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非公司制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非公司制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吗)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优化全球布局,加强国际人才培养和科研国际合作,推动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部署。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对外开放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自1995年《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发布以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融合创新的办学形态,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作对象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所外方高校,包含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的地域分布


中外合作办学分布广泛,中国内地除青海、西藏、宁夏以外,都设立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但中外合作办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发展并不均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都位于广东省和长三角地区。广东省多达4所,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长三角地区有5所,其中浙江省2所,包括宁波诺丁汉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江苏省2所,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设立于上海。


数目众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河南、山东、北京、河北和天津组成了第一集群,机构和项目多达近400个。其次是长三角地区,位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超过300个。东北三省一直坚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也有近200个。中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在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机构和项目总体数量仍然较少。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专业设置


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可引入和吸收外方合作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对学校学科建设的贡献度,这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设置能体现出高校的学科建设思路。


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体量较大,专业设置更广泛。结合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性,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建设,是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特点。对于几所中外合作大学来说,学科布局比较集中在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专业设置最多的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2010年之后成立的中外合作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注重结合所在地区的资源、工业特点以及优势学科等,形成比较集中的学科方向。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对接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强调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新能源与能效管理、现代生物信息工程、经济金融与物流、新型材料科学等,提升对深圳市及广东省重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与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同,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因其涉及的专业少、学生数量较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与需求反应迅速,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更加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学科分布随着培养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本科层次,开设最多的前5个学科分别是工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在硕士及以上培养层次,开设最多的前5个学科则是管理学、文学、工学、经济学、理学。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中外合作办学位居前三位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金融学、土木工程。近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也有所增加。


目前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高校学科建设的贡献度有待提高。“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比较注重强强联合和对一流学科建设的贡献度。调研发现,学科匹配度在各类高校比例不等,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有些纵然学科匹配度合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设置也体现出一定的“复制”特点,利用中外学科差异性特点推进学科优化创新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交叉学科的合理布局有待加强。


其次,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纵深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本科层次占比超过80%。同时,约70%的学生毕业后出国留学。


最后,区域发展不平衡。从中外合作办学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中外合作办学的资源配置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特征高度一致,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如果不注重中外合作办学在中西部地区的布局规划,会进一步加剧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十四五”期间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发展,为中外合作办学带来良好机遇。从学科角度,“十四五”期间,中外合作办学应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设原则,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国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及优化布局提供新思维和新路径。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可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