灶查账,从多页被撕毁的会计账簿中统计,2018年9月-2019年2月的半年里,下榻小灶共接收投资款超6800万元,但被转走超8700万元,其中大部分转入了关联公司的修养坊、万淳水机、鲜生友请供应链公司,还有部分是公司高管的白条借款,而公司方未能给出3月后的会计账。






这么看来,餐饮项目的推出,并非张知豪设想的“打造闭环”那么简单,更像是为堵住以前漏子的幌子。



5月初,张知豪旗下几家公司已摇摇欲坠,此前张知豪联系的潜在接盘公司——永辉商标转让、IDG、绿城、物美、联华华商,如今都杳无音信。



半路杀出的壹号食品给了他最后的希望,壹号食品旗下有“壹号土猪”等品牌,2018年开始在广东试水生鲜店,希望借收购扩张华东市场。



5月6日,鲜生友请官方公众号发布二者“即将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5月12日,不少生鲜门店贴出告示,以壹号食品收购理账为由关店。



接近壹号食品的知情者告诉AI财经社,“张知豪的举动让壹号食品内部非常生气,一来二者只签订框架,还没谈妥细节,二来谈判前就有不少门店因房租到期、员工讨薪、供应商断供等关店,壹号食品并没有要求关店,有违商业诚信。”关店后,涉及欠债的各路人马尤其员工大骂壹号食品。



壹号食品最后给出方案,愿意出资6000万元占股80%,用于盘活鲜生友请门店,包括支付1600多万元的1000多人的工资、1000多万元的会员卡充值。但张知豪坚持要求打包餐饮,让其偿还所有投资商的债务,以及5000多万元的供应商欠款。



修养坊法人吴明明透露,目前公司还欠生鲜投资商1.9亿元,加上餐饮投资商自己统计的超1亿元,和部分万淳水机投资额,所有投资者的债务累计超3亿元。



5月28日,壹号食品停止收购。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张知豪亲手掐断了。




03


圈套



所有人心里都绕不开一个疑问:超3亿元的投资款到底去哪了?为什么好端端的生意会变成这样?



剥开整个投资的外衣,这是个虚晃的生意,似乎一开始就设好了圈套。张知豪的思路是,用烧钱补贴方式吸引用户、大肆铺广告做品牌,人流引爆后吸引投资商砸钱,再拿招商的钱弥补经营亏空和开店,等扩张到一定规模,就打包卖给接盘侠,自己赚品牌的钱。而不是从经营的平台立场出发,好好打磨供应链和门店,靠营收持久生存。



烧钱补贴是近十年创投圈一贯的操作,从千团大战、外卖大战、网约车大战,到近期的瑞幸咖啡、OYO酒店,无不借助烧钱战术打开局面。除了极少数玩家能借此确立市场主导地位,成功上岸,大部分的玩家难逃一地鸡毛甚至全军覆没的结果。



张知豪并不具备上岸者的潜质。郑思来告诉AI财经社,公司没有一家餐饮店或生鲜店盈利,经营上花钱大手大脚,管理上贪腐严重混乱不堪。



生鲜店店长甘果透露,2018年9月开业后,每天营业额有1万多元,但都是亏的,“澳洲芒果2块5一个,山竹8毛一斤,排队抢,第一个月就亏了2万。”每到月底,总部会派人盘点门店,丁一盘了20多家店,发现每家每个月亏5千-1万元,“上面就说不要再盘了”。



此外,给投资商的报表也存在作假。张知豪名下的餐饮品牌“算坛子酸菜鱼”的厨师长春上透露,除了水晶城店和运河上街两家日营业额达1.4万,其他三家都不足1万元,但承诺以1.5万元做保底,报表甚至在2万以上。对此,张新年律师认为,在双方合同履行中,以伪造、虚假证明担保其营休养所业状况良好并骗取加盟商财物的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罪。






不仅如此,招商部门还以国内外旅游、代金券、礼品等方式服务投资商,拿下50万以上的投资单子有10%提成,招商部门年薪最高的一位斑峠副总年薪85万,来杭州一年多,就从身无分文到购置两三套房产(包括别墅)。



具体经营上,餐饮店也存在过度支出。目前主要留存的餐饮品牌只有五六家算坛子酸菜鱼店、四五家筷意传奇中式快餐店,但前后试验了十几个品牌,比如海鲜村、羊大碗、半闲、二饼、士林、椒黛秘捞、筷意筷锅等。


“这些商标全是买来的,但存活不超过一个月,甚至付房租装修好三天就关门,原因在于老板想赚快钱,不是靠门店盈利,所以不会耐心养店,只要招不到商就立马关店。”郑思来透露。



对经营利润的漠视,更导致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斑峠可钻,各部门贪腐成风。有一次,丁一发现,车队司机私自增加出车趟炎廬数,多报销20万,并请物流负责人,老板张知豪的表哥张孝军洗脚、吃饭、给好处费,张孝军让丁一“算了”,最后只给司机扣了1.5万罚款。



采购、工程选址等也存在私拿回扣、虚报账单现象,张知豪对负责审计的丁一说:“不要再查了,再查下去我几个兄弟就没着干了。”在丁一看来,张知豪办的就是家族企业,“再这么下去,公司早晚完蛋。”



门店也不例外。推行充1万送3千时,一家店的店长、收银员和区域经理打好招呼,两人凑了2万充在一张卡上,每天几乎每笔交易都用这张卡刷,如果一天营业额2万,相当于两人各赚3千。此外,晚上八点半后肉菜会打七折,有员工会偷偷藏起来自己买走。处罚也不了了之,“从上到下都通好的,那我有什么好说的?”丁一对此感到憋屈。



