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银行开户行信息样式(银行开户行信息怎么填写)

文/田加刚


随着各地城信社、农信社纷纷改制为商业银行,银行在中国的数量激增。然而数量众多的银行LOGO,却几乎全部沿袭同一种设计模式:外圆内方的古币造型。若有变化,就是将本地城市名变形,加入到方圆LOGO之中。



上述设计,在设计界被批评为“糟烂无比”。


设计的雷同,想象力的缺乏,造成大量的“设计撞车”,相似、近似、无法区分的银行LOGO在中国比比皆是,其经营理念更是若有若无。如何才能走出窠臼、推陈出新?


大陆银行“连锁店”


话说一个老外到中国,发现各大银行的标志(LOGO)都是一样的,于是问:“中国的四大银行是不是连锁,怎么标志都差不多”。


其实不光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还包括三大政策性银行,数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合资银行,上百家城市商业银行,数百家农村商业银行,所有的中国银行几乎全部使用的都是相似的古币标志,区别只在于如何变形。


“外圆内方”的LOGO俨然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图腾,各大银行高管在选取自己银行标志时,潜意识里都会选择这类设计方案。


建国以来,纵观我国现代银行标志发展,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银行、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标志都属于这一时期。它们主要以我国古钱币为设计元素,在设计风格上保留了很浓的本土文化气息,形象方面以钱币元素与中文相结合,图形高度几何化,尽管标志设计语言简洁形象,但从整体来看,设计思路过于统一而缺乏个性。


第二阶段:1987-1988年,第一批商业股份银行成立阶段,如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这一阶段产生的银行标志在动作的模式上借鉴了西方现代银行标志设计上,主要采用西方文字与中国古钱币相结合的形象,外表多为圆形,具有一定的动感。


第三阶段:1992-1996年,第二批商业股份银行成立阶段。像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这个阶段出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年代。这些银行标志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整体形象是地方特色与前面两个阶段银行标志特点的一个综合,设计形态上还是比较拘谨,仍摆脱不了古钱币的形象。


古币的外观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图腾,是来源于漫长的历史沉淀。自秦朝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此后各种奇形怪状的铲币、刀币、布币一概淘汰,货币高度统一为外圆内方形状,这一直沿袭到晚晴,共计2000多年的历史,因而深入人心。


按照一些学者的解释,古币形象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外圆内方”象征“天圆地方”,而儒家思想推崇“外柔内刚”。同时,历代统治阶级倡导的“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也犹如方孔圆钱,在内法度当先,刚正不阿,不容情理;而在大的方面又倡导,仁义治天下,循序诱导为主。在古人看来,方孔圆钱是刚与柔、中庸圆滑与正气品德对立的统一体,是二者完美而又巧妙地结合。因此,传统以此来作为做人的标准。


但实际上,古币“外圆内方”是自然形成的。圆形钱便于携带,同时还可减少流通的磨损,因而设计为“外圆”。


那么,为何制成“内方”,而不制成“内圆”呢?这主要是由制造铜钱的工艺所决定的。过去制造铜钱,采用的是熔铜铸钱。也就是先把铜化成“铜水”,然后浇在钱模子里而铸成。这样,浇铸出的铜钱的轮廓就不整齐,既不美观,使用起来也会刮手。为了让铸出的铜钱周边整齐,就必须用锉刀将其修锉整齐。可是,如果一枚一枚的修锉,费工夫,不方便。铸钱工匠想出方法,那就是在铜钱的中间开一个孔眼儿,把百十来个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一锉刀下去,百十枚铜钱的外缘都能锉到。如果钱中间的孔是圆的,锉时铜钱会来回转动,就会有的锉到,有的锉不到。于是他们把钱孔做成方形的,这样穿进一根方棍,钱就不会来回转动,锉起来方便多了。此法沿习下来,二千多年来的铜钱皆是外圆内方,钱也就有了别名“孔方兄”了。不但中国的铜钱当中开方孔,日本、朝鲜的古代铜钱也是外圆内方,铜钱中间有一方孔。


广发行新标很“悲催”


2011年4月,“广东发展银行”更名为“广发银行”。名称换了,LOGO也要改,新LOGO终于不再沿袭“外圆内方”。然而“悲催”的是,新标志不但同国内的银行LOGO相似,也同国外的银行标志“撞车”。


先前的广发行标志是“外圆内F”,外观看起来就是“GF”(广发),人们常戏称此LOGO为“女朋友”(girl friend)。为何不要“女朋友”了呢,广发行重组后新任的董事长董建岳曾解释说,广发银行早就是一个全国性的银行了,里面再有“广东”两个字不太合适,因此名称和标志都要去掉“广东”两字。



