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公租房吗(上海有保障性租赁住房吗)

上海用好用活公租房,在合适区域拿出部分公租房拆套后提供合租,加强宿舍型房源筹集,增加“一间房”“一张床”的租赁供给,从而精准解决一线公共服务人员的租赁需求


2020年起,上海开始探索“一张床”供应模式,2021年计划提供1万张床位(2021年1月28日摄) 丁汀摄/本刊


多主体、多渠道扩大供给租赁住房


为增加租赁住房供应,上海从2018年10月份开始,试点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截至目前,上海共推出10块集体用地、未来可形成近8000套供应,目前已有3500套开工在建,今年有1400套可以入市。


“集体建设用地相对比较偏,其上建设的租赁住房更加注重适配性,基本都是在一些园区的周边,主要是为了解决职住平衡的问题,如科创园区等员工加班较多,交通出行相对并不便捷,因此基本都是就地消化。”冯钢花表示。


目前上海非居转化和集体用地上建设的租赁住房房型以25至3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有少部分50和70平方米的户型,总体呈现小户型占比约70%,中户型20%,大户型10%的梯度分布,可满足管理层、蓝领、劳务人员等各类职工的租住需求。


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教授表示,从“十二五”开始,上海开始聚焦廉租住房、共有产权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征收安置房“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突出租赁住房建设;“十四五”期间,供需平衡、职住平衡、民生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平衡成为上海住房发展的重点。


精准供给“一套房”“一间房”“一张床”


从目前最类似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上海“公租房”来看,该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筹建面向社会的公租房;另一类则是园区企业筹建为员工提供的单位租赁房。


从2010年起,上海市区两级政府投入200亿元建设4万余套公租房。“上海的廉租房对应的是国家层面的公租房,主要保障户籍人口中的困难群众。上海的‘公租房’主要保障新市民和青年群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户籍人口。”上海市房管局住房保障处负责人介绍说,上海约有1000万外来人口,各区政府均提供公租房保障部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和青年人,这部分被保障群体必须持有劳动合同、有居住证等。


“4万余套公租房并不能解决上海这么多外来人口的居住需求。政府没有充足财力、人力一直投资建设管理公租房,全靠财政资金的力量对1000万外来人口进行全覆盖比较困难。”该负责人认为,因此上海也鼓励单位自建租赁房。“很多央企、大国企有自有用地,政府允许企业将自有土地中的15%建设员工租赁房,可接入水电气且享受民用收费标准、税收给予减免。经政府认定,部分单位租赁房也可认定为公租房,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享受各项支持政策。”


2012年起,上海启动配建政策,开发商必须在新拍商品住宅地块上划出不低于5%的建筑面积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从目前来看,开发商配建的保障性住房中约有九成用于公租房。目前开发商配建的公租房数量有3万多套。


在价格方面,公租房的租金约为市场价格的7折至8折。在保障对象方面,上海目前主要是保障青年人才、产业工人以及为城市运营提供基础服务的一线劳动者。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政府公租房里有80%的比例是保障人才,单位自建的公租房以保障产业工人为主,占比也约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起,上海开始探索“一张床”供应模式,2021年计划提供1万张床位。“一张床位的价格在每月500元至800元之间,这是一位蓝领工人、一位快递员,或者环卫工人月收入的约10%。”上海市房管局局长王桢表示,上海要用好用活公租房,在合适区域拿出部分公租房拆套后提供合租,加强宿舍型房源筹集,增加“一间房”“一张床”的租赁供给,从而精准解决一线公共服务人员的租赁需求。


王桢认为,近年来,公租房为解决上海青年职工、引进人才、来沪务工人员的阶段性居住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快递小哥、家政服务人员、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为上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服务,但是此类一线务工人员住房难问题目前较为突出,其对租金更加敏感,对居住地与工作地的通勤时间也十分重视,未来保障性租赁住房在解决该群体的住房困难方面应再进一步、有所作为。”


加快配套政策细化落地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各地可加快细化《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相关政策,尽快落地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划定一定比例归类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在上海新增租赁住房中,通过直接出让土地集中建设的部分占比超过三成,几乎全部由央企及地方国企竞得,拿地成本较低。专家建议,划出一定比例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范畴。


“有些租赁用地并不是按照市场价格拿的地,而是政府让利,按照保障房的楼板价出让。政府既然给了支持,那就应属保障类。”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严荣认为,从大局来看,建议相关部门将一定比例的租赁住房强制划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并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加强租金指导。


“租得好,一是要安全,二是租金要稳定。未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以保障的理念来把保障性住房做好,地方政府必须要在租金标准上加强引导。”受访业内人士建议。


上海地产“城方”CEO郑华认为,宜发挥国企压舱石作用。“保障性租赁住房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哪些是政府直接出手,哪些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初期应主要依靠国企‘压舱石’来进行调控,使之真正起到保障的作用。”


细化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


在采访中,不少拿地企业反映,希望细化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配套政策并尽快落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