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淮北国税局余峰(淮北市地税务局工作人员名单)

相山是泰山的余脉,位于淮北市主城区北部,山体北起徐里村、徐暨村,南至相山区渠沟镇境,长约6千米,最宽处4千米。有相山、龙山、博山、长山、虎山、独峪山、洪山、鹰山、狮子山、凤凰山等二十余峰,相山主峰海拔342.8米,是淮北市的地标。


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的记载。史传,商汤十一世祖、夏初商部落首领相土,开拓疆土,在此地驻扎。命山为相山,城为相城。《寰宇志》载:“相山之故城,即相土所居,盖人山一号,自虞夏之时已然矣。”


相山巍峨挺拔,山势高峻,树木葱茏,群山叠翠,风景秀丽。清代相山被称作“相灵叠翠”,为宿州八景之一,有渗水崖、香炉峰、万丈碑、钓鱼台、雪泉、奇峰、叠翠峰、牛鼻洞、天井洞、白云洞等景点。2006年建设了环山步道,并进行美化亮化。改造后的相山三面青山环抱,四季山花烂漫,浓绿中彰显山水情趣,晨曦里飘来古刹钟声,具有观之秀美、思之幽古的独特魅力。



从相山公园南大门入山门,由亳社北行300米,乘索道上相山,凌空越过青坡翠谷,直达矗立山顶的多功能电视观光塔前。该塔为淮北市标志性建筑,集广播电视节目发射于一身,塔顶海拔462.8米,可与亚洲第一高塔东方明珠比肩。从塔底乘索道可直达能容纳百余人的圆形观览平台,站在可转动的全封闭的平台上,眺望百里之遥的山川原野,鸟瞰市区全貌。夜晚,塔身五彩纳呈,通体透亮,光芒四射,仿佛夜空中矗立着一座水晶宝刹,尤为壮观。


游人沿山脊步道向西,在相山主峰西侧的半山腰处有一巨石构成的不规则形平台,名为钓鱼台,约百余平方米,并有突出的飞崖。这块突出的飞崖,相传为姜太公钓鱼之台。传说远古时,此地一片海洋,唯有相山突出海面,姜太公慕名至此,拈髯垂钓,钓鱼台恰似蓬莱仙阁。当春夏之季,云雾淹没山体,此台好像伸入大海中的礁石。站在台上,云雾在脚下翻腾,恰似浩瀚汪洋。



继续西行,龙山与虎山两峰山脊线凹交汇处有万丈碑,碑的正反两面分别阴刻有“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的篆书字样,原为苏豫皖三省的界碑,此处为萧、相交界点。原碑高2米左右,宽56厘米,厚20厘米。传说石碑原是一块仙石,本在此处,可它辖管周围百里的山脉,需飞外巡察,因而历经数县,行程千里,周遭的百姓都曾见过这块石头。后来巡察结束,仙石又飞回了原地,当地百姓就在石头上刻上“主山万丈”和“南无阿弥”的碑文,仙石就变成了石碑。可惜此石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1991年,淮北市人民政府在原碑址前数米处竖立绿化碑,上刻“绿化相山”,记载绿化相山的经过和成绩。登斯立碑处,可俯瞰淮北全景。


万丈碑迤西的山脊上有一天然溶洞,叫天井洞。此洞为20世纪80年代末由掘树穴的人员发现。洞口呈葫芦形,直下深约10米,洞底南北长约14米,宽2.5~3米,高4~5米。洞口直立,呈葫芦形,洞内渐宽,可容数十人。洞内钟乳岩石姿态各异,其状似珊瑚、金针菇、菜花……洞口朝天,洞身如井,故名之“天井洞”。


牛鼻洞在虎山叠翠峰腰的陡壁上,原名“玉柱洞”,因洞口形似牛鼻而得名,此洞系清代顺治年间相城乡农民上山打柴时发现的。洞口向东,略似牛面形状。两鼻孔之间有一石柱相隔,高约1.7米,最细处石柱横截面的周长只有55厘米。右孔偏上,是一个深1米多的死孔,左孔斜向通往下方,深不可测。相传北洞与大海相通,古人从此洞中放进一只鸭子,而这只鸭子从东海而出,洞深不可测,洞外灌木丛生,树叶悬垂而隐蔽洞口。清康熙《宿州志》载:玉柱洞,在相山西,顺治丙午樵人新开,门有玉柱,用锡嘉名。玉柱洞,应指此洞。20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修建了通往洞口的石阶小路,洞口旁建一四角凉亭,山脚下建“牧童跨牛”雕塑,好像正眺望此洞,别有一番风趣。


牛角洞位于显通寺以东,奇峰的东侧,山洞形似牛角,与牛鼻洞相对。牛角洞在山的东面,牛鼻洞在山的西面,遥相呼应。


显通寺西侧、龙山之阳的叠翠峰,此峰岩层纹理清晰,如书平直,按水平方向,颜色深浅交叉相加重叠,暴露的岩石长约20米,宽3~5米,厚2~3米不等,十余块岩石相叠,远看犹若瑶池一叠翡翠,临空悬放,宛如能工巧匠精心堆砌而成。峰上四季风光不同,春则山花争艳,夏则峰青岗翠,秋则枫叶满坡,冬则苍松挺拔,登临其境,美不胜收。



沿叠翠峰而下,穿半山亭,在显通寺后侧向东约400米的山坡上,在山高的三分之二处有一约10米高的峭壁,其下端有摩崖横幅,长约3.3米,宽约1.3米,中间横向阴刻“渗水崖”三个行书大字,上款竖题“乾隆甲午清和月”(1774年农历四月),下款“长白高晋题”(高晋曾任安徽巡抚),并在右上角摹刻高晋椭圆形印章。它常年被绿荫掩映,难露真容。《宿州志》说此崖“骤雨瀑布,涓滴不存,倏在西涧底涌出。”“西涧底”即指显通寺西侧大沟。“渗水崖”三字颇有来历:乾隆二十四年(1759),高晋曾奏请皇帝拨款重修显通寺。时隔15年后,即乾隆三十九年(1774),高晋又一次到显通寺游览。适逢下大雨,他站在奎楼上欣赏雨景,看到相山上部流下的雨水如瀑布一般,流到寺东面山下时水量却变得很小。雨后,他饶有兴趣地去察看此处的情况。高晋有治水经验,他认为寺庙东部有可能有地下溶洞,或者其下方填满了砾石,水经此处,进入溶洞或砾石堆中,很快下沉,形成地下水,所以不见了水的去向。所以,他乘兴挥毫写下“渗水崖”。因此,“渗水崖”三个大字被雕刻在雨量骤减处的山崖石壁上。此处水土保持良好,树木茂盛。山洪顺涧而下,汹涌澎湃,但流经此处却顷刻皆无,几十丈外方见复出。水声高低相间,如万马奔腾,又如情人细语。摩崖碑刻保存良好,是淮北市为数较少的几处摩崖题记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2012年,渗水崖题刻被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洞、秘霞洞、奇峰、香炉峰、雪泉等景点散落在相山山中,郁郁葱葱的林海、默然矗立的苍柏,令人心旷神怡。




清代左枚《游相山》云:“相山名胜地,古刹自何年?树怪名难识,碑传记失传。披襟三月候,长啸万峰巅。更想清幽处,人稀月影圆。”古老的相山,在漫长的岁月中渗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名山,驰名皖北地区的游览胜地及淮北市市民休憩、娱乐、健身的乐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