广发行新标设计者是通过招标确定,美国知名的品牌咨询公司LANDOR雀屏中选。这外来的和尚并没有打国际牌,念的仍然是“中国经”。



新标志构图为正三角形,传达以磐石之基、锐意向上之精神,展现广发银行坚实稳固、励志进取的企业形象。标志以三条等边为基本元素,取“三”为数,蕴含三生万物、永恒发展之意。势如江河汇聚,三条曲线分别象征黄河、长江、珠江。


标志以红色为基调,依层调色,既体现中国传统温暖而亲近的特色,亦富有国际化多元而有活力的现代质感,充分展现广发银行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根基传统、拥抱未来的恢弘气象。


然而,标志一公布,就有网友戏谑地将一系列广发行标志截图下来,将之称为“三角裤”标志,“广发银行个人网银网页中至少有十几条‘内裤’,广发是卖‘广发牌内裤’的吗?”


还有网友撰文批判,认为广发行新标志是“冷漠傲慢的三角”,而且内涵不足:本来就是三条线,怎么就扯上“生万物”,即使能“生”,这三条线构成的也是一个封闭系统,怎么“生长”也只是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生长。而且,“三条曲线分别象征黄河、长江、珠江”,不知道怎么又跟三江联系上了,而且怎么看怎么理解也没法和三江联系上,难道画五个圆就是五湖吗?


更为悲催的是,广发行新标志还不幸地跟其他银行标志“撞车”了。首先是跟德国商业银行2009年10月才发布的新标志高度相似。德国商业银行是德国三大银行之一,新标志图形也是简洁的宽边三角形,富有立体感。


再仔细观察,发现此种设计还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LOGO创意相似,只是后者仍然没有放弃古币的“内方”造型而已。两家银行总部的距离不过数十公里,东莞农商行是2009年12月23日揭牌,其标志设计在广发行之前.



批评者认为,广发行新LOGO线条交叉叠加,通过明暗度的处理达到一种视觉上的效果,但这不过是一种设计技巧而已,品牌标志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特创新的理念,图形只是理念的视觉表达而已,如果品牌没有理念,就跟人只有身体,没有思想一样。再者,广发行LOGO的黑白稿黯淡无彩,惨不忍睹,远不及四大国有银行的黑白LOGO。


北京银行像“小三”


北京银行前身为“北京市商业银行”,2004年更名并启用新标志,2005年该标志获“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


然而,在使用新标志数年之后,在2011年6月,有人发现北京银行的标志同国外某体育用品品牌的LOGO高度相似,该公司早在1985年成立,其LOGO的使用远早于北京银行。



如果这个撞车LOGO出自一个不知名的设计师之手倒也罢了,偏偏它的设计者是在国内最负盛名的设计公司“正邦设计”。正邦设计是中国最著名、最专业的品牌和VI设计公司,为超过300家大型企业设计过LOGO,包括中国电信、广汽天祺、南方电网、清华同方、碧桂园、当当网、雅客、创维等等。


从专业角度看,北京银行LOGO难逃抄袭之嫌,二者的构图元素,线条、布局等都基本相同,只是北京银行LOGO的B没有封口而已。 法律界人士指出,如果上述“正室”状告北京银行标志是“小三”,北京银行还可向正邦设计索赔。


北京银行LOGO外观看起来就是“外圆内B”,B为“北”第一个字母,沿袭的仍是中国古币的设计理念。但正邦设计给这个标志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标志的主体图形取意于中国古代祈求丰年的天坛,圆形红色印章造型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信用、遵守承诺的良好品德,标志设计酷似“@”造型,体现了北京银行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崭新形象。LOGO加入了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所写的“北京银行”四字,书法流畅、遒劲,寓意着北京银行顺畅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标志中“B”的造型体现了北京银行英文名称“Bank of Beijing”的缩写要素。


但一些国学专家认为,北京银行LOGO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设计缺陷,表现在:逆势而行,能量指向颠倒,与时空大势背反,收笔向下,易有消极不良暗示;没能很好地体现天坛特征,看不出明显的北京象征意义,徽标大体是像一个互联网标志的“@”,但运笔方向正与@相反,属于明显的逆势而行;徽标有点像一个不完整的英文字母“B”,但视觉效果上更像一个“3”,画面单一呆板松散随意了点,缺乏灵动庄严之气,美感也嫌不足。因此,若按百分制,该徽标仅能得51分。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标志确实不完美:标志做到了“简”即一笔构成,但就造型上而言缺乏变化,用线缺乏刚与柔、直与曲对比,看着很“饱满”,但缺乏精、气、神,原因就在于“泄气”泄的不好。而且,“B”的造型实际上就是小写的数字“3”,将“3”的最后一笔写夸张一点,就成了北京银行的LOGO。


