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纯净水是否是增值税免税项目(矿泉水纯净水可否比照自来水征收增值税)

参加君说


姚宁 易后台财税创始人、CEO




资金:精打细算,开源节流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个人,现金流就是血液。现金流的持续稳定流转是企业经营最基础的条件之一。




现金流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经营性现金流,


二是投资性现金流,


三是筹资性现金流。


财税应对举措即围绕三类现金流来讲:资金部分主要针对经营性现金流和筹资性现金流;资产部分主要针对投资性现金流。




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入的四大手段




关于经营性现金流最重要的是看流入,就是输血的过程。最重要的流入当然是营业收入,这是核心业务团队要做的事,财务起到的是辅助促进作用。我们在这里讲的经营性现金流增加,主要是从财务视角出发的一些财税手段。




1.收入模式调整




一些产品或业务的收入模式是相对可调的。比如,某些产品的收入模式可以分成一次性收入和分期收入,在疫情危机之下制定定价策略和营销策略时,可以更多从现金流角度考虑交易,尽量放大一次性收入,降低后面的分期收入。这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利润上要让客户有一定好处,才能鼓励客户将更多的一次性收入给我们。




2.收款政策调整




现金流好的时候,为了促进销售会有一些赊销的情况,但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缩短客户账期。同样,必要的时候缩短账期要给客户一定优惠,以一定的利润为代价支持客户以更短账期、甚至现收的方式去开展合作。




3.扩展副业收入




为什么要提“副业”这个词?因为从财务视角看,企业有一项无形资产特别难在账面上确认和体现,这项资产在会计处理上叫作“商誉”,比如我们沉淀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就是商誉的组成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商誉除了能带来主营收入外,也有机会带来更多副业收入。比如,企业可以拿出自己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与一些合作伙伴开展同业或异业合作,从而创造一些额外收入。财务总监可以建议公司向这个方向尝试。




4.充分享受扶持




要密切关注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与疫情相关的政策,一定要先“对号入座”,充分及时地享受这些扶持政策,否则门可能很快就关上了。




在以上四种手段中,收入模式的调整和寻找政府扶持需要重点关注,前者可以帮企业更早地回流一部分资金,后者是最低成本的现金流。




缩小经营性现金流出范围的三个重点




1.延缓付款




眼下肯定要尽量压低现金流的支出。比如,尽最大努力与供应商谈延期支付,充分沟通并给出合理的条件,其中可以与国企、央企重点交流,因为国家可能会配合此次疫情推动一些大型国企、央企支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当然,一直往后拖并不现实,对所有人都有压力,可以考虑分期模式,包括跟员工谈薪资发放也可以考虑,毕竟所有人都在一条船上,需要共担风险和压力。




这不是简单的一纸通知,建议财务部门主持这项工作,建立统筹的政策机制,包括如何分期、何时发放、要有怎样的利率支持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这项工作。





2.化整为零




从财务角度看,公司的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整体经济形势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在对主要支出进行测算之后,可以考虑用一些变动成本替代固定成本。




方式方法很多,例如:以灵活用工替代新增固定岗位;以市面上的SaaS软件替代自行开发,因为软件开发投资巨大,购买软件按月、按人头支付在现金流上能获得一定优势;以灵活租赁替代长租办公,等等。




3.杜绝滴漏




在财务层面上杜绝跑冒滴漏是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特殊时期更要如此。在此不赘述,最近两年要特别关注一些线上充值类、自动扣款类的第三方服务账户,注册或充值时已经签约自扣,在疫情时期尤其是后续发展并不明朗的情况下,系统仍在自动默认的扣费功能可能根本没有使用,属于无效支出,建议仔细梳理,停掉相应扣费功能。




拓展筹资性现金流入渠道的四个建议


现金流一旦出现问题,如何筹钱就会变成企业关注的问题。即使眼下现金流尚未出现问题,也有很多人在担心后续怎么办。在筹资性现金流的流入渠道上拓展上,我们有四个建议。




一是关注政府与疫情相关的金融扶持政策以及金融机构配套的相关政策,与金融机构充分沟通、充分享受,目前已有续贷、展期、信用贷款等。




二是关注银行的创新产品,尤其是一些互联网银行推出的产品,如在线贷、税金贷、投联贷等。举例来说,税金贷是以税务纳税的金额作为信用审核的最重要指标,配以一些辅助指标,很多是在线申请;一些金融机构还会根据企业的融资情况,配合股权融资给一些投联贷贷款。




三是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如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企业可以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内寻找相应的供应链金融公司,在资金上进行一些合作,充分调动企业账面上的账款资产以及一些长期资产的现金流价值。




