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农业生产者小规模(农业生产者小规模纳税人收款的会计凭证)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的通知》,第9条关于“促进主体融合发展”,明确提出: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成长为家庭农场。


从这点可以看出,农业发展方式亟需改变,拐点已经出现,而且是官方定调,也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推动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


大家都知道,目前的中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还未改变,小农户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他们。


但是,粮贱伤农,农民摆脱不了“看天吃饭”“看市场吃饭”的命运。过去几年,粮食价格都没怎么涨,农业生产资料却每年都在上涨,种粮的成本越来越高,持续增长,这对小农户来说,是致命的硬伤,农民只能离开土地,离土地越近,伤的越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严重被影响,农民不愿意种粮,除了担心粮食不上好价、收不回成本外,粮食生产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的影响,有时农民忙活一年,一旦遭遇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或者遭遇粮食价格震荡下跌,不仅赚不到钱,还有可能负债累累。


尤其,今年受地缘政治影响,俄乌冲突,全球粮食短缺,虽然粮价在上涨,但化肥不停地上涨,严重影响到春播及今年其他谷物生产,这种现状,一时难以改变。


虽然,近两年,国家鼓励农民种粮,谁种粮补贴谁,并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最近也给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但也是杯水车薪,难以扭转农民“苦”的局面。


所以,小农户种粮会越来越难,只能尝试改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不就彻底退出种粮,另谋出路。



当今,农业发展,必须打破农耕惯性,与时俱进,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养活人类。


农业关心的不仅仅是种粮食,更多地在于产业的叠加与整合,带来真正效率和收益。


我个人认为,结合国情民意,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在于细化“大农业与小农业”的落地生产场景,因地制宜,分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农业发展才会高质高效、增产增收,顺势把握好农业发展的趋势。


因此,稳粮增产,不能指望依靠国际市场,只能发展我们自己的“大农业与小农业”,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大农业不能忽视小农户,小农户更离不开“小农业”。


由于,目前我国一些区域,耕地后备资源以破碎、零散为主,抛荒撂荒现象突出,在南方丘陵山区,耕地资源紧缺,设施条件较差,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推行困难,现代化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只能适度规模化生产,还需进行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生态防护等建设,家庭农场就比较适合,而是会是主要生产场地。


同时,这还需要愿意长期稳定种粮的农民参与,或鼓励返乡下乡人员经营家庭农场,让“新农人”入场,壮大农业生产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未来谁来种粮的问题。



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拐点出现,在于培育家庭农场,找准农业发展模式,“小农业”才能提升农业本身的价值空间。


小农户以家庭农场为载体,生产小农业,才是最接地气的生产场景。


通过梳理众多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我个人认为,“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最适合“小农业”来发展,有效补充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



家庭农场,关键在于,以“小农业”为载体


小农业,以“五谷杂粮、瓜果蔬菜”为主,毕竟我国大多数区域,属于丘陵山区,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只能以“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为出发点,打破认知边界,立足“农业”,注重产业的叠加与整合,尤其跨界融合,增加附加值,延长消费链,放大价值链。


一般,丘陵山区地带,100-300亩的耕地,还是容易整合的。只要,农民不愿意种地,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的方式,让“小田变大田”,集中耕种,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要紧靠“生态”来做文章,不断地升级改造,植入“社区支持农业、定制农业、认养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等新模式。农民,也可以选择性地“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同时,在地接受培训,壮大职业农民群体,提升技能,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农业职业化,大势所趋。


另外,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情况下,一定要区别对待一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要切实遏制一般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



特别是南方丘陵山区是我国特色农产品的主要产地,茶叶、特色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要将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的过剩“非粮”特色经济作物,逐步“退经还粮”,这个要特别注意。家庭农场,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对土地性质一定要区分开,分别对待,按要求生产,不要突破红线,免得遭殃。


其实,从多层面、各角度来看,能够惠及亿万农民,家庭农场还是比较接地气的农业发展模式,更适合目前的村情民意,所以官方才强调,有意愿长期种植粮食的农民,朝着家庭农场的模式去发展,适度扩大规模来生产。



总之,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未来盈利的增长点,将主要体现在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价值的增加,小农户离不开“小农业”,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家庭农场是最佳的载体,更接地气,彰显亿万农户辛勤劳作的美好场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