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新都区税务对个体核定征收(个体核定征收怎么交税)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新都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创新提能年”主题,锐意进取、艰苦奋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实现圆满收官。


一、综合


(一)地区生产总值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根据成都市区(市)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新都区实现GDP87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简称“增长”,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5.1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5.9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为4.2怎么:31.3:64.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29.0:68.2。



(二)财政税收


财政运行总体向好。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6亿元,增长12.6%。其中,税收收入45.0亿元,增长6.3%。分税种看,实现增值税收入14.2亿元,下降1.5%;企业所得税收入5.7亿元,增长27.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4.2亿元,增长17.7%。


图1:2016-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水平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1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1.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5%。


图2:2016-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四)物价


价格水平上涨较为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5%。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0.2%,教育文化和娱乐业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业上涨1.4%,医疗保健类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9%。



二、国民经济各行业


(一)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平稳。以“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为总抓手,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1%。粮食产量13.8万吨,油料产量1.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2.2万吨。生猪出栏3.0万头,下降28.1%。肉类产量7929吨,下降10.9%。


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6.3万亩,增长0.7%。粮食播种面积28.9万亩,与去年同期持平。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4万亩,增长1.4%。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0万亩,下降2.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4.2万亩,增长3.8%。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步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按可比价格计算,实现增加值增长6.9%。其中,机电装备产业、家具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医药产业、包装印刷产业五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6.5%。



建筑业发展在合理区间。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3.4%。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竣工产值32.9亿元。房屋施工面积569.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2.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23.3%。


(三)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增长有力。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9.1%。商品房销售面积282.5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71.6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95.9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22.6亿元;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72.2万平方米。



(四)旅游业


旅游市场平稳恢复。全年共接待游客1426.9万人次,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0.2%;实现旅游收入35.2亿元,恢复至上年同期的80.0%。年末全区共有A级景区数6个,A级景区旅游人数382.6万人次,下降56.4%。


(五)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实现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增加值46.1亿元,增长7.3%。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41.4%。电信业务总量14.8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7.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1.8万户。


(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挖潜力、促销费、惠企业政策持续推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7亿元,下降1.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52.2亿元,下降2.0%;餐饮收入50.5亿元,下降0.1%。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278.8亿元,下降1.7%。乡村实现零售额23.8亿元,下降1.2%。


(七)金融业、证券业和保险业


金融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年末辖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201.2亿元、584.2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8.6%、20.5%。全年保费收入10.0亿元。其中,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5亿元,人身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5亿元。各类保险赔偿与给付支出2.8亿元。其中,财产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2.1亿元,人身保险公司赔偿与给付支出0.7亿元。



三、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增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九龙坡区结对共建协同发展示范区。融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不断深入,与德眉资产品互销分别增长22.1%、7.8%。举办泛长三角四川商会联盟第九届论坛等强链补链推介活动44场,达成合作意向35项。新引进重大项目16个,总投资316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61.6亿元,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5.7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3.5亿元,增长10.4%。香投集团成功发行西南地区首单1.3亿欧元境外债。


四、人民生活和民生保障


(一)居民收入


居民收入增长平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89元,增长5.9%;人均消费性支出29045元,下降4征收.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47元,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19729元,增长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1。城乡人均收入倍差1.7,比上年缩小0.04。


图3:2016-2020年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社会就业


社会就业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069人。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13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5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8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持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0%、98%以上。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1.0万人。参加个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9.9万人。全年8865人次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同期减少657人次,33788人次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同期减少3712人次,财政民生保障资金投入2673.8万元,其中投入农村2047.5万元。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4个、老年人就餐服务点9个。年末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4个,拥有床位1146张,年末在院人数492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09个,拥有床位1615张,年末在院人数678人。


五、社会事业


(一)教育


教育事业持续进步。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5000余个。年末共有各类学校335所。其中,幼儿园251所,普通小学33所,普通中学4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含职高),大学3所。在校学生29.0万人(含幼儿园)。其中,幼儿园5.4万人,小学8.5万人,初中3.2万人,高中1.2万人,职高0.8万人,特殊教育学生255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9.8万人。


(二)科对学技术


科技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82项,获专项资金支持2252.6万元。全年共申请专利5150件,下降1.7%。其中,发明1462件,实用新型2861件。专利授权4016征收件,增长22.7%。其中,发明621件,实用新型2576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166家,增长53.7%。


