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吉林省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黑龙江省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政策)

连续7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而今又在全国第十轮“双拥模范城”检查考评中,以综合考评全省第一名的成绩第八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八连冠”的荣光里,浸润着地方倾力部队建设的殷殷情怀,也涌荡着我市党政干群对强军强国的拳拳期盼。在北国江城,这座具有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的模范城市,军民鱼水相依,携手互助共建,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篇章。


持续拥军:以机制促实效


我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军分区政委、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城区政府和驻吉部队等64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市民政局双拥工作处为基础,选调军代表,严格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市、区、街道成立的三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所属211个社区成立的双拥服务工作站,在全市形成了“领导有力、沟通顺畅、协调便捷”的组织领导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我市将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重要日程,纳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纳入精神文明单位检查评比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力求时时处处优先考虑安排双拥工作——优先将双拥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优先保障优抚安置事业经费,优先研究双拥工作的重大活动,优先解决双拥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先解决驻吉官兵和优抚对象存在的实际困难。


为强化落实推进,破解工作难点,市双拥办下发《创城任务分解表》,相关成员单位按照各自任务分工,层层抓落实;64个成员单位分别签订《创城目标责任状》;我市先后出台《吉林市拥军优属办法》、《吉林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等系列双拥规范性文件12个,力求达到部队有需求、政府随时办的工作效果,为驻吉部队战斗力建设排忧解难百余项,有效地保证了双拥工作有部署、可监督、宜执行。


服务强军:以举措促攻坚


暖军心、排军忧、解军难——这是我市服务强军的目标,也是拥军工作的着力点。


我市按照“着力破解难点,抓实工作重点,聚焦就业热点”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走出了一条安置就业、扶持就业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多渠道退役士兵安置模式,成功经验作为全省典型在全国推广。近4年来,我市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28人,99.7%以上安置到党政机关及参公事业单位;接收城镇退役士兵3501人,安置率达到100%;累计发放退役士兵待安置生活费460余万元。


在做好军队复转安置工作的同时,随军家属安置工作也同样到位。在市里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市按照属地管理、专业对口、就地就近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32名随军家属全部安置到位。此外,我市还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民企招聘等形式,使536名无工作单位但有工作意愿的随军家属走上工作岗位;为638名随军未就业家属累计发放生活补助520多万元,实现了货币化补助政策全覆盖。


为积极落实现役军人子女入学优待政策,我市研究制定了《关于吉林市现役军人子女优待入学的暂行规定》,累计为现役军人子女135人减免各种费用72.3万元,安排现役军人子女459人到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


在抚慰褒扬方面,我市率先在省内开展“抚慰革命功臣”活动,2010年以来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开展定期走访慰问、生日祝福、重点看望、短期疗养、激励褒扬、临终关怀等抚慰工作;实施优抚工作创新发展计划,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在省内率先推出为部分城市无工作单位优抚对象减免供热费(60平方米为基数,减免标准60%),为60岁以上伤残军人发放特别生活补助(每人每月200元),每年定期为“在乡”、“两参”等优抚对象提供免费体检,参检2100人次,排查出重大疾病70多例并全部给予及时诊治。两年来,我市共组织了4期、每期20天、共计120人次的在乡老兵短期疗养活动。驻吉65307部队赴马里维和分队牺牲的申亮亮烈士遗体回国,在举行的接灵仪式、追悼会活动中,市委、市政府倾尽全力配合驻军完成了相关的接待和保障任务,受到驻军、家属和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个目标,我市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大力开展防辐射伪装网、净化水设备、热饮食保障等多个方面难题的攻关,有效解决了严寒条件下伪装难、饮水难、热饮食保障难等多个难题,有力地提升了部队训练质量。


