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张江税收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新华社上海4月1日电 题:10万家科技企业在此扎根成长——上海张江聚焦创新破浪前行


2021年是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10周年。十年时间里,张江示范区已形成覆盖上海全市的“一区22园”格局,以强大的策源功能、硬核的产业集群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在科创的主航道上不断破浪前行。十年来,张江示范区推动了10万家科技企业、9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扎根成长。


助推“从0到1”创新成果涌现


行走在张江示范区,一座外形酷似“鹦鹉螺”的建筑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这就是最早落户上海张江的大科学设施——上海光源。


建筑内部,有一条人造“跑道”,拐弯处,“奔跑”的电子沿切线释放出一高新技术种特殊的人造光源——同步辐射光。这种光的亮度能达到常规X光机的10亿倍以上,可以让科学家们看到极其细致的微观世界。


在去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阶段,原本处于维护期的上海光源提前开机,助力病原体研究,在“科技抗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说,包括上海光源在内,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全部位于张江示范区内,涵盖光子、物质、生命、能源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也是突破核心技术的关键所在。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说,依托张江示范区,上海将重点支持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科技等基础研究,推动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创成果不断涌现。


硬核产业集群加快集聚


刻蚀机,是芯片制造领域最重的要企业的设备之一。近日,位于张江的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等离子体刻蚀设备。从原来的65纳米到最新的5纳米工艺,中微的刻蚀机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一线客户。


在中微半导体,有一个规矩:加盟企业的各路人才,被要求不能带来原单位税收的一片纸、一行代码。中微副总裁曹炼张江生说,在公司项目讨论会上,如果有一个人说“我以前的公司怎么做”,会被项目负责人打断,“你可以带你的基本逻辑、思路过来,但我们绝不按照你以前公司的做法去做。我们要从头开始重新做。”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微公司的发展是张江示范区打造硬核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有32家张江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占全国总量的七分之一。


以三大先导产业为例,2020年张江的集成电路行业产销规模达到1800亿元;2020年全国批准上市的8个抗体药物中有5个来自张江;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科研平台加快布局,集聚了2400多家、占上海市70%的人工智能企业。


营造“热带雨林”创新生态


2020年底,位于张江示范区的和黄医药第二款自主研发创新药物——索凡替尼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今年1月正式上市。


国产创新药的成功上市,与张江探索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密不可分。这一制度将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将产品委托给不同的生产商生产,从而给创新型医药企业“松绑”,让其集中精力去做最擅长的研优惠政策发。


一个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好比“热带雨林”,能够汇聚各种创新要素。目前,张江示范区从业人员约238万人,其中青年人才占80%以上,留学归国和外籍人才占3.2%。通过加快建设国际人才试验区、设立永久居留事务服务中心等举措,张江助力上海吸引全球科创英才。


以制度创新呵护科技创新,上海还在不断努力。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举例说,在税收制度层面,张江示范区实施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等创新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