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珠宝适合采用个别计价法(珠宝制造企业应采用个别计价法对发出货物)

导 读:《财报》是CFA一级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核科目,占20%的最高考核权重。财报涉及的知识点众多,记忆繁琐,事务性强,自学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



根据对历年CFA考试重要考点难点和最新考试大纲的分析研究,CFA一级考试中对于财报的重难点考察集中于以下知识点:


长期合约和分期付款销售


EPS的计算


经营性现金流的计算


存货


长期资产


所得税


长期负债


资产减值


所得税


……


存货


销售存货是生产企业和其他商业企业创造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此外,存货也是许多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直接反应企业流动性与未来创造利润的能力。因此,在做财务报表分析时,需要对企业的存货持有情况做重点评估。然而,在进行存货价值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时,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会计准则下会选择不同的计量方法和标准,从而给财务报表分析带来困难。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对不同的存货计量方法加以分析,并就各种计量方法之间的对比和转换进行介绍。


1存货成本的计量


无论是外购的存货,还是企业自行生产的存货,在获取存货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支出。在会计计量上,区别哪些支出应当算作存货的成本,从而转为存货的初始账面价值;哪些支出应当作为当期费用,在当期的利润表中直接予以记录,将会直接影响存货的初始价值,进而影响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财务指标。


在存货成本计量的问题上,IFRS准则和US GAAP准则的相关规定基本一致。存货成本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其中,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以及其他与获取存货直接相关的成本。如果在购买时有折扣等减少购买价款的优惠,则相应减少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overhead cost)。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薪酬。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生产部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等。


在确定存货成本的过程中,下列费用不应当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当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


(2)仓储费用(storage cost),但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除外;


(3)管理费用,主要是指非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


(4)销售费用,主要指由于广告营销活动等而产生的费用。


上述费用在发生时,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加以体现,而不能计入存货的账面价值,否则将导致当期的费用减少、利润虚高,同时导致存货的价值被高估。


【名师解析】


所谓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主要是指在生产活动中由于操作不当、管理不善或者其他突发状况导致的损耗。例如,一家拉面厂在生产拉面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面粉粘在机器上或者包装物内而无法被加工成拉面,这是正常的损耗,应当计入存货的成本。但是如果在搬运途中把一箱面粉掉到河里去了,那这就属于操作不当导致的非正常的消耗,就不能计入成本,而应当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仓储费用一般是不能计入存货的成本的,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是要计入存货成本的。例如,某家冷饮厂购入了一批纯净水,用于生产冰沙。这批纯净水被存放在冰库,一方面是为了仓储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要将水冻成冰块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生产。那么在冰库当中存水的仓储费用就属于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就需要计入存货成本。


2存货的估值方法


通常情况下,存货的采购成本和加工成本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在存货不断地获取并销售的过程中,如何确定已销售存货的价值以及目前仍然持有的存货的价值,就成为存货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企业有四种常用的方法以解决这个问题,分别是:个别计价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先进先出法(FIFO)、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cost)和后进先出法(LIFO)


在IFRS准则下,企业允许使用前三种方法进行存货估值,但是不允许使用后进先出法。而在US GAAP准则下,所有的四种方法都可以使用。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同一类型的存货必须使用相同的估值方法,但是不同类型的存货可以使用不同的估值方法。例如,一家矿业企业同时经营矿石开采销售和工艺品制作销售两项业务。各类矿石存货可以按照后进先出法进行估值,而制作的工艺品可以按照先进先出法进行估值。


个别计价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例如珠宝、名画、订制服装等。该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存货的价值,但是一旦交易量增大,则计算的工作量也会大幅增加。其余三种方法则是基于一定假设的基础上对存货的价值进行计算,其结果并不一定能与实际发生的存货销售一一对应。例如,一家便利店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估值,即先获得的存货是最先卖出去的。但是事实上客人在挑选商品时,经常选择刚刚生产出来的商品,也就是后获得的存货。此时,使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所做的估值就与实际的存货销售无法对应了。


1.2.1 个别计价法


1.2.2 先进先出法(first-in, first-out)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被销售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例如,某便利店使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存货。该便利店年初时有一盒库存方便面,成本为5元。年内该便利店又先后买入两盒方便面,成本分别为6元和7元。年底前,该便利店卖出两盒方便面。在先进先出法下,无论实际卖出的是哪一盒方便面,都按照购入存货的顺序,假设卖出最先购入的两盒方便面,也就是成本为5元和6元的两盒方便面,从而确认销售成本共计11元。采用这种方法,期初的存货和价值和当期最先购入的存货成本也是最先转入销售成本的,而期末的存货价值则是由最后购入的存货成本构成。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物价下降时,则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