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惠州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标准)

12月9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发布会,对近日正式印发实施的《广东省绿色矿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进行解读。《方案》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全省持证在采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矿产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绿色勘查开采全面实施、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和开发保护水平显著提高、重大项目支撑力度持续增强的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


治理后的韶关凡口铅锌矿尾矿库


要基本摸清我省矿产资源家底


广东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共发现矿产151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5种,已发现矿产地2988处。矿产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主要有铌钽、锆、油页岩、稀土、钨、锡、银、铅、锌、硫铁矿、高岭土、玻璃用砂、建筑石料等,主要分布在韶关、清远、河源、梅州、肇庆、云浮、茂名、惠州等市。


《方案》提出,通过开展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基础地质和重要成矿带调查、重点区域和重点矿种资源勘查,摸清我省矿产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分布情况。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余云州透露,跟周边省份相比,我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区域地质调查方面,我省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仅为59%,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已完成100%覆盖,我省周边的福建、江西也已经分别达到80%和78%。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面,我省覆盖率仅为57%,而福建、海南、浙江已达100%。


为全面提升基础地质工作,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需要,我省将全面提升基础地质工作覆盖率。预计到2025年,我省1:5万区域地质调查覆盖率可达85%以上,与周边省份覆盖程度持平;同时,实现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全省陆域100%覆盖。余云州说:“提升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可补足我省基础性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短板,摸清我省基础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背景,为解决我省资源、环境、灾害问题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坚持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


《方案》同时提出,坚持将绿色理念贯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以点带面,引领我省矿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基本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


省自然资源厅透露,截至2020年底,不含油气和放射性矿产,全省持有效采矿许可证的矿山总数1121个,其中大中型生产规模矿山328个,占比29%。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以往在人们印象中,开发矿业好像就是破坏环境。其实,在落实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和谐共存的。发展绿色矿业,就是有效破解开发矿业与保护环境矛盾的关键所在。发展绿色矿业,可以实现绿色勘查、绿色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通过《方案》的实施,到2023年底,全省持证在采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到2025年底,全省大中型生产规模矿山占比达到35%以上,基本形成矿产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绿色勘查开采全面实施、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和开发保护水平显著提高、重大项目支撑力度持续增强的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


2017年,广东提出建设250个绿色矿山的目标。为鼓励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从2017年开始,省级财政分4个年度,每年3000万,累计已投入资金约1.2亿元用于奖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的矿山企业,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累计建成绿色矿山367个,其中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60个,建设目标超额46.8%完成工作任务,已建成绿色矿山占全省矿山总数比例约30.81%。据悉,我省现有绿色矿山主要分布在粤东西北地区,分为金属、非金属固体矿山(采石场除外)、(非金属固体矿山)采石场、地热矿泉水4大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