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微小型企业的用人标准(微小型企业录用员工标准与大企业不同)

在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里有一个特别奇葩的现象:那些拿着高薪酬的营销经理们都不怎么爱干活(不爱干活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于这些经理们的管理处在一个放养的状态;二是经理们学历能力都不咋的,能坐上这个位子大体还是依靠经验和口才)。问题在于即使这些经理们不怎么爱干活,也出不了成绩,但因为营销是公司的赚钱部门,老板们还惜之如金,不敢打、不敢骂。为了哄着这些经理们把本职工作干好,还得把脑汁榨干,除了进一步把薪资调高进行绩效考核,甚至还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这个部门的组员还需要将经理们每周的重点工作列举出来,然后每天跟进这些工作的完成进度,是否达成。表面上,像是将KPI考核机制运用到极致(也就是所谓的胡萝卜 大棒)。然而实际上却有点像一个人要拉屎,让另一个帮他拖裤子,一个人扶着他蹲下,拉完后再让另外一个人帮他擦屁股,最后再安排一个人帮他提裤子——造成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管理冗长化、拖沓化的后果。



对于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这是极容易走入的管理误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励的前提下,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利润被摊薄,生存空间备受挤压。而在极其低下的管理效率面前,企业面临的几乎就是生死考验。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一个拿着高薪的核心岗位员工,还需要绩效考核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就是毁灭性的。


比如我个人是极其反对中小微型企业通过校招的方式培养人才的——因为这些企业大部分没有完善的培养机制、没有效率优先且能兼顾公平的薪酬机制和晋升体系,没有成型的企业文化机制,没有与薪酬相配套的企业福利,通过校招来培养人才——几乎就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考虑到校招人才的培养时长和实际作用于企业发展的不成比例,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是相当划不来的。因此在用人方面,还是需要召之即来、来之即用、用之能行的人才机制合适些。



可能很多人会问,这样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没有未来的,因为没有自己的人,企业很难再做强做大。这个无需隐忧,就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样,只要营盘尚在、营盘够硬,兵怎么像流水一样来去都不会影响这支部队的战斗力!相反,保持适当的流动,还能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良性循环效果。



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而言,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来构架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甚至不惜通过组队方式来监督各个员工分内工作的达成情况,还不如静下心来,认真衡量一下这个员工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抛开这个基础问题,去钻研劳什子的可量化考核机制,既无必要,也显愚钝——KPI有必要做,但一定是在员工能保质保量达成岗位工作、实现岗位职责效果的前提下所做的增量的提升,而不是通过KPI来保证存量的达成。



当一个人连本职工作(岗位职责)都不想做、做不好的情况下,胡萝卜 大棒是没用的,为效率优先之论,还是赶紧换人为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