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基金为什么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为什么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投资收益)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保险销售人员发了一张图,诱惑十足,很多理财小白为之心动,如下所示:



前不久大富翁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全民保终身养老金"值得买吗?实测这款互联网保险中的网红产品,算是一个草根的产品测评,最后得出结论:支付宝和中国人保联合推出的"全民保▪终身养老金"就是一款,收益率在1.46%到4.03%之间,如果中途退保有可能亏损本金,个别年份收益率可能为0从而拉低复合收益率,保障功能为0的这么一个理财产品。


大富翁始终在纳闷,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不去"保"客户的"险",非要去做什么理财,是何居心?呵呵哒。


先看一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曲线图:



当前值为3.22%我们知道未来的利率是一个下行的趋势,我们把无风险利率定在3%是比较合适的。


这里我以20岁买一次趸交35万,65岁退休,每月领取一万,至少领取20年为例做个测试。我们使用理财软件的现金流计算功能,如图所示



我们看到其内部收益率仅仅3%,比现在的国债收益率还要低一些,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计算出来的是绝对收益率,我们未来M2的增速控制在8%,那就意味着凡是能够有净资产收益率高于8%的资产,都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净资产收益率连8%都达不到的资产,也就意味着恐怕连CPI都跑不过。


但是也不必过于悲观,参照美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其社会通胀率也会随之降低,特别是考虑到这个保险的超长久期。



但是即使我国未来的通胀率较低,那么这份保险的保值压力还是很大,更不要说增值了,西格尔教授在《股市长线法宝》中分析百年经济增长数据的时候对于财务投资认为把长期经济增长率设定为5%是比较合适的。


为什么我说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投资价值不大呢?要知道保险公司并不是活雷锋,也是需要盈利的,你把钱交给他,他去投资,然后扣除各种支出,比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把利润分一部分给客户,自己留一部分,你的投资收益有多少长期看是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短期保险公司为了规模或者数据可能会亏本,长期看市场规律是一定要起作用的。


那么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怎么样呢?


保险公司作为高负债、强监管的行业,其投资受到严格的限制,一般来说固收类资产配置比例在80%左右,还必须有一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对保户的赎回,权益类的投资很低,如图为中国人保2018年的投资组合,取自当年年报。



我们可以看到其固收类和现金流资产的配置约为73.3%,这已经是很激进的组合了。比较同期的中国平安投资组合



其现金及等价物、定期存款和债权型金融资产比例合计为81%。较高权益类资产配置的人保后期收益率继续提高的可能性不大了。



如图是中国平安近十年的投资收益率,过去的2018年各家保险公司的成绩怎么样呢?我查阅了一些代表性的上市保险公司2018年年报:


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率为3.28%,较2017年下降1.88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为4.64%,较2017年下降0.27个百分点。中国人寿在年报中解释称,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债券市场利率震荡下行,股票市场跌幅仅次于2008年。受权益类市场大幅下跌影响,股票、基金价差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均为负值,导致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较2017年下降显著。


中国平安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的净投资收益率为5.2%,较2017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主要受权益资产分红收入下降及投资规模增加的影响;总投资收益率为3.7%,较2017年下降2.3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2018年年报称,主要原因是受权益市场下行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增加所致,投资资产总投资收益率为4.6%,较2017年下降0.8个百分点;集团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4.9%,较2017年下降0.5个百分点。


新华保险的年报称,2018年实现总投资收益率4.6%,较2017年下降0.6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波动;净投资收益率为5.0%。


这里出现两个名词: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我们应该使用哪个呢?


先看概念:


1、净投资收益主要包含债权型投资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股权型投资股息红利收入、贷款类利息收入、投资性房地产净收益等。


2、总投资收益=净投资收益 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资产资产减值损失


3、净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期初投资资产-期初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期末投资资产-期末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2)


4、总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资产资产减值损失 投资性房地产总收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期初投资资产-期初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期末投资资产-期末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2)


显然如果我们购买理财险,那么保险公司代替我们进行投资,最后大家"分赃",这个蛋糕有多大,取决于净投资收益率。这部分投资受资本市场影响较大,因为受制于投资品种和规模限制,一般在4%左右。


可以判断,长期看我们购买理财险的收益顶点就是4%左右。


联想到最近监管层叫停预定利率为4.025%的年金产品



这次政策监管的核心内容是调整部分险种的评估利率水平。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其他险种的评估利率要求维持不变。


主要原因是防范利差损风险。目前整个金融市场利率持续走低,我国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5%,10年期和15年期的国债收益率在3.0%和3.3%。保险年金产品与银行理财产品不同,收益是写入合同的,即使市场利率下降为0、投资收益为负,也必须按合同约定进行刚性兑付。一旦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保险公司就会形成利差损。


事实上4.025%是预定利率,真实收益率要略低一些,做得好的产品年化复利可以接近4%,保险公司基本上是赚个规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购买各种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大概率不会超过4%,而当前股权投资的收益如何呢?



这张基金估值图是我在2019年11月29日利用数据软件做出来的主流基金估值图,可以看到很多宽基指数的股息率已经在3%左右,其内在收益率,即净资产收益率都在10%以上,而保险公司理财产品的天花板是4%(政策监管下是3.5%)。究竟该把自己的现金放在什么地方,大家都懂吧。




说到底保险公司主推理财年金的目的还是为了赚钱,是一种短期的战略短视,理财并不是保险的主要职能,回归保障,开发出适合消费市场的产品,消费者利用好杠杆,实现风险的转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