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税务筹划 >

劳保用品9大类,劳保用品的种类有哪些

支持


7.1资源


7.1.1公司通过管理体系的全面策划,为保证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增强顾客满意,改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公司应提供充分而适宜的资源,包括:1)现有内部资源2)当内部资源受到局限时,可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7.1.2人力资源


为确保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重大影响人员都是能够胜任的,使其具有相应岗位的能力、素质,建立并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办公室组织并汇总各部门对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岗位的人员能力要求,基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劳保用品验四方面做出规定,制定岗位职责和各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所有对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或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详见《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7.1.3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开展建筑工程产品工作活动的基础,公司制定《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对其购置、验收、维护、保养提出要求,使基础设施保持完好,保证生产的有效运行。为保证满足建筑工程工作产品符合要求,提供如下的基础设施:


a.办公场所及工作现场;


A.生产设备:工作过程的各种机械设备,计量检测设备;


c.支持性服务:空调、供暖、供照明、通风、运转车辆、电话、电脑等。


D.信息和通信技术。


7.1.4工作环境


公司制定了《工作环境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以提供所需的过程运行环境。


7.1.4.1提供适宜的生产、办公、食宿等健康和安全条件,按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文件要求执行。生技部依据《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组织工作,按要求使用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确保符合法规、规程的要求。


7.1.4.2提供各专业培训、交流会,聘请心理专家、满足企业的工作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全员参与产品质量改进。


7.1.4.3工作过程中扬尘、垃圾、污水、噪声等的控制要求详见运行控制的相关规定。


相关文件:


7.1.5监视和测量资源

公司制定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及用于环境监测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建立并保持控制、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维修。


监视和测量资源使用时,应确保其测量不确定度已知,并与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对于用于检验手段的硬件、使用前,应加以校准和(或)检定(验证),以证明其能用于验证生产过程品的可接收性,并按规定周期加以校准和(或)检定(验证)。


公司相关部门应按规定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的项目和周期,并保存记录作为控制的证据。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主要包括:


a)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适用的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A)确认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按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对照与国际或国家承认的有关基准时,用于校准依据应形成文件。


c)规定校准和(或)检定(验证)、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过程,其内容包括设备型号、唯一性标识、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发现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


d)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应带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合适的标志或经批准的识别记录。


e)保存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准记录。


f)发现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评定已检验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形成文件。


g)确保校准、检验、测量和试验有适宜的环境条件。


h)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在搬运,防护和储存期间,其准确和适用性保持完好种类。


i)防止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因调整不当而使其校准失效。


7.1.6组织的知识

组织应确定运行过程所需的知识,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这些知识应予以保持,并在需要范围内可得到。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组织应考虑现有的知识,确定如何获取更多必要的知识,并进行更新。


组织知识是从其经验中获得的特定知识,是实现组织目标所使用的共享信息。


组织知的识可以基于:


a) 内部资源(如:知识产权、从经验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中获得的教训、获取和分享未形成文件的知识和经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


A) 外部资源(如: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以及从顾客和外部供方收集的知识)。


7.2 能力

本公司制定并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从事影响产品要求符合性工作的人员、从事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岗位,都必须按不同岗位及所承担工作任务的需要委派合适的人员,并通过教育和培训确保公司员工都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或专业能力要求。


本公司各工作岗位,均须明确岗位职责,并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确定任职人员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培训和特殊资格要求。


办公室定期对各岗位员工的能力保持和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定期评价结果应全面反映各岗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接受的培训、专业资格和服务意识。


办公室定期对各岗位员工的能力保持和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定期评价结果


应全面反映各岗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接受的培训、专业资格和服务意识。


7.3 意识

7.3.1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识别,确定不同的培训要求,并形成相应的员工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员工认识到:


A)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方针、程序、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以及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A)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工作活动中实际或潜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后果,以及如何为实现目标、指标做出贡献。