这几年,国内的银行业掀起一股合并和改名风,一开始城乡合作社纷纷改名为“某某市商业银行”,尔后又纷纷把“商业”去掉,改名成“某某银行”,如北京商业银行改名为北京银行,天津商业银行改名为天津银行,南京商业银行改为南京银行,宁波商业银行改为宁波银行。


目前,全国一百多家城商行中60%以上已完成更名,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新行徽、标志设计。有的银行请专业设计公司,也有网上征集而来,而标志所含元素大多为天圆地方、城市简称等,很容易出现雷同。


建行标志“伤不起”


相较于呆板而封闭的中行、工行标志,建行的标志更为生动、优美,属银行标志的上乘之作。然而,它也就成了最大量的银行LOGO模仿对象。





中国建设银行标志设计内涵:以古铜钱为基础的内方外圆图形,有着明确的银行属性。图形右上角的变化,形成重叠立体的效果,代表着“中国”与“建筑”英文缩写,即:两个C字母的重叠,寓意积累,象征建设银行在资金的积累过程中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图形突破了封闭的圆形,象征古老文化与现代经营观念的融会贯通,寓意中国建设银行在全新的现代经济建设中,植根中国,面向世界。从外观上看,建行LOGO既像一个OK的手势,也像是拧螺丝的手,创意很强。


“外圆内方,圆有缺口”是建行标志的特征。有多少银行采取的是类似设计?答案是不计其数。


下面是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的标志,乍一看,同建行标志几乎没有区别,只能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才发现两者有所区别。



这个标志是如何来的呢?百度搜索“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标志”几个字,第一个网页就是该行标志征集设计的标书,“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标志设计,定价为:500元,规定在 2010-06-02 12:03:18 前完成,属于平面设计类”。原来——这个银行标志的价值,仅为500元!


事实上,鄂尔多斯号称中国最盛产千万富翁的城市,这个地方的银行自然也不会差。有关机构在曾将鄂尔多斯农商行评为“中国2010年度最具发展潜力农村金融机构”。 截止2010年末,全行各项存款达180亿元,各项贷款107亿元,实现收入近15亿元。


粗粗统计一下,采取类似建行LOGO的银行就有:江苏银行、郑州银行、广州银行、汉口银行、齐鲁银行、九江银行、鞍山银行、朝阳银行、许昌银行、嘉兴市商业银行、湛江市商业银行、宜昌市商业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吴江农商银行等等。这其中,江苏银行又与齐鲁银行、郑州银行设计相似,福建海峡银行与吴江农商银行相似。




大量雷同、相似的设计,让建行多了一个心眼:申请商标注册。除了已在国内包括香港地区申请商标注册外,中国建设银行还在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行名行徽组合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目前,建设银行已初步建成一个跨境内外、涵盖商标申请、商标权利监测、商标侵权应对等方面的核心商标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建行申请的商标专用权包括行徽、CCB、行徽与CCB的组合、行徽与中英文行名的组合等八个商标,降低了被恶意侵权的风险。


“杯具”标志知多少


话说“杯具”标志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你设计的标志,被人家抄袭了,譬如建行。第二重境界是,你用了许久的标志,发现是抄袭别人的,譬如京银,广发行。第三重境界是,你改来改去的标志,最后发现还是原来的好,这让人纠结,改呢,还是不改。


东莞银行和遂宁市商业银行都是地级市银行,一个在四川,一个在广东,它们的标志“杯具”地撞车了。东莞银行说,它的商标使用在先,并且注册了。遂宁商行表示,它的行徽是2007年下半年通过有奖征集,从河南南阳一家“品牌设计策划工作室”获取的,当时支付对方5000元奖金。自2008年起,一直将此图案作为行徽使用。两者自2010年发现撞车,至今都没有更改的意思。




银行LOGO不但在国内“撞车”,还有很多是“国际撞车”,而且多数是小板车和重刑大卡相撞。日本有家银行叫做“中国银行”,其“中国”曾是历史上五个县之一。这是家百年老店。重庆三峡银行在银行业里是个小字辈。两者的标志也十分相似,于是三峡银行LOGO被称为“山寨标志”



德意志银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银行之一,其标志是蓝色正方块里一条斜杠,天津银行的标志是将“TJ”两个字母变形,变形的结果,也是蓝色正方块里一条斜杠,只是方块有开口而已。



