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保理业务涉税(保理业务涉税问题)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05号)后,保理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每一家商业保理公司,都有许多疑问:


如何营造自己的供应链“场景”和“生态”?


还能通过哪些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工业重镇,在工业制造、电子、化工、医疗包括工程建设等很多领域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大中企业,更是通过产业链带动,孕育出一大批为之服务的中小企业。


重庆,天然具备适应保理业务发展的土壤和根基。


目前,重庆从事商业保理的机构有59家,虽然绝对数量不多,但是正常展业的有一半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得益于重庆在试点初期即对商业保理公司设定了5000万元的门槛,并要求全部实缴到位,仅此一项即淘汰掉一批实力不济,或者可能存在投机思维的企业。



2020年1月17日下午2点,黄桷树财经主办的“经济下行期间,保理业务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主题沙龙活动在重庆新媒体产业园一楼会客厅举行。


重庆保理行业的一些大佬——重庆市金科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罗登亮、重庆笔林道商业保理公司董事柴文奇、重庆笔林道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莫景阳、重庆重百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胡邦君、重庆市商信宝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陈志、重庆明德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蒋飞亲自莅临沙龙。


这些大佬们在黄桷树财经沙龙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既讨论了商业保理公司如何转型的问题,也讨论了商业保理公司应该如何发挥自身作用,聚焦经济产业链,运用科技赋能,来提升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能力。


重庆市金科商业保理公司罗登亮:


做保理金融,对一个产业的理解要深刻,不能大而全的开展业务,零散的,多行业的拓展,不可能成功;


要做好商业保理,必须找到合适的场景、需要有资金支持,打造科技赋能。


重庆笔林道商业保理公司柴文奇:


保理风控最主要是对核心企业的审查,保理公司可以努力把供应链整个链条“打穿”。


中国的许多一二线城市,对贸易氛围保护得较好,在许多三四线城市,场景外延一定要和当地政府保持密切捆绑。具体来说,就是进入一个新的场景,对行业的选择应是当地政府支持鼓励的行业,最好是引导政府有一些实质性投入,这样一来,有政府的介入,就减少对核心企业的倚靠,话语权更多,更有主动权。


重庆笔林道商业保理公司莫景阳:


保理如何做好风险把控?首先要搞清楚业务的风险点在于核心企业的风险最大;其次是行业的选择,拒绝大而全,应该聚焦国家政策支持重点鼓励的行业入手;再则是保理的基本要素不能缺,场景、资金、公司实力、专业人才是保理发展的基本要件。


保理公司要敬畏高科技,要努力打通公司、司法、税务等多个渠道,多维度获取企业数据信息,涵盖企业非财务和财务信息,全方位了解监控企业,让整个流程电子化、高效化,甚至引入区块链技术,让数据来源可追溯。


重庆重百商业保理公司胡邦君:


商业保理面临的难点痛点:一是从保理行业普遍现状来看,银行对商业保理的认可度偏低,尤其是民营保理,这就直接导致在资金来源方面受到显著制约。二是对核心企业的方面,如何解决核心企业的诚信问题、生态闭环问题、了解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


重庆市商信宝商业保理公司陈志:


对保理行业风险的认知,我比较赞同这样一句话:经济下行期间,市场行情不好,即使做了严密的保理业务风控,但企业本身经营恶化不可避免,因此保理行业有时也要靠天吃饭。


基于风险,保理要考虑4个维度:交易真实性、应收款无瑕疵、回款闭环、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


重庆明德商业保理公司副总经理蒋飞:


当前形势下,商业保理企业应该如何做?一是脚力。保理业务的发展需要深入市场、行业和客户,要嵌入产业链,深入客户经营管理,了解产业链运行和客户情况,发现产业链和客户的痛点和难点;二是智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具有金融解决方案能力的专业化团队,能有效发掘客户和产业链的痛点和堵点,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解决方案和智力支持;第二个方面是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提高获客能力、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强化风控手段。三是毅力。保理这行,要想做好并不容易,需要坚持不懈,要始终充满对行业的激情和热爱。



黄桷树财经的会后笔记


感受二:尽管银保监205号文对商业保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管理要求,但是在与会大佬们感受中,行业短期阵痛尽管难免,比如需要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全面配合监管要求,比如在执行过程中,会面临资金合作方的重新审视,但长期来看,却是对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的重大利好,通过明确商业保理定位,会进一步净化行业,能够有效改善商业保理行业的营商环境,并且实现了商业保理企业与其他同在银保监监管体系下的持牌金融机构的语言统一和标准统一。


感受三:重庆商业保理行业伴随试点政策的开放同步发展,在商业保理领域做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和总结,价值就在于他们曾经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教训的产生,某种意义上仍是过去惯性思维的表现,认为有良好的债务人信用背景,风险即可控制。实际上这一轮去杠杆的过程,就是对过去包括政府平台、国有公司在内的大量企业部门整体去杠杆的过程,“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况且是脱离了供应链金融本身基于上下游业务流、资金流真实性本质特征的发展,如果保理公司沦为影子金融的一部分,势必会在整体去杠杆的过程中,最先承受风险;而反观为什么在经济继续下行的随后几年,一些本地商业保理公司反而重新获得了业务上的重生和发展,恰恰在于回归了供应链保理金融业务的本质,回到真实的业务流、资金流的本身去思考和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