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肥皂生产设备(小型自动肥皂机器整套)

说到玉林的肥皂制作,不得不提到玉林“信昌”商号的创建者——玉林当时先进织染业的创建者陈渭琮。


1937年,陈渭琮把织布产业从玉林转移到了广州湾(今湛江)后,在与客户的交流中,了解到制枧(枧,即肥皂,粤语中肥皂叫“番枧”)行业,前景可观,便开始自己摸索研究起来。1940年,他派专人回到玉林,在现在的玉州区玉城街道新民社区小新村斥巨资建起了一栋厂房,成立了玉林第一间规模肥皂制造厂——玉林丽华枧厂。


玉林肥皂制造业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当时先进织染业的创建者陈渭琮,于1940年成立了玉林第一间规模肥皂制造厂——玉林丽华枧厂。同时,还到北海请来了化工技师李英,担任工厂的技术师傅,不断发展壮大。直到1953年末,丽华枧厂因多种原因,宣告停产。后来,在李英的努力下,玉林镇成立了一家肥皂厂。由小做大,一路上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发展成为以前玉林城区豸塘岭(现在的万花楼位置)三大工厂(玉林市纸袋厂、玉林市纸箱厂、玉林肥皂厂)之一。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洗洁精、洗涤剂等新产品的冲击,不久后停产,玉林结束了规模化制作肥皂的历史。


近期,记者实地探访玉林肥皂制造的兴衰之路,重温这段历史——


丽华枧厂的厂房还保存完好


丽华枧厂位于现在新民社区小新村有名的古宅“渭庐”旁边。至今,很多老一辈的玉林人说起这座由陈渭琮所建 的古宅,还开玩笑说,“渭庐”就是一块块肥皂砌起来的。可见,当时的玉林丽华枧厂曾辉煌一时。


左边为原玉林丽枧厂的厂房。(图片摄于1989年)


已有80多年历史的丽华枧厂厂房,现在还保留得比较完好。这幢厂房为青砖柱,墙体则是泥砖青砖混合。门口正面,为青砖墙,背后和左右两边则为泥砖墙。后来由于部分的泥砖墙脱落严重,便拆了改成火砖墙。窗户则还是原来的木窗,基本保持原厂房面貌。


摄于1989年的丽华枧厂。


记者近日跟随陈渭琮的大女儿、92岁的陈琳老人走进厂房。厂房设计为两层。一楼的天花板为木板。细细观察,木板没有虫蛀的迹象,上面的横梁也都完好无损。“这些木板和横梁都是使用柳州杉制作的,比较耐用。”陈琳介绍,整个厂房面积有1000平方米,建成八间开敞式厂房。楼上作为纺纱牵纱车间,楼下则为肥皂制作车间。陈渭琮上个世纪40年代就在这里创业,主要以织染、制皂为主,两业比翼齐飞。


现在,整幢厂房已成为陈渭琮后人的商品仓库。80多年前,它的诞生,成就了玉林的一个工业传奇;如今,仍在为陈氏家族的经商发挥余热。


陈渭琮自学技术闯肥皂制造业


说到陈渭琮制作肥皂,首先得说到他织布。1910年,时年20岁的他便到广东佛山的织布厂学习。在掌握了从纺纱、浆纱、牵机头,穿综线、上机织布到染布、机修的全部技术后,他买下了一部经过改良的双踏脚高架织布机返回家乡创业。最先几年是自织自染,自产自销,有了一定积蓄后,陈渭琮有了更大的雄心。1918年,他便开始与当时玉林城的胜昌泰老板合资经营织染业,在郁林小新村陈绍实祠内开设“信昌织染布庄”,并在城内闹市区(现在的解放路)开设了“信昌”商号,作为销售铺面。


玉林肥皂的创史人陈渭琮。(二排中)


不久后,商号停办。1935年陈渭琮与家族联营开办“陈绍记织布厂”,改革机械,织出五彩的提花布,参加当时举办的南京博览会展评,获三枚金牌,为玉林织染业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此时也是玉林织染业生产最鼎盛的时期。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很多原料运输困难。陈渭琮把织染产业转移到广州湾开办了“广西布厂”,继续按“陈绍记织布”的生产模式运作。正是在这个时候,陈渭琮接触了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士,并在与客户交流中,了解到了肥皂制造这个行业,思维敏捷的他从中悟出了一个商机——“制作肥皂”。


“在今天看来,肥皂是最平常不过的日用品,花样繁多,应有尽有。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却是稀罕物。”陈琳说,那时的人们,多穿蓝黑的衣服,脏了的话用热水泡泡,到河里用木棍锤锤,再漂洗漂洗。再不行就拿皂荚、苦饭子搓搓。


陈琳说,当时父亲陈渭琮并不缺本钱,缺的是技术。怎样才能学到制枧技术呢?自己学!做事从来敢为人先的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自己买来了一套化学书籍,就一头钻进书里研究起制皂技术来。


“1940年,父亲不惜重资托人到香港买回一套15集、厚达半米的《化工大全》。”陈琳老人说,这一套书籍经历多次浩劫后,至今仍保留在家族中。每次翻起这套书,她和家人都感叹,父亲只读过两年私塾,但竟能把现代化工知识《化工大全》中的制枧知识烂熟于心,并能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一批产品上市大受欢迎


1940年,陈渭琮派人回到玉林,在现在的新民社区小新村斥巨资建起了当时玉林第一间规模肥皂制造厂——玉林丽华枧厂。


一切准备就绪后,丽华枧厂于1941年开业投产。设备为土洋结合,陈渭琮摸准市场的需求,很快就成功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取名“丽华枧”,质量非常不错,堪与当时国内的肥皂名牌产品“绍昌枧”媲美。而且,由于是初投产,陈渭琮定的价钱也比较亲民,产品上市后,大受欢迎。很快,就推向了国内市场。


但是,丽华枧厂的“开门红”并没能维持多久,因为时局影响,发展受阻。当时,日寇在战争中大肆破坏海陆交通,彻底切断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陆交通线。玉林的水路交通被截断,来自东南亚用于生产肥皂的苛性钠及椰子油等主要原料全部断了货源,丽华枧厂的生产陷入困境。


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丽华枧厂是在逆境中坐以待毙,还是逆风而上? (待续)


原标题:玉林肥皂制造的兴衰之路(一) 丽华枧厂 开玉林规模肥皂制造先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