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员工避税工资就是税后工资(两份工资怎么避税)


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税收筹划的规范化定义得以逐步形成,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Tax Saving)的经济利益。”


合理避税这个概念说明了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税收筹划的方向应当符合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税收筹划的发生必须是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之前;税收筹划的目标是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所谓“税收利益最大化”,包括税负怎么最轻、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内涵,而不仅仅是指的税负最轻。


对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概念的探讨,首先是基于税收筹划概念的分析。税收筹划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中叶由西方引入中国,译自tax-planning一词,也译作税务筹划、纳税筹划、税务计划等。税务筹划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兴的现代边缘学科,许多问题尚不成熟,因而国际上对其概念的描述也不尽一致。


就是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在其编写的《税务代理实务》中,把税收筹划明确定义为: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是指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企业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代理人,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安排和筹划,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对多种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偷税漏税,这是一个俗称的罪名员工,根据我国最新《刑法修正案(七)》已经没有偷税漏税这条罪名了。《刑法》第201条将“偷税罪”改为“逃税罪”。


具体规定如下:“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税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对多次犯有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合理避税与偷税之间的区别:两份


一、性质不同


从性质上看,这两种行为是合法与不合法的区别。法律效应不同:避税是合法的,而偷税的违法的,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二、目的不同


避税的目的是通过避免缴税、少缴税和推迟缴税等方式将税收负担最小化;而偷税则是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的方式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支出,税后以及通过虚假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三、特点不同


合理避税的特点有2个就是,1是合法、2是规划性。偷税的特点也有2个,1是非法性、2是欺诈性。合理避税是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以合法的手段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并没有违反法律。


例如,某企业2020年12月经所得税测算,发现应缴税额为50.避税员工5万元。该企业其他方面均符合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条件,但应纳所得税额50.5万元超出了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标准,要按照2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


50.5万元25%=126250元


而进行税务筹划后,企业可以将2021年预计的部分支出5000元,提前在2020年实现,这样冲抵收入后的应纳税额就变怎么为50万元,完全符合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避税标准。企业纳税两份的所得税率为10%,50万元10%=5万元 126250-50000=76250



由此可见,企业通过税务筹划合理避税后,实现了税收利益最大化,少交了76250元税款。


偷税是建立在违反税法的基础上,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属于明知故犯。偷税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但这种偷税行为或许能够暂且隐瞒一时,但最终仍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


四、采取的方式不同


采取避税的方式是在税法相关规定的范围内,提前进行规划或安排,以期达到税负最轻、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偷税则是违反税法规定,故意实施的一种犯罪行为。


五、发生的时间不同


避税行为的实施一般发生在应纳税收之前,偷税行为既可能发生在纳税之前,也可能发生在纳税之后。


工资

结语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应尽的义务,自觉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每个公民和企业都应该自觉诚实纳税,履行公民和企业的基本义务。


目前,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工资在着偷税、欠税、抗税行为,这些行为既危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也损害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更触犯了法律,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而合理避税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提前进行税务筹划和安排,尽可能获得节税利益的一种合法行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和区分偷税和合理避税两者之间的不同,避免由于对二者概念认识的模糊而导致出现偷税行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