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临夏县土桥镇农业银行开户行(甘肃临夏农业银行电话号码)


(永靖县在刘家峡镇创建巾帼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该车间吸纳贫困户70人,月均收入在1500元以上。图为工人正在进行服装加工。)


“我靠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搬进了新房”“发展设施养殖,我的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日前,在布楞沟村、阳山村、马巴村、达沙村等乡村,村民们欣喜于精准脱贫带来的新变化。走进这些村庄,干净整洁的水泥硬化路直通各家各户,一幢幢新盖的房屋错落有致,宽敞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群众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全州的“一号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举全州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全州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3.3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01万人、累计减贫47.2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2.2%下降到14.66%、下降27.54个百分点,临夏市实现脱贫摘帽。预计今年全州将实现11.22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97%。


产业扶贫是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临夏县土桥镇布鞋培训加工基地车间里,缝纫机“咔咔”的工作声音此起彼伏,40多名农村妇女正在这里用针线织就自己的致富梦想。临夏县特色办主任李玉莲告诉记者:“昔日的小布鞋也成为群众实现创业、务农、持家三不误的致富新途径。目前,临夏县布鞋加工企业和加工户遍及21个乡镇,从业人员2.5万人,销售网点已延伸到国内9个省的60个县市,预计今年布鞋产量将达到600万双。”


我州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着力发展牛、羊、中药材、百合等八大特色产业,户均落实产业扶持资金2万元,带动1.9万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8.07万贫困户发展畜牧养殖,助推贫困户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增收是关键。我州抢抓机遇,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打造扶贫车间,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为依托、政策扶持为牵引、企业带动为支撑、技能培训为抓手、群众增收为目标”的就近就业扶贫新路子。目前,全州建成各类扶贫车间115个,带动2838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东乡县龙泉镇拱北湾村的服装和坐垫加工扶贫车间、坪庄乡罗家村的八宝茶加工扶贫车间,积石山县的特利强雨具装配扶贫车间,有效破解了富民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门路狭窄的难题,贫困户不出家门每月就能挣到2000元左右,同时有效转变了贫困群众特别是家庭妇女的思想观念,取得了农闲人不闲、扶贫又扶志的综合效应。


“以前家里的房子又破又旧,多亏党的政策好,我们才能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村民安怀福说。


“县里加大力度,全力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对没有生产条件的实行整体搬迁,有生产条件的实行修缮改造原则,确保贫困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积石山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州聚焦教育、医疗、住房等难点问题,加大工作和资金投入力度,着力弥补脱贫攻坚弱项和发展短板。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对在校生进行免、补、贷资助。实行州县乡村四级“学长制”,强力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全面落实85%报销、3000元兜底、先诊疗后付费、不设起付线等制度,对67万多名贫困人口制定并落实“一人一策”健康帮扶计划。全州累计送医上门12万多人次,送人就医3千多人次,大病救治12900多人次,办理慢病卡31099人,落实大病救助20141人,办理残疾证81376人。聘请专业机构全面排查鉴定存量危房,改造10419户,集中拆除无人居住的危旧房屋、废弃圈舍、残墙断壁等3.73万处。严格落实州县联动机制和包县督导机制,对全州所有安置点,逐一明确建设任务、时限要求、州县乡三级责任,着力加快工作进度。“十三五”以来,全州共实施易地搬迁建档立卡户14778户,已建成9467户。围绕提高末端供水保证率、自来水入户率,保证群众吃水长通久通,共实施和政县北部等42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效解决了供水不稳定的问题。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如今的临夏大地,处处迸发出脱贫致富的活力,越来越多的脱贫群众,正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昂首踏上了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征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