C)在执行方针和程序,实现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7.4沟通

7.4.1内部沟通和外部信息交流


为确保环境因素、危险源、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外部信息交流的畅通有效,公司建立并保持职责、权限、信息沟通与协商管理。


7.4.2信息的来源与职责


a)办公室负责公司与上级主管部门、公司附近居民及团体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负责固哪些体废弃物处理及运输等外包方之间的环境、职业健康信息交流,负责接收及统筹处理公司内、外部门所反馈的环境、职业健康信息;


A)采购员负责公司与顾客之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信息的交流,负责内部产品质量信息的交流,办公室负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日常监控、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的内部交流;


c)采购员负责公司与供应商、外包方之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交流;


d)各部门负责部门内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反馈、传达,并按规定落实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的处理措施。


7.4.3交流内容


法律、法规等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外部相关方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信息,有关化学物质的毒性、安全资料,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质量目标、环境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方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监测、审核、管理评审的结果,产品质量信息,顾客相关投诉,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绩效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改进情况,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事故等一切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的信息均可作为交流的内容。


7.4.4公司内各级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对所发现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问题逐级向上反馈,受理者对此应妥善处理,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7.4.5公司自上而下的采用提案、会议、通知、电话、网络、公告、发文、培训、日常报表等各方式向全体员工传达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


7.4.6公司各部门负责与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方进行外部信息交流,交流时做好必要的确认、查询、处理和记录等,对涉及到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的外部信息的处理与答复,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再由相关部门实施。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总则


公大类司按照ISO9001:2015《管理体系 要求》、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与使用指南》, ISO45001:201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的要求,建立了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


文件的详略程序是根据公司的规模、产品类型、过程复杂程度和员工的素质等来确定的,切合实际,便于理解执行;文件可呈现磁盘、光盘、手册等任何形式,但都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7.5.1.1本公司的 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形成文件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A)管理手册;


c)标准要求的程序文件;


d)本公司为确保管理体系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其他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检验规范等);


e)标准要求的记录。


7.5.1.2 本公司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


1) 第一级文件:管理手册


明确了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是描述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本手册覆盖ISO9001:2015、 ISO14001:2015、ISO45001:2018标准的条款。


2) 第二级文件:程序文件


包括质量管理程序、环境管理程序、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是管理体系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运作方式、控制方式和有关记录。


3) 第三级文件:作业指导书


第三级文件可分为:


管理类:作业各部门运行管理体系的常用实施细则,包括各种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等;


技术类:是针对产品、项目和合同编制的质量计划、工作方案、环境管理方案、技术标准、检验规范等,适合特有的活动方式。


4) 第四级文件:记录


是公司实施管理体系的记录表格,为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证据的文件。


7.5.2创建和更新

公司对管理体系所需求的文件予以控制,以满足下面所做的规定。具体操作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b. 办公室每年9组织或针对具体情况,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再次批准。


c. 建立控制清单,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改状态得到识别。


d. 进行有效的发放控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 通过标识、分类等方法,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 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控制其分发;


g. 通过 “交旧领新”等方法,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果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


公司建立并运行《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用于控制文件的:


1)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2)存储和防护,包括可读性的保持;


3)变更控制;


4)保留和处置。


以确保有关文件:


1)无论何时何处需要这些信息,均可获得并适用;


2)得到妥善保护(包括:防止失密、不当使用或不完整


记录是文件的一种特殊方式,在体系运行中须加以控制。


a记录控制的具体操作执行《记录控制程序》,它规定了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理类有所需的控制。


A记录的范围包括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提供的记录,以及在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其他记录,也包括来自供方的记录。


c记录的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能准确辨认,标识采用《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生产技术资料应按国家或地方规定进行标识。


d办公室建立公司的记录控制清单,各部门建立本部门的记录控制清单,明确应管理的记录。规定记录的保存期限。


e各部门负责收集和管理本部门形成的记录,并分类、汇总、保管。


f对记录的保管应妥善,防止损坏、丢失。应标识、编目便于识别和检索。


g记录的借阅、复制应经过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


h超出保存期限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