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互联网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案例(互联网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是贾跃亭以及他的乐视公司,一个这几年在股票市场“如雷贯耳”、臭名远播的资本家,一个缔造市值600亿的商业帝国同时又埋葬了28万股民的大骗子!三年之间巨亏近300亿,28万股民血淋淋的教训要引起我们的深思和总结。我们通过对乐视这个案例的分析,去学习和分析如何看懂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让我们在股市中能识别出像乐视这种公司的风险点,避免再陷入万劫不复的陷阱之中!



在生活中,如果你想去猜一个人的职业是什么,是不是看他靠啥赚钱的?靠治病救人的是医生,靠打麻将六合彩的是赌徒。那么我想问一下,靠投机倒把赚钱的究竟是黄牛还是上市公司老总呢?仅仅凭着“靠啥赚钱”一个指标,显然还是不够立体,我们再引入一个指标:“赚的是谁的钱”。黄牛靠投资倒把去赚生活中韭菜们的钱,上市公司老板则是赚资本市场中韭菜们的钱。如果一个黄牛和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每个月能赚到的钱都是10万块,你会怎么想呢?你是不是觉得黄牛这哥们挺牛的?而上市公司老总你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算哪门子上市公司老总,赚的也就这样!所以类似的惯性思维在资本市场上也是一样的。比如一家酱香型科创公司,年营业收入是10亿,你会觉得也就一般般,但换成一家普通的软件公司,那10亿的营收你会觉得特别牛。所以总结下来:“靠什么赚钱”、“赚谁的钱”、“在哪个行当赚钱”,只要搞清楚了这三个基本面,那么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你就很容易看懂了!因为他们都是靠这三点来给韭菜们讲故事的,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贾跃亭!



2010年,乐视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那时候乐视网的主营业务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网路高清视频服务、网络视频版权分销、网络超清视频播放服务、视频平台广告发布和软件开发。这五个部分别说十年前的人们,就算是现在很多人还弄不明白。搞一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是上市公司的大忌,要是韭菜们都看不懂谁买你股票听你故事的!所以,精通财务的贾跃亭对乐视的营收做出了调整:


视频平台广告发布——广告业务:大家熟知的百度、谷歌营收大头就是广告业务,这贾跃亭稍微改下名字就可以去“碰瓷”谷歌了,把自己叫中国谷歌!



网络超清视频播放服务——终端业务:这块业务这么一改,翻译一下就是乐视的超级电视和超级手机,当时乐视这两块业务其实都是亏钱的,但业务被贾总这么一改,就可以讲故事了:“虽然我乐视卖手机和电视亏钱,但是我抢占了市场。以后凡是用我电视和手机的,都得看我的广告,给我交钱!” 原本是卖硬件的乐视被贾大会计包装成了卖生态、卖未来,一套套得咋一听还真的像那么回事。之后,贾跃亭还特意给这种模式造了个词叫“生态化反”。



网络高清视频服务和网络视频版权分销——会员及发行业务


由于乐视在早期以白菜价买下了大量的视频内容版权,所以在之后视频网站的版权大战中,乐视有一半以上的收入都是靠卖版权赚来的,由于早期囤积的版权价格实在是太低了,所以乐视这部分业务的利润率非常高,几乎可以说是卖多少就赚多少,但是这部分收入是乐视卖给其他视频网站赚来的,改成“会员及发行业务”就会让人把2B业务误会成了2C业务!哪怕版权意识逐渐抬头的今天,主流视频网站的会员还是不太卖得动,而在当年乐视的财报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利润都是由“会员及发行业务”这个板块贡献的!而且贾跃亭还特别有心机把这块业务放在了广告业务和终端业务后面。





如果你是投资人,你在看了2013年乐视的财报后你会怎么想呢?按照惯性思维,大多数人会解读出:乐视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国的谷歌,然后是一家科技公司,搞生态的,最后才是一家视频网站,而且已经领先整个行业,开始靠卖会员赚钱了!


我们先不说它财报数字造假,贾跃亭把这些名字修改其实也还可以接受的,这种行话叫“营收粉饰”。他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等到他完成粉饰后,大量的投资人选择了相信他的生态化反!


我们再重新回到开头提出的三个结论:“靠什么赚钱”、“赚谁的钱”、“在哪个行当赚钱”。我们这里先提一个问题:你认为小米是个卖手机的硬件公司还是卖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呢?2018年小米上市前曾经就出现过这样的讨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关键。如果小米是卖手机的硬件公司,那它的参照物是苹果,而当时苹果的市盈率不到20倍,也就是说小米能拿到的估值是净利润乘以苹果的市盈率,也就是20倍的市盈率。但如果市场认为小米是卖服务的互联网公司,那它的参照物可能就要改成腾讯了,而当时腾讯的市盈率是45倍,如果市场认可了小米是互联网公司,那它拿到的市盈率是45倍。那我们来看看小米的营业收入:







2018年小米刚上市的时候,手机销售收入在营收中占比高达65%,也就是说那时候小米只是一家手机的硬件公司,所以当时市场最终给出的市盈率只有18倍,非常接近苹果的20倍却远远低于腾讯的35倍。





我们注意看这条紫色的线,它代表了小米手机销售在营收中的比重,很明显它一直在往下走,说明小米这几年正在经历转型,开始慢慢地从一家纯硬件公司向一家互联网公司靠拢。





所以后面市场给到小米的市盈率已经到了33.9倍。通过这个例子是要让大家更加好地理解,一个公司靠什么赚钱是很关键的问题,一定要看得清楚明白。我们再重新回到我们主要讲的乐视。如果乐视单单用“营收粉饰”是没有问题的,但贾跃亭后面是越来越肆无忌惮地腾挪收入,赤裸裸地财务造假!


2013年,乐视超级电视的售价是3000元。为了把自己从一家硬件公司包装成互联网公司,贾跃亭愣是给每个购买乐视超级电视的消费者送了2年的会员权益,贾大官人可不是什么大慈善家,他这样操作,原本价值3000元的超级电视就变成了价值2000元的电视加上1000元的会员权益。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第一,原本单独卖电视的收入都是硬件收入,乐视就成了一家纯粹的硬件公司,而无中生有搞出了一个价值1000元的会员收入,相当于硬件收入的占比从100%下降到了66%。光从营收的角度看,乐视网多少就沾了互联网公司的属性,也就变相更值钱了。


第二:为什么送两年的会员而不是一年呢?这又涉及到一个会计上的概念,简单地说,经过调整后乐视每卖出一台电视,2000块的收入是立即确认的,而会员权益却要等到两年后才能全部确认,但贾跃亭却把这部分的收入全部在一年内都确认了。这就比如你每年都能收到1万元的红包,但如果你从后年的红包里拿出5000元塞进今年的红包,那你这三年收到的红包就变成了今年1万5、明年1万、后年5000,光看今年明年,是不是有种红包变多的错觉?贾跃亭想要达到的就是这种效果。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贾跃亭连续三年将原本需要延后确认的会员收入全部提前确认了,这就好像提前透支了自己的信用卡,现在是爽了,但是之后肯定是要还的。


按照当时行业的测算,在一众视频网站中,乐视网的排名是十名开外的,但神奇的是当时行业前三的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还在亏钱的时候,乐视网的会员收入却在疯狂地上涨,高的离谱的营收和利润,最终造就了贾跃亭离谱的商业帝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