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开心麻花税务筹划(哪些事情需要税务筹划)


若要评选当下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喜剧演员,沈腾必定榜上有名。从开心麻花起家,沈腾那张被网友评为“看了就想笑”的“喜剧脸”近几年在大屏幕上赚足了人气。



电影票房上的成绩更直接地体现沈腾的火热程度:据猫眼数据显示,沈腾个人电影总票房已突破100亿,成为继吴京之后的第二位“百亿演员”,许多吃瓜群众好奇他究竟挣了多少片酬?





谜底在4月18日露出部分面孔:当天开心麻花公布了2018年的年度财报,财报中显示去年沈腾通过出演开心麻花的电影劳务费高达9249.07万元,当然这不包括沈腾参演非开心麻花制作电影所得收入。



不仅仅是沈腾,去年开心麻花整个艺人团队都迎来了大丰收。根据财报显示,去年开心麻花的艺人经纪收入达到2.92亿元,同比增长213.83%,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达到28.92%。



按照正常逻辑来看,急速上涨的经纪收入应该为开心麻花带来了不菲的利润来源,但诡异的是,在营收达10.09亿元,同比增长17.36%的同时,开心麻花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只有1.12亿元,同比去年减少了超过70%,出现断崖式坠落。


作为一家娱乐传媒公司,公司利润竟与艺人收入出现背离式发展,开心麻花究竟怎么了?利润暴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危机?


1


艺人收入为何对公司利润几乎无贡献?




目前经纪业务板块似乎成为开心麻花 的“摇钱树”,沈腾、马丽等艺人片酬都实现了直线飙升。不过仔细研究开心麻花的利润来源,你会发现尽管经纪板块营收已经占到公司28.92%,但它对公司的利润贡献度微乎其微。



问题的切入点在毛利率上。


根据财报显示,去年开心麻花经纪业务收入达到2.92元,但成本却达到2.75亿元,毛利率只有为5.82%,也就是说这一板块对公司总体利润贡献非常低。一般来说,传媒公司的经纪板块的毛利率通常非常高,比如李易峰和杨紫所在的欢娱世纪经纪业务毛利率就高达96.27%,为什么开心麻花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


这恐怕就要用经纪公司关于艺人收入的会计记账法来解释了。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经纪公司在艺人经纪收入上一般有两种会计方式,一种是净额收入确认,也就是将除去艺人收入后的部分计入公司收入中,这种方式可以减小公司成本,提高毛利率,欢娱世纪就采用这种方式。


另一种是全额确认收入,也就是将艺人所有的收入计入公司营收中,然后将艺人的收入当做成本转给对方。这种记账方式对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小型公司来说非常有利,因为它可以提高营收,让财报看起来更亮眼。



显然,开心麻花采取的正是第二种方式。



以沈腾为例,在2018年前五大供应商中,第2名新沂喜祥腾腾影视文化工作室、第4名长兴臻品影视文化工作室,均为沈腾实际控制的公司。开心麻花向这两家家公司采购的金额分别为6010.07万、3239万,合计9249.07万,也就是说沈腾的收入在开心麻花的账上过了一遍流水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口袋








开心麻花CEO刘洪涛就曾公开表示,公司与艺人是合作关系,最重要的目的是一起创作出好的作品,而不是靠做经纪业务来赚取佣金。事实上,一直以来开心麻花都是将经济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都给了艺人,自己只是充当艺人收入过流水的作用。


2


利润暴跌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这样看来,开心麻花的经纪业务对利润几乎无影响,那么造成它暴跌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经纪业务只是开心麻花三大业务板块之一,另两大板块演出和影视衍生业务营收均已超过经纪业务。


据财报显示,演出及衍生作为开心麻花的第一主营业务,去年带来营业收入3.77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7.37%; 而影视板块由于参与出品制作的电影票房累计超过31亿,并为其带来约3.40亿元收入,占营业收入的33.71%。


作为开心麻花线下深耕多年的传统业务,演出业务利润已经比较稳定,而去年利润下滑问题正是出在影视板块上。


首先来看开心麻花去年影视板块表现。尽管去年开心麻花参与了爆款电影《西虹市首富》,票房达到25.47亿元,但它并非主投主控,因此收入有限;而其主投主控的电影《李茶的姑妈》却遭遇票房滑铁卢,只有6.04亿。





《李茶的姑妈》票房的失利拖累了整个影视板块,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23.97%,从而进一步拉低了公司利润的下滑——影视业务毛利减少了1.82亿元,大于演出和经纪业务带来的毛利增量0.41亿。


由此可见,主投的电影票房失利成为去年开心麻花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其开心麻花实这种“利润严重依赖电影”的情况早在前几年就出现苗头了。