图4:2016-2020年专利申请及发明专利数


(三)文化和体育


文体事业持续发展。年末有博物馆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45.0万册(不含电子图书)。广播电视台1座,制作广播电视1套,制作电视节目2套,有线电视用户15.9万户。全年区级开展文艺演出186场,观众达24.0万人次。全民健身路径721条,新增35条,社会体育指导员1830人,新增核定380人,各部门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80次,全区公共体育馆免费开放50万人次,文化惠民活动举办46交税8场,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获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先行区。


(四)卫生健康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等3项国家级试点稳步推进,区第二人民医院等5个迁(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区域全覆盖。年末共有卫生机构675个。其中,医院2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45个(其中,卫生院1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其他卫生机构2个。各类卫生机税务构床位数6577张。其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共6414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92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459人,注册护士4168人,药剂人员519人。全年总诊疗633.4万人次。


六、城市治理和城市环境


(一)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管护面积。全年供水总量1.3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0.7亿立方米。生活污水(县城)处理率95.2%。全年天然气供应量3.7亿立方米,年末家庭用天然气户数55.7万户。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5%。


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全年新改建公路10.0公里,年末公路总里程1422.0公里,等级公路136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1.6公里。年末机动车拥有量39.7万辆,增长6.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3.8万辆,增长5.0%。年末营业车辆数3.4万辆。其中,载货汽车3.4万辆。


公共交通持续发展。年末全区公交线路长度1377.6公里,增长0.3%,公交车线路93条,公共营运汽车912辆。全年公交客运总量4825.4万人次。


(二)安全


安新都区全保障持续巩固。全区生产安全事故11起、死亡11人,分别下降45.0%、42.1%,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年立案交通事故46起,与去年同期持平;死伤人数52人,下降5.5%,直接经济损失7.6万元,增长7.8%。火灾事故132起,下降59.3%,直接财产损失215.8万元,增长126.2%。


(三)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区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2天,优良天数比例79.8%,较上年增加14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个体11.9%。完成11座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工程建设工作,建成污泥资源化中心一座(远期日处理能力300吨,近期200吨)。


七、重大战略部署


(一)公园城市


香城细管持续推进。新增绿地50公顷,26个口袋公园、可食地景建成开放,泥巴沱两岸滨河绿道整体贯通。创新制定城市色彩、视觉系统设计导则,改造老旧院落11个,整治背街小巷6条,打造“上班的路、回家的路”50条。


(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全年完成1000亩玉米扩种任务。总投资100亿元的花舞木兰、兴城足球项目等签约落地,35平方公里的“珠链锦绣?锦水公园”加快打造,天府沸腾小镇入选全省十大文旅产业地标。乡村旅游人数90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


(三)产业功能区建设


产业功能区建设持续深入。引入国内优秀团队对功能区进行全方位梳理,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建设57.6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先后导入航空产业基金、智能制造产业基金、新能源产业基金28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4.7万平方米,新建人才公寓28.5万平方米。24家企业签约入驻成都航空产业园,苏州阿诺等行业冠军企业汇聚成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7个高能级项目助力物流、家具产业转型,科成云项目建设加快,拓米3D手机玻璃盖板项目即怎么将投产,国内首个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实验平台建成投用。


(四)新经济新动能


新经济新动能增势蓄力。深入实施新经济“双百工程”和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2020年举办“创想未来?链动香城——2020成都市创交会链博会配套活动暨新都区新经济新产品新场景发布会”、协办“供应全球链通未来”双千发布会、参与成都市10场“双千”发布会发布新产品71个、新场景49个。新注册新经济企业3001户,培育“双百”企业及新经济梯度企业9家。


(五)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市率先实施营商环境3.0政策,减税降费6.1亿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获国务院专家组肯定,成功入选“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企业税务开办整合为1个环节、压缩至0.5个新都区工作日。推动高频次审批服务事项下沉至功能区和镇(街道),192项服务事项实现“多点办”“就近办”,行政审批事项达100%。市场核定主体快速涌现,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4万余个(户),增长13.1%,民间投资增长15.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0.8%。


(六)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持续提升。整治“违脏乱差”等问题31.8万余个,新增公共停车位3862个,在506条街道全面推行“街长制”,对“随手拍”平台解决群众反映问题7100余个。实现39个业务迁移上云,创新推出云上社区治理指数平台,建成智慧应用10个,汇聚360大类539万余条数据。新增消防水源347处,建立“多人投诉、重复信访”快速响应机制,群体性事件、信访总量分别下降23.8%、10.8%。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部门数据尚未最终核定。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根据第四次全国经交税济普查结果,对2016-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专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4.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5.2020年常住人口及相关指标数据,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后另行公布。


8.公报中空气质量数据2016年至2018年采用国家认可的标况数据,2019年至2020年采用国家认可的实况数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