后期,生鲜门店过期的食材都运到了餐饮店,厨师长春上透露:“快过期的强制接收,卖不掉就做员工餐,肉卖不掉就打七折送到中式快餐店,到现在仓库里还有三个冰箱的僵尸肉,冻后五折再买。”说好的处罚也成了空文。



“在这个公司,啥没学会,学会骗人倒是真的。”店长甘果叹了一口气,有老太太说他们是骗子,他当时还回嘴,“现在想想不该那样,有愧疚。”



到最后,有的项目干脆失控。郑思来回忆,张知豪不懂生鲜和餐饮,会找外面的人带队,每个项目相对独立,由于张只在乎是否吸引到投资商,不管经营业绩和细节,这带来很多监管漏洞,到后来餐饮尤其酸菜鱼项目失控,工资发不出来才意识到问题,但收集证据也是无缝插针。



在郑思来看来,张知豪“敏锐,有魄力,脑子反应相当快,想赚快钱的初始也没错,毕竟很多餐饮品牌都是三五年倒闭,品牌做大卖掉也无可厚非,但忽略了整个团队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他们也曾劝过张知豪,模式可能无法持续,但张一概不听,“老板比较独裁,认准的事别人改变不了”。张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从来不听别人意见,要不公司早倒闭了。”



尽管如此,不少人还在祈求最后的希望。




04


濒死



这最后的希望是自救。



6月22日,吴明明向一批鲜生友请的投资商介绍破产重组的自救方案,他试图用2000万撬动80家生鲜店。






鲜生友请自救会现场商讨自救方案


计划是这样的:三方势力组建新公司,吴明明引入了嘉兴的上扬公司,也是鲜生友请在嘉兴的投资商,其出资800万占股51%;供应商以200万现金和400万货款,占股25%;剩余的24%是所有鲜生友请投资商持有。为了重启生鲜店,目前还需要投资商再贡献300万左右,每人按原来投资额的2%贡献盘活资金。



此外,为了鼓励投资商盘活门店,吴明明还说,投资商可以自己承包经营门店,自负盈亏,给公司5%-8%的佣金就好。晒弃这引起了大家的质疑,毕竟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或生平台意。



目前已经有7家店铺自救重开,临平区的顺达店是第一家。投资商平乐告诉AI财经社,他们十几个股东合伙凑了10万的启动资金,开业10天赚了6000多元,他临时在这里收银,其他股东天天开着宝马奔驰来卖鸡蛋。


“搞夫妻店没价值,我们不是赚门店的钱,说白了就是给你们带个头,让公司正常运营,我们才能赚分红的钱。船到尽头还没沉,我认为还有上岸的机会。”6月21日,平乐来到自己投资的门店现学收银,切肉都不利索,店里食材并不新鲜,玉米发霉,茄子和辣椒也歪着头。



7月8日,平乐告诉AI财经社,原来自救的临平7家店都脱离了公司,相当于拿去了门店的剩余资产和装修费,现在重新续租自负盈亏。原因在于,吴明明承诺的用户充值卡消费一直没有兑现,他们几周来为以前的会员卡垫资十几万,对公司前景丧失信心。



对于投资额2%的借款,平乐也还没交,目前仅凑了10万左右,22日上午场的一二百人仅有七八个登记打款意向,更多人是在观望。



有人询问,要是300万凑不齐怎么办,吴明明停顿了一下,神色平缓,“凑不齐我会想办法。”但对自救失败的假设,他说有八成把握,还给大家展示了上扬打入的第一批100万的收据。



生鲜投资商不满的还有股权分配,他们总惦记着之前投入的几亿元,重组后仅占新公司的24%,感到不服气。此外,鲜生友请曾从下榻小灶借钱,下榻也将作为新的股东稀释除上扬外的49%的股权。而新出资的2%借款也将转为股权,不少人希望能转为债权付利息。


这背后透露的是大家对吴明明深深的不信任。因为他始终回避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之前投的几亿元去哪了?为什么突然会破产?






右起一张知豪,右起三吴明明


现场一度陷入混乱,甚至引来了警察。有老人语气颤抖敲着桌子质问吴明明:“每家店为什么亏那么多?我现在还欠人家钱,债主都坐满家里了,这问题一定要搞清楚!”也有男人站在桌上吼叫:“我们的钱都到哪里去了?追回来哪里还要再投钱?你们还相信这个骗子?”



吴明明仿佛雕塑一般,情绪看不出半点波动,“眼下破产重组是对大家最好的办法,法院审计会进驻修养坊,现在还在追赃款,我房产也抵押了,现在每天和自救小组熬夜到两三点。”



而对餐饮店的投资商来说,他们希望生鲜店自救成功,毕竟他们的部分投资款被转移到生鲜。但餐饮自救显得更为艰难,原因在于启动一家生鲜店只要50万左右,但餐饮店需要100多万,他们已经丧失信心和耐心了。



7月9日上午,杭州市余杭分局和西湖分局对张知豪、吴明明等人正式立案侦查,集中抓捕。投资商们熬过了漫长的受理阶段,眼下正等待下一步的审讯进展。



其他人在波澜生活里延续着平静。换了新工作的郑思来,时常在社交网站上吐槽老东家;暂时休整的厨师长春上,为手下二十多人的工资东奔西走;夏女士每天进出小区,都忍不住望几眼关张已久的门店,期盼下一个崭新的开始。



(丁一、郑思来、春上、甘果、乔意、秋露、冬荷、平乐、杨子、孙淼等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