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上海颛桥银行开户(上海农商银行颛桥支行营业时间)


支付宝刷脸机“蜻蜓”问世


12月13日,支付宝推出一款全新刷脸支付产品——“蜻蜓”,这款设备能接入线下实体店收银台,用户可以在医院、超市、餐厅、品牌零售店、便利店甚至是菜市场,通过刷脸就可以付款。


蜻蜓复眼达到2.8万个,人眼要用0.05秒才能看清的轮廓,蜻蜓不到0.01秒就能看清。这款产品外形酷似台灯,只需将它接入人工收银机,顾客只要对准刷脸显示屏上的摄像头就能完成刷脸支付。







但面对这一技术也有用户担心,在以往一些手机产品人脸识别的实验中,存在着一些极端情况,如双胞胎无法被区分等,如此一来会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


对于这一疑问,支付宝IoT事业部总经理钟繇表示,双胞胎也可以被“蜻蜓”区分,各类妆容都不会挡住“蜻蜓”的火眼金睛。


钟繇解释,“蜻蜓”的3D结构光摄像头拓展了在一张照片上面能够获取到的信息点,同时高清的传感技术和背后高清的比对算法,能取得肉眼或者传统传感方式难以提取到的信息;而手机由于其设备大小的限制,无法兼顾传感技术,距离、分辨率等高性能的信息去做复杂的算法比对。


据介绍,蜻蜓的结构光技术,区别于传统2D摄像头,蜻蜓3D摄像头通过激光的光斑,约有几万个红外的光点,可帮助摄像头采集几十倍于传统2D摄像头的特征。


没想到四年以前,支付宝人脸识别技术还面临诸多挑战,如今的发展却比预期中要快。此前尽管样本的准确率能达到90%,但在实际运用场景中却只能达到50%。


而这次钟繇强调,尽管技术很难达到100%的准确率,但对于用户权益的保障,支付宝已有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


支付宝对刷脸支付配备了资金的账户保险,之前在扫码产品上“你敢付我敢赔,你敢扫我敢赔”的承诺,在刷脸支付上一样适用。如果真有用户的资金出现损失,支付宝也会进行赔偿。


银联紧随其后


在支付宝发布“蜻蜓”刷脸支付设备的前两天,银联也在12月10日正式宣布,将推出刷脸支付。银联持卡人能在北京、上海多家商超体验刷脸支付。无需银行卡和手机,只凭一张脸就能完成支付。


如今,在支付宝、微信推出刷脸支付之后,国字号银联也不甘示弱,紧随其后入局,对刷脸支付而言算是极大的认可。


银联称,持卡人只要在云闪付APP上开通“刷脸支付”,绑定一张银联卡作为默认支付卡,就能在北京复兴门百盛、颛桥万达、上海新世界城、好利来、世博源、U便利等指定门店体验全新的刷脸支付。


银联“刷脸支付”产品是通过对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和运用,识别准确率也达到行业标准,能够精准识别;安全方面,银联“刷脸支付”产品是以数字签名、加密等技术手段来保证人脸采集、传输、存储等各个环节的处理安全;同时,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能为持卡人提供有效的风控防御措施。


今年7月,银联详细的介绍了其刷脸支付服务。而后,长乐农商银行、中信等多家银行相继上线银联刷脸支付收银机。


巨头纷纷入局刷脸支付市场


如今,对于刷脸支付而言,三大支付巨头纷纷入场,刷脸支付市场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火热。


8月15日,支付宝宣布在经过经验积累和技术升级后,刷脸支付已拥有商业化能力,在未来,各种商业场景都将普及自助收银 刷脸支付。


在肯德基、卜蜂莲花等场景试点,可以看到自助收银 刷脸支付大幅提高了线下门店的经营效率和消费者的体验。


比如让卜蜂莲花等商超节省了上千万成本,同时帮助消费者节省了50%的收银等待时间;人脸识别也让乘客在上海虹桥高铁、广州地铁的进站乘车更为方便,解决了排队的难题;刷脸支付在肯德基等餐厅的大范围普及,也让大家可以在就餐时“看脸吃饭”,不用再掏银行卡或手机扫码进行支付;刷脸支付更是干掉了长期以来患者在医院排队等待的时间,改善了就医体验。


同时,支付宝刷脸支付的商业化,也极大的刺激了其他支付机构。


微信支付的刷脸支付脚步也并没有落后支付宝,在深圳家乐福、南京苏果超市和金鹰超市等零售商户,都已上线了微信刷脸支付终端。


京东等也在抢占刷脸支付的入口。都在寻求突破,追求创新,抢占市场。此前,美团和小象生鲜也曾合作试点刷脸支付,在北京地区已有商业落地。


就连四大行也均有刷脸支付相关方案的推出。巨头们对刷脸支付的如此热衷,或许二维码支付技术又将被颠覆。如此快的支付技术变革,自然也会引起监管的深思。


监管持“包容审慎”态度


对于金融创新,监管既鼓励又担忧。尤其是新兴支付技术,央行一直持“包容审慎”的态度。一方面期待新技术为民众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又担忧新技术带来安全隐患。


2014年3月,央行就对支付宝和腾讯的虚拟信用卡产品发函叫停,同时叫停条码、二维码等面对面支付服务。


在当时,二维码作为新兴支付技术,不仅带来了支付方式的革新,也颠覆了传统POS收单的利益格局。出于安全考虑,央行当时不得不叫停扫码支付。


而当下刷脸支付又如火如荼,但面对监管,很可能又一次被遭遇叫停。因为跟扫码支付相比,刷脸支付的风险貌似更大。


如果刷脸支付普及,一旦生物信息泄露,会比扫码支付盗刷更加严重。毕竟,扫码支付被盗刷,以后不用即可,但人脸信息泄露,人却不可能再换一张脸。


但总体来说,央行对生物识别还是持鼓励态度,日前,央行就发布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可见央行也在努力跟进技术变革的脚步,积极制定人脸识别标准。


如今,国字号银联也已入局,也算是对刷脸支付的正名和暂时认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