比如在2017年,开心麻花营业收入8.2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442%。开心麻花官方称,2017年利润大增主要原因是电影业务,尤其是《羞羞的铁拳》贡献了较多收入。


这个解释相当实诚。事实上,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开心麻花的净利润仅仅为2635万元,但在下半年《羞羞的铁拳》上映创造22亿人民币的票房后,开心麻花全年利润瞬间猛增至3.9元。





当然除了影视业务,开心麻花利润下滑还受到去年爆发的税务核查风波的影响。


可以说去年整个影视圈都陷在“税务风波”的阴霾里,各大传媒影视公司如惊弓之鸟般纷纷检查自身税务,截至2018年底全国范围内影视行业自查申报税款达117.47亿元。



开心麻花同样也在此行列中。



据其财报显示,去年开心麻花共缴纳所得税1.39亿元,相比2017年的0.44亿大涨0.95亿,涨幅超过200%。



对于税费的增加,开心麻花在财报中非常简略地称主要是因为公司业务和人员数量的增长以及政策影响。



实际上,开心麻花去年营收、员工总数增长了不过百分十几,但是税费却涨了两倍多,显然不是主导因素,而"政策影响”或许才是税费上涨的关键。



总的来说,去年开心麻花影视票房的失利和巨额税费的缴纳导致了全年利润的急剧下滑。


3


利润暴跌背后隐藏着什么危机?




从2015年《夏洛特特烦恼》犹如一匹黑马闯进中国喜剧市场后,“麻花出品必属精品”成为开心麻花影迷津津乐道的宣传口号。



但近些年,开心麻花喜剧片不断下滑的口碑让这句口号遭遇危机。









可以看到,从《夏洛特烦恼》开始,开心麻花的喜剧片豆瓣评分就一路下滑,虽然2016年上映的《驴得水》评分达8.3,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喜剧。许多影迷怀疑开心麻花是否具备持续产出优质喜剧内容以及解决作品同质化的能力。



当然,并不能因《李茶的姑妈》一部电影的断崖式失利就否定整个开心麻花团队,但却可以从中窥见背后蠢蠢欲动的困境与危机。


首先是开心麻花剧场与影视笑点的融合问题



开心麻花做喜剧电影和其他影视公司不同,它的大荧幕作品基本都是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也就说是里面的笑点是经过剧场舞台的验证后再登上大银幕,比如《夏特特烦恼》、《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都是这样产生的。



这种形式虽然可以使开心麻花在一场又一场的演出中调整对观众笑点的把握,但在目前段子满天飞的“文化快消费时代”下,其笑点已经越来越滞后于观众对新鲜感的需求,许多观众甚至已经摸透了开心麻花的喜剧套路与内容桥段。


另外剧场笑点其实与大荧幕笑点也不太一样,剧场的笑点通常会更放大和浮夸一些,如果在剧本的改编过程中没有把握住度就很容易出现尴尬的情况。


除了笑点问题外,开心麻花严重依赖沈腾、马丽等头部IP艺人也让其在拓宽喜剧边界的路上充满桎梏。


目前开心麻花旗下喜剧艺人超过200人,但为大众所熟知的还是沈腾、马丽等头部艺人,但沈腾自《夏洛特烦恼》后再也没有主演过开心麻花制作的电影,二人也没有再合作过。



有人可能会猜测沈腾、马丽红了后想要从开心麻花脱离,但其实沈腾和马丽与开心麻花签有九年以上的经纪长约,并且二人在某种程度上与开心麻花这块招牌已经形成了品牌捆绑,因此不太可能“单飞”。





更有可能是的开心麻花在捧红头部艺人后想要进一步孵化更多存在潜力的新人,但是令人尴尬的是其公司内部艺人并没有再出现第二个沈腾、马丽,这就导致了开心麻花青黄不接的局面。



《李茶的姑妈》的失利就集中暴露了这些问题:剧本改编失败,新晋演员没有得到市场认可。


从2015年进军大荧幕大获成功后,开心麻花就被寄予了“改变中国喜剧电影”的厚望,在交出一系列亮眼的商业成绩后,它在2018年遇到了自己的第一道坎:影视板块票房、口碑双重遇挫外,资本也对它泼去了冷水——去年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中文投以6.12亿的底价清空所持全部股权。


但不管是业务能力遭到质疑还是遭到资本抛弃,开心麻花此时最重要的是反思自身进军大荧幕的方式是否有所偏离,关于艺人的管理是否合理等等,把这些问题钻研透了才能真正有实力扛起“改变中国喜剧电影”的大旗。


————————


转自:麻辣娱投


金元浦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文化部动漫类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博导


“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