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共青城中国舞培训班(共青城9路)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设市前,没有文化馆、没有博物馆、没有图书馆、没有美术馆,很多文化领域基本是空白。不过,2015年以来,共青城市文化事业“节节高”,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文艺创作活跃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推进,非遗工作连连上台阶,文化事业迎来“百花盛开、欣欣向荣”的绚丽春天。


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润生活


11月1日至5日,共青城市文化馆文艺志愿服务队来到甘露镇前山村、茶山街道新村社区及富华社区,为群众送去了文化盛宴。舞蹈、小品、独唱、对唱、快板等精彩节目将现场氛围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送戏下乡,正是该市推进文化惠民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市文化馆将送戏下乡同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走基层文艺演出,将群众文化活动从城中国舞市推向农村,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政策。据统计,今年送戏下乡24场,接待省京剧团送戏下乡24场,接待省话剧团送戏10场,接待赣江新区送黄梅戏进5场,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培训班生活。


群众文化今非昔比。2015年,共青城市文化馆刚刚挂牌成立。“从小到到,从弱到强。”当年调入市文化馆主持工作的蔡敬对三年变化感触颇深。当年,文化事业底子薄如白纸。随后,该市文化馆提出“三年计划”,当年的重点还只是“摸家底”。为了摸家底,该市文化馆在全省率先成立150余人文艺志愿服务队,既有文艺专业人员,也有其他社会阶层爱好文艺人士,为群众文化活动护航,参与文化事业志愿服务等。“有了这样一个团队,这一年成功举办了青年歌手大赛、激情共青文化周、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等活动。”蔡敬告诉记者,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基本上摸清民间文艺这个“底子”。7月,成立了共青城市西河戏剧团,不仅“有了自己的文艺队伍”,而且对西河戏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共青城市有西河戏剧团、黄梅戏迷协会、夕阳红、舞之韵等8支民间文艺队伍,成为引领群众文化的重要力量。“他们不等不靠,因热爱文艺而走到一起,积极参与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蔡敬说,2016年,该市文化馆带着这些队伍同宁波、吉安等多地开展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了民间艺9路术团队力量。


有了这股民间力量,群众文化更有内涵,文化惠民也更分量。


如今,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丰富多彩有特色,而且“硕果累累”。今年4~10月,该市文化馆组织500多人次参加九江共青市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取得1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优秀辅导奖、3项优秀组织奖;选送广场舞《辣妈俏》在“九银杯”江西省广场舞比赛九江赛区比赛喜获三等奖;选送广场舞《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全省广场舞集中展演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文艺创作:繁荣活跃结硕果


“专家评审团对参演项目进行了点评,尤其对共青城市文化青城馆报送的西河戏《陶母戒子》给予了高度评价。”6月26日,来自11个县(市、区)的23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参加2018年全省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九江地区专场展演。其中,由该市文化馆选送的西河戏《陶母戒子》得到专家们一致好评。前不久,西河戏《陶母诫子》被省文化厅指派代表江西省参加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非遗传统戏曲惠民演出,与湖北楚剧、安徽徽剧及黄梅戏同台献艺。


据介绍,西河戏剧团成立初期,很长时间里唱的是“老本子”。如何出新出精呢?该市文化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挖掘历史题材、历史故事中国舞,邀请本土艺人商讨创作了新编剧本《陶母戒子》。该剧以西河戏作为剧种定位,通过史实提炼、经典故事再现,塑造了中国四大贤母陶母和廉洁自律的大将军陶侃的舞台形象,警示党员干部严守底线、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去年,开始创造;今年,多次彩排。”蔡敬告诉记者,《陶母戒子》共分五幕,如今演出的还只是第一幕,就已经取得了很大反响,展现了非遗艺术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还有该市原创话剧小品《乡情》。该小品在“为了庄严的承诺——江西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脱贫攻坚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江西省参加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获银奖。“一看,这人是共青城的演员但又不是专业演员,让‘共青人’演‘共青事’,让节目更‘活’。这也是当初创作的思路。”蔡敬说,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以该市市委宣传部挂点帮扶甘露镇前山村贫困户脱贫案例为原型,演绎了贫困户从心理上疏远帮扶干部、排斥帮扶举措,到脱贫摘帽后和扶贫干部感情至深、难舍难分的脱贫故事。


“文艺创作取得省级奖项,是历来第一次;两次代表全省参加国家级展演,是非常少的!”该市文化馆副馆长胡兵认为,这是文化馆成立以来的“重大突破”。


文艺创作日趋繁荣活跃,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该市市委宣传部明确要求全力以赴出精品,同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下一步,一方面借助外部力量打造文艺精品、培养文艺人才队伍;一方面利用‘土得掉渣’的文化,挖掘民风民俗,弘扬民间艺术,巩固民间艺术团队力量。”蔡敬表示。


文化平台:持续推进惠民生


“以前就单纯一个电影;现在有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南湖影剧院也改造一新。”市文化馆副馆长虞玲辉说,现在每年送电影下乡608共青场次。


今年以来,在全面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该市强投入、重品牌、惠民生,着力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目前,市、乡、村三级公共9路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基本达到“十个一”“六个一”标准,一个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据悉,该市投入上千万元对南湖影剧院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中心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


同时,文化平台免费开放,也让群众有了更广阔的文化阵地。2018年,该市文化馆继续免费对外开放舞蹈排练厅、声乐排练厅、书法教室等场所,接待近万人次。同时,利用这些平台开展免费艺术培训。“每年免费培训300多人次吧!”该市文化馆副馆长胡兵说,“免费艺术培训班”是该市文化馆的一项公青城益活动品牌,是该市群众享受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的窗口之一。今年的暑期免费艺术培训班继续对社会免费招生,开设了二胡、舞蹈、书法等8个班,深受市民赞许。


而今,共青城市正在集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既要让老培训班人晚年能在老年活动中心体验快乐,又要让妇女们平时都想去文化馆跳舞,还要让孩子们周末都愿意去图书馆读书,更要让全民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享受满满的获得感。


随着文化平台的日臻完善、文化氛围日益浓郁,该市又精心发掘民间艺术瑰宝,推进非遗工作有序进行。“2015、2016年,《羽毛画》《甘露寺传说》申报成为九江市级非遗项目,填补我市没有市级非遗项目的空白。”胡兵表示,今年已发掘整理《树皮画》《荷塘板鸭》2个项目,正申报九江市非遗项目。同时,正在收集、整理完善相关材料,争取九江市级非遗项目《羽毛画》取得省级突破。(吴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