军地共建:以文化促融合


拥军强军是一种使命和责任,但要让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并自觉主动参与,需要持续打造拥军文化,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为营造拥军文化舆论氛围,我市建设开通了全国首家通过认证的双拥工作微信订阅号“吉林市双拥平台”、全省首家双拥网站“吉林市双拥网”、全省首个军地青年婚恋服务平台“友缘网”;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主流媒体为依托,开设专栏,播发双拥工作动态、宣传双拥典型人物和事迹,开展军地融合式教育;在“国防园”增设双拥宣传画廊;升级改建国防教育展厅;编辑出版了《军民融合谱新篇——吉林市近年双拥工作画册》,录制了《军民融合·共筑长城》专题纪录片;邀请国防大学军民融合专家姜鲁鸣教授进行国防专题讲座,并通过电视和网络等现场直播,让全市人民了解到军民融合发展是每个公民、每个社会团体的共同责任。


在开展文化、科技、教育、法律“四进军营”活动中,我市利用每年走访慰问等契机,除了向各驻吉部队赠送慰问金外,还赠送文体器材;市委政法委定期组织知名教授、法律专家开展“国学讲堂进军营”和“法律知识进军营”活动;市文广新局每年赠送期刊、图书千余册和工程光盘数百张;市教育局积极协调驻军与高校、职业教育学校合作共建,长期开展专项就业技能培训,有效地拓宽了士兵退役后再就业渠道;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驻吉武警支队联合研制便携式生命探测柔性索,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和助力部队实现强军目标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党政主要领导和机关部门带领民营企业主动靠前,积极参加到驻吉部队的信息化建设中。几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军事专业相通的特点,通过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促使军地技术对接,帮助部队解决了上百个技术难题,既减少了资源浪费,又快速提升了战斗力。在深入推进人才强军方面,我市也是给予大力支持,先后从全市数千家民营企业中筛选国家及省、市明星企业,为部队提供专业人才力量,实现军地通用装备联储联用。


我市大力发展社会拥军组织,成立了全国首家“民企拥军协会”,会员已经发展至203家。通过培树拥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市社会拥军组织蓬勃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协会倡导、企业响应的社会化拥军工作局面。社会各界拥军组织累计走访慰问部队1200多次,赠送慰问物资累计折合人民币1800多万元;“民企拥军协会”会长徐广君、“大妈拥军队”队长许玉贤、五家山森林公园董事长张彩玲先后获得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中国双拥》年度人物提名奖。


提到“大妈拥军队”,就不得不多说上几句。这可是我市社会拥军志愿者队伍的一面旗帜。75岁的队长许玉贤和队友们每周至少去两次附近驻吉部队的基层连队,从腌咸菜、帮厨,到手把手教新兵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再到帮助做新兵思想工作,她一干就是17年。有一次,许玉贤到部队帮助腌菜时,发现战士小张感冒发烧早晨没起床,炊事班给他做的面条也没吃。她知道这些远离家乡的战士特别需要母亲般的照顾和安慰,于是回家做了面片汤,又加上几个荷包蛋,端到小张眼前,一面催着他吃,一面同他拉家常,把小张感动得眼泪直流。老兵复员期间,部队领导问即将返乡的战士还有什么要求时,很多人的回答竟是“还想再吃一次许大妈亲手包的饺子,再和大妈唠唠家常”。


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开展拥军工作的同时,驻吉部队官兵也把我市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不遗余力地为江城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先后出动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近6000人次,动用车辆装备1000多台次,助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圆满完成了金鸡百花电影节、国际雾凇冰雪节开幕式、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安保任务;完成了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植树造林等各项任务,义务植树43.5公顷,清运垃圾200多吨,清理积雪6万多立方米;解放军第222医院为驻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开通“少数民族就医绿色通道”,有效地促进了多民族同胞和谐共处;2013年,桦甸市发生特大洪水,驻吉65307部队官兵冒着大堤随时垮塌的危险,在火龙河大堤上连续奋战9个多小时,排除多处重大险情,保住了附近5000余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交通线的畅通……驻吉部队为推动我市实现社会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