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年审 >

临夏商贸公司经营范围(临夏服装商贸批发市场在哪里)

●马廉朴


河州城商业街。由远处走来一个挑担的货郎,街上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路人,后面是河州城的鼓楼。


鼓楼下的商业街 1933年秋



八坊商业街原貌 1933年晚春


河州城南门外的八坊商业街。照片右边是织地毯的店铺,门口晾晒着毛线服装,照片的左边是粮店。


临夏古称经营范围河州,地处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枢纽位置,因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临夏道在这里相互交错延伸,从而形成了临夏地区商贾云集、盛世繁荣的景象,有河湟雄镇、唐蕃古道的重镇、“西部旱码头”之称。


市场一角 1932年深秋


河州城内的市场一角。手工艺人和小贩正在出售竹背篓。


市井一角 1933年秋


河州城内狭窄的街道。街上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行人及马匹和骡子等。店铺的屋顶上晾晒着衣服和其他物品。屋顶的阁楼上站着孩子。


河州在茶马互市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唐宋时期,河州已成为汉藏贸易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通道。河州茶马司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大使、副使二员,其主要职责是“收放茶斤,招易番马,给以边操”;其目的是“用茶易马,固番人心,且以强中国”;其交易手段是以布帛、茶叶,“西番”诸部换马。茶马互市地点主要在州境积石关(今积石山县大河家镇)。


柴禾市场 1933年初冬


河州城外的柴禾市场。人们用马、骡子和牛将远处砍伐的树、木材或原木、柴禾等驮运到这里来进行交易。图的右边商人们在讨批发市场价还价,引起很多人围观。


八坊街头 1933年9月


河州在明代的茶马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洪武初年,西北的“市马”大多在河州进行。当时朝廷颁发的金牌和信符共41面,其中给河州纳马番族的就批发市场有21面,征马7750匹。额定的差发马数,超过了其他3个茶马司的总和。另据《临夏回族自治州志》记载:明正德九年(1514年)在河州修建贮茶库房,运来河州收贮的茶叶就达45.4万多斤。


街市 1933年秋




八坊街头 1934年早春


河州城八坊街上的商店和铺子,摊贩、修鞋店等。店铺的屋顶上可以看见木架上晾晒着的干在哪里粉条。


明宣德以后,茶马互市日渐衰落,但各民族之间正常贸易却更加发达。当时有“河州南关市有客店十八座,四方商贾居焉”的记载。可见,那时的河州已成为商贸主要集在哪里散地。


八坊北大街 1937年夏


河州南城门外的八坊北大街街景。北大街是八坊的主要商业街,这里商铺林立,绝大多数由当地商人经营。照片左边的是信义商号,前面是卖水果的地摊,街道上竖了许多凉棚遮阳,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八坊当时非常活跃的商贸景象。


八坊北大街 1937年夏


河州南城门外的八坊北大街。照片中间的一个人,背对镜头,托着木盘快速前行,木盘上面盛满了烩菜。街道两旁的商铺,大多是两层,头戴草帽的顾客往来其间。


清同治年间和光绪年间河州回民反清斗争失败,惨遭兵燹,店铺损失殆尽,此后商业缓慢发展。到1900年,外地客商和本地商人大量增加,特别是山西、陕西商人在河州遍设行庄,本外地各种商号、批发庄和“木场”“当铺”等大型商号设立,河州城区有私商1100多户,资金约30万元白洋。1907年,外国洋行和外国货侵服装入,控制河州市场,民族商业受到排挤,本地私商及山陕商店日渐衰落。


韩集农贸市场 1933年秋


河州城西乡(韩集)的农贸市场,距河州城20多公里,是周围较大的一个集镇,遇到赶集日,这里人头攒动,到处是交易的人群。


韩集市商贸场 1933年秋


韩集农贸市场。该地距离河州城20多公里,照片里可看见买卖双方在袖管里捏手指讨价还价服装商。市场上交易各类蔬菜、粮食公司、瓜果,还有农具、牲口、杂货、毛皮等。


1930年后,社会逐渐安定,民族商业又有恢复和发展,到1943年,临夏、宁定有百货、皮货、杂货、山货、粮、油等店铺和坐商527户,私商2525人,旧币资金35644万元(含宁定93户、243人,资金5504万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河州花儿”中“脚户令”里的“脚户哥下四川”就是对临夏昔时商贸发展的最好诠释。


韩集市场一隅 1933年秋


来往市场的生意人和顾客,会把脚力和驮货的骡马和驴子拴到市场一处,也可出售。大牲畜是当地最重要的运输工具。


河州八坊商业街 1937年春


河州八坊商业街。照片显示是八坊街上的一家具店前面是制作家具和出售家具的店铺,制作的木扶手椅子和长柜子、竹萝筐等。


改革开放后,临夏商贸流通发展迅猛,目前,有30多万商贸大军遍及藏区。作为中国人类学奠基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曾5次来临夏考察,他认为临夏人民群众的经商意识都很强,搞非公有制经济的热情和活跃程度与温州旗鼓相当。因此,他于1986年在临夏州考察民营经济发展时提出了“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著名论点,它也成为临夏商贸流通发展的辉煌写服装商照。


河州八坊商业街 1938年晚春


河州城八坊街上卖经营范围凉面的铺子。店门口的桌子上放置着凉面、碗筷和调料,右边紧挨着的是灶台。


河州街头的樵夫 1938年初冬


河州城内商业街。照片中可以看见背着柴禾的樵夫和驮柴禾的毛驴。右侧有几位当地居民和一个手持饭盒的男孩。


目前,临夏各类市场和交易场所230多个,经营面积约60万平方米。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临夏人民也及时搭上了数字经济的快车。据有关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全州实公司现电商交易额4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6%,其中网络零售额较2017年同期增长35.4%。


羊肉市场 1938年冬


河州八坊街区一角的羊肉市场。刚屠宰好的羊整齐地排列在洪水沟桥的栏杆上。


市场一角 1940年春


河州城北大街街景。商人在出售香烛等杂货。左后方是马具店,出售麻绳、皮套等,还可见到羊毛和皮鞋、篮子等货物。


照片,相对文字,更具呈现能力,当摄影师们快门按下的那一刻,这些瞬间就成为定格的历史,从这些不可逆转的定格的历史影像中,读者收获的不仅仅是记忆,更是记录着历史。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商贸卡特德布特霍顿(海映光)拍摄下上千张老照片,其中关于反映临夏自然景观,人文风貌,生产生活,构画了临夏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家国情怀,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新年伊始,回味这些老照片,珍视如今新时代,从中令我们领悟到今天和平、和临夏谐、平安、富裕的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临夏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