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实践让“阿拉”生活真开心
服务群众“零距离”
开展陆家嘴同心科学社活动,打造青少年科技理念培养的科普基地
据徐汇区总工会“退管会”负责人介绍,2019年3月,丁香园邻里汇对凉亭全面改造,打造成居民喜爱的“雷锋亭”,依托区域化党建共建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朋友圈”资源,通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社区志愿者先锋作用,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服务。
在这座10平方米的亭内,配备了办公桌椅、理发椅、整衣镜、洗手池、缝纫机、锁边机等设备,墙上张贴着服务公约以及每个工作日的便民服务内容:从周一到周五分别是修伞、理发、测量血糖和织补、磨刀和钟表维修、家电和自行车修理等。服务时间的安排上,除测量血糖安排在早上8:30—9:30外,其余的服务项目都是下午1:30—3:30。为了让服务更为有序,服务项目限定了人数,比如测量血糖是50人、理发20人。每次服务开始前都由志愿者发放编号,不限定人数的项目也有志愿者维持秩序;测血糖消耗性材料由邻里汇统购,居民不花一分钱;修补类项目,居民只需出零部件工本费。
民生电梯按下“快进键”
“喔唷,下楼了下楼了!”家住长宁区江苏路街道东浜小区14号楼4楼的刘老伯年过八旬,因病两年多没下过楼,日前,刘老伯作为辖区内第一部加装的电梯首位乘客下楼,心情十分激动,“乃么上上下下自由来,小区里兜兜老开心额!感谢政府做实事,让阿拉有机会享受嘎好额生活!”刘老伯的感叹,也代表了14号楼近30户居民的心声。
“围绕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少年、怎样培养青少年的问题推出的‘社区小先生制’,得到了社区、学校和家长的积极响应。”项目主要策划者之一的上海市宝山区团委书记魏明表示:“走进社区‘大课堂’的‘小先生们’,不仅提高了劳动、社交能力,丰富了生命安全、生态环保等知识,还感受到了作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

“社区小先生”给“光荣在党五十年”的社区爷爷奶奶献花祝贺
社区“爱心屋”志愿者聂燕琴介绍项目开展情况
一走进上海宝山区大场镇葑村,就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村民家墙上挂满的字画,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然而,几年前在这个小村听到最多的却是麻将声。
“静安区的每一条河道、每一个河段,我都心里有数!”每天傍晚时分,王庄妹都会到夏长浦河走走看看,这已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在向散步的居民宣传护河常识的同时,倡导大家一起保护生态环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