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丹凤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丹凤县精准扶贫)

巍巍秦岭脚下有一条美丽的丹江,在丹江的环绕之中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曾经的丹凤县,特困乡、贫困乡合计占乡(镇)总数的67.4%,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然而,截至2019年底,丹凤全县8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脱贫23152户816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历史性地实现了贫困县摘帽。丹凤县这一切根本性改变的开始,要从1993年说起。



  情牵小城 雪中送炭


  1993年,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丹凤县而言,都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丹凤县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扶贫对象,双方就此结下了深厚情谊。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召开多次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出广泛动员和科学部署。2018年3月30日,刚刚就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的谢伏瞻同志明确表示,我们要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号召,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充分发挥我院特色和优势,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他亲自挂帅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展现了院党组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重视。


  为了让丹凤县早日脱贫、让丹凤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谢伏瞻同志于2018年、2019年先后两次来到丹凤县考察调研。他进学校、走企业、下乡村、访农户,深入实地了解当地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生的变化。


  2018年11月,谢伏瞻同志深入丹凤县竹林关镇东炉村走访慰问贫困户,查看产业扶贫项目进展情况。在村民程华堂、余治锋家中,谢伏瞻同志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跟他们一起细算收入账,了解各项帮扶举措并送上慰问金,勉励贫困户坚定信心、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实地调研了竹林关镇江北新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详细了解生态宜居示范区建设、移民搬迁、贫困户就业、扶贫产业发展情况,与当地群众和基层扶贫干部亲切交流,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2019年11月,谢伏瞻一行来到丹凤县商镇,详细了解西部农特产品加工交易中心项目。当得知项目建成后可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1500多个就业岗位时,谢伏瞻同志叮嘱企业负责人要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特产品深加工产业,为当地特色种植、养殖产品打开销路,吸纳更多贫困户实现就业。


  在调研时,谢伏瞻同志对丹凤县脱贫攻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强调,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思想库、智囊团的特色和优势,强化责任担当,推出有效举措,拿出实际行动,全力抓好丹凤县定点扶贫及东炉村包扶工作,为丹凤县全面脱贫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深刻认识脱贫攻坚战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整合各类扶贫力量,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2019年全县脱贫出列目标。


  精准扶贫 春风化雨


  在丹凤县调研采访期间,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丹凤县设立的精准帮扶项目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福祉和实惠。


  位于丹凤县棣花镇的食用菌产业园,是一家集工业化种植、产品研发、旅游观光、出口创汇为一体的双孢菇产业综合体。走进产业园,一幢幢银灰色建筑蔚为壮观。丹凤县农业农村产业局干事李建民告诉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产业园项目出资250万元,支持建设了菌类研发中心,让食用菌产业成为丹凤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该研发中心可年产双孢菇二级菌种(母种)5000瓶,三级菌种(生产种)16万袋,示范种植200棚,总产值可达810万元,带动农户就近务工400人,其中带动贫困户100人,其示范带动效应成果显著。


  要想实现产业良性发展,产品就得有销路。2020年,为了使丹凤县农副产品走出大山,让农民增收致富,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办依托中国银行“公益社科院”电商平台、丹凤县“丹凤严选”App电商平台以及丹凤县竹林关镇东炉村合作社,购买丹凤县农产品,开展消费扶贫。截至2020年11月,仅此一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单位线上线下共购买该县农产品达238.77万元。


  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丹凤县精准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丹凤县县长徐秀全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自1993年在丹凤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协调联系,多方筹措物资,20多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4亿元,实施了“希望工程”“饮水工程”“健康工程”等系列扶贫项目350余个,有力地推动了丹凤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到动情处,他激动地表示:“丹凤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凝结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届领导、驻丹扶贫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也饱含着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和同志们的深情与厚谊。对此,丹凤人民由衷地感谢!”


  智力扶贫 彰显特色


  丹凤社科希望小学,见证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丹凤县的不解之缘。学校大门上“丹凤社科希望小学”八个大字正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王忍之于1995年9月题写。在该校图书室正门上方悬挂的“希望书屋”四字匾额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胡绳于1997年9月题写。校长胡来存手指一栋大楼激动地说:“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捐资200万元为我们援建的餐厅综合楼。如果进展顺利,下学期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他还告诉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除援建了餐厅综合楼外,还捐资修建了教学楼、操场,并捐赠50万元设立育才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师生。


  胡来存向记者表示,多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仅为我们提供资金帮扶,而且在智力支持方面也不遗余力,先后为学校捐赠图书9693册、《新华字典》300余本。对于全校师生来讲,这些学习资料是最好的精神财富。


  在丹凤县竹林关镇东炉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乡村公益图书馆。走进图书馆,环境宽敞明亮,一排排书桌整整齐齐,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的书籍。记者从图书馆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院属单位及全院职工向图书馆踊跃捐献书刊达8000余册。“中国社会科学院不仅在资金方面给予丹凤大力支持,并且还在智力扶贫方面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丹凤县县长徐秀全感慨地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