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王晨婷)11月24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海淀区副区长林剑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关村科学城“十四五”主要目标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达11%以上,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在大信息等领域涌现一批前沿科技成果,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同时,到2025年,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劳动生产率和地均产出明显提高,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2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50%基础上,保持年均增长8%以上,基本形成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南北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林剑华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巩固中关村科学城制度创新高地优势,率先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深化开展“两区”建设,建设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同时,在数据开放、数据交易、数字贸易、数字治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制度改革成果,将“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建设成为中关村科学城开放合作和国际化的重要基地,办好中关村论坛,以开放创新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创新枢纽中的桥头堡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