台湾的大台北银行标志,同样崇尚“外圆内方”,外面的圆设计为四朵花瓣。这么好的创意,大陆银行怎么可能不模仿,对比查找,很快发现,苏州银行、桂林银行是这种设计,南京银行、台州市商业银行也是这种设计。



中国农业银行LOGO也是一个经典设计,它使用的古币标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而不是后世的方孔铜钱。农行先前的标志是1988年11月1日开始启用,设计者是中国著名标志设计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陈汉民,人行、工行、农行的标志都出自陈先生之手。



在农行上市前夕,农行进行大规模的内部整理,包括清产核资、人事改革等,其中更换标志也作为一件大事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8年4月25日,农行发布《关于在农行系统征集农行标识(LOGO)创意设计的公告》,其对新标志设计要求是:“中国农业银行”名称保持不变,其他元素可作调整或重新设计;行徽不能与其他任何机构或个人的标识雷同;标识(LOGO)创意理念必须符合农行的经营理念、市场定位、未来愿景,反映时代特征、蕴涵现代气息,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据业内人士称,征集的中标方案


是一个“外圆内丰”造型。


新标志造型采用中国标志性建筑


“天坛”和丰收的“丰”字结合而成。圆形由钱币和抽象的麦穗组合成一个拥抱的人的图案,钱币意寓银行,货币;麦穗意寓农业;拥抱的人意寓丰收和富有。标志简洁而国际化,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韵味。



然而,也有人认为,该标志变形的“丰”字,看起来又似乎一坨大便,远不及原标志优美。也许就是该原因,农行高层最终否决了这个千挑万选的方案。


但改标的话已出口,不改似乎不好。最终,新标志只换了字体,颜色,而图型图案本身没有变化。



乍一看两个标志几乎没有区别,仔细看才发现新旧LOGO改动的地方只有两处,其一是将中文字体由魏碑改成中文宋体,据农行官方的说法是说这样的改动“工整明晰,诠释方正为人、规矩经营和诚信立行,使整体LOGO更加具有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标志着农业银行正在新的起点上向国际一流商业银行迈进”。照这么说,难道以前用魏碑就不“规矩经营和诚信立行”了吗?改动的第二个地方是,将英文由绿色改成了黑色,字体也有所改变。


总之,此次改标若有似无。有人批评说,这样一个全国性的银行,更改一个标志,关系到所有VIS的重新建立,将会涉及到巨大的费用支出,这笔费用是全民在买单(农行是国家控股,赚了全民无份,亏了全民买单)。


农行营业网点遍及城乡,是营业网点最多的国有银行,在全国有2.4万家分支机构。新标志虽然只是“微调”,但整个招牌却必须全部更换,就算没有做任何新装修,一块标牌平均按5000元计算,那也会产生上亿元的费用。何况,它涉及的是全国全系统所有标志的更新,因此保守估计,这项改动耗资也在十亿元之上。


银行是什么,LOGO为什么


在很多人眼中,银行就是货币经营公司,将货币低价买入,然后再以高价贷出,从而赚取差价。因此,银行就意味“金钱”,货币是它的天然图腾。然而,这只是早期银行的职能,当代银行的功能远不止此,它涵盖信用中介、投资理财、支付手段、宏观调控等等非常复杂的职能。


标志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以货币为核心的银行标志,反映的是中国银行业功能的单一和经营理念的滞后。当今世界各大银行的标志千姿百态,除中国、日本的银行主要以货币作为标志设计外,其他各国的银行LOGO罕有以金钱本身作为标志的。如花旗银行以红雨伞作为标志,瑞士银行以三支交叉的钥匙作为标志,等等。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是全国所有银行的行政管理机关,人们一般都以为它没有自身的标志,因为它发行的人民币上,只有一个国徽,而没有其他标志。


实际上,人行也有自己的标志,它是以三个“人”形的古货币相围而成,众多的人就有了“人民”的意味。其标志内涵是,三个”人“字形的布币形成的向心式的三角形,构成了一种扩张的动感和稳定发展的态势。整体地表达了中国人民银行以人为本的基本属性,并突显出中国人民银行所具有的凝聚力、严谨性与权威性。



然而,这个标志始终也没能印在人民币上,哪怕一个水印都没有。有批评者说,人行LOGO是三个战国布币围出一个“人民”的“人”字来。问题在于,布币是中国大一统之前使用的“非正统” 币种,与央行的地位不符,而且“人”被“币”围起来的感觉也有失央行之本。此徽幸亏没有上钞票。


我国银行标志这种高度统一面貌的形成虽然与我国传统的审美和文化有关,符合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但过于单一的形象,使得这些标志失去了自身的个性,而没有自身的个性就无从谈识别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