四是充分利用“小步快跑”“化整为零”的策略推动股权融资。从去年开始股权融资就在变冷,加上疫情影响,融资变得相对困难,这需要创业者考虑思维的转换与策略的调整。




“小步快跑”是指不必特别纠结估值和金额,拿到钱是王道,先为后续发展创造机会。“化整为零”是指当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之后,融资的决策、谈判的过程等都会变得漫长,尤其是当企业整体状况在行业内并不特别突出的话,就不容易拿到融资,此时可以考虑由“大兵团作战”转为“游击队作战”。财务部门可以配合企业将一些子线的业务及团队剥离,将其作为独立业务进行内部孵化,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单独的早期项目去融资,另一方面如果业务发展得不错、有一定利润且有一些行业特点的话,可以跟上市公司合作,将业务置入资本化的环境。




资产:流动为王、细致盘点



企业是基于资产去创造更大的收益和社会价值,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本盘。资产的话题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流动资产,一是非流动资产。它们分别对应两个关键词:流动为王与细致盘点。





清查流动资产变现死角




关于流动资产,强烈建议大家记住一个关键词:“变现死角”。流动资产的最大价值是快速变现,如果不能及时变现,就成了资产死角。以下根据流动资产的四个类别分别来讲。




一是应收类资产。




第一,这个时点尽快回款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完善细化应收款管理,强烈建议建立催收责任制,财务部门、营销部门、客户部门要建立联动的催收机制;第二,要调整应收款策略,尽量与客户充分沟通争取提前回款;第三,超期款项必须重点关注,这对现金流来说是最大的损失。




二是存货类资产。




第一,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存货周转率。尤其是对商贸型或生产型企业来说,在形势不好、现金周转有压力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降低有效库存率。第二,清查存货死角,积极变现,处置超期存货。哪怕有一定损失,也要尽量把超期存货处理掉换成现金,如果拖到最后变成了生僻冷置的存货,就彻底丧失了价值。




三是押金类资产。




第一,清查账面上所有押金、保证金类应收款项,包括记载在个人借款中的项目,尤其容易疏漏;第二,确认押金、保证金可收回时点,并积极催收。之所以要专门提这一点,是因为这是企业最容易疏忽的一项在外面飘着的钱。




举个有意思的例子,之前我们做企业IPO审计,发现几乎所有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死角科目:桶装水押金。随着企业人数增加、办公室调整、供应商更换,会产生各种桶装水押金,由于经办人改变等原因,没人再去盯着收回押金,都在挂账,尽管金额不大,但这是一个典型的死角。




四是短投类资产。




经营形势好的时候,企业愿意做一些短期投资,变现快且能获得更多额外收益,现在要更多关注短投的风险,尤其是对一些风险系统比较高的投资更应该谨慎,如果在真的要用到现金的时候发生疏漏,会影响整个现金流。如果确实有现金富余去做短投配置,尽量投资可回收比较强的资产,考虑收益和风险的配比。




降低非流动资产投入额度




非流动资产往往是较为大额的现金流出,我们建议采用以下处置方法。


一是严格控制包括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在内的长期资产投资,不要轻易作决策。




二是对于车辆、电子设备、通用设备等固定资产,考虑用以租代买的模式压缩阶段性的现金流出。




三是对于闲置固定资产、可收回投资等长期资产,应尽量收回变现,付出一定的成本代价、利润大家也值得,要在充分测算后,尽量及时变现这些长期资产。




四是如果有企业在不好的形势下获得了业务发展、出现了产能短板,可以与产能有富余的同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享长期资产的产能,既维护了客户渠道和业务,也创造了一定的现金流入、商业价值。





税金:享受减免,筹划收益



对企业来说,还有一项重要的支出,就是税金。很多企业呼吁国家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给给予一定的税金支持。在税金方面给大家两个关键词:享受减免、筹划收益。




一是新冠疫情捐赠支出的税前扣除。




疫情发生之后,很多企业都在给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灾区,包括医院等医疗机构做捐赠。税法有基本的政策规定,只要企业和个人捐赠给两类机构,一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公益组织,一是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捐赠是可以在税前列支、税前扣除的。扣除有一定限额,企业所得税的扣除限额是年度利润总额的12%,当年未扣完最长可延到三年继续扣除;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限额是当年所得的30%。




但遇到重大灾难或大型活动时,税务总局会出台相关文件,放开扣除限额。这一次的全额扣除文件就出得特别及时,已经颁发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9号文件,要点如下:第一,企业和个人符合条件的捐赠,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第二,拓展了捐赠接受单位的范围,不再仅限于公益组织和政府,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的捐赠也在范围内,不过要有医院开具的捐赠接收函办理相关手续,这是一个突破;第三,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捐赠出去的,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流转税,力度也很大。




二是税款延期缴纳的申请可能。




很多企业希望知道,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申请税款延期缴纳。税法中原本就有政策,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过相关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延期缴纳,但最长不超过三个月。近期很多地方政府推出的支持企业应对疫情的政策中也涉及这方面,比如“苏惠十条”。




如果遇到资金困难,可以考虑去找税务机关申请能不能去做相关的税收递延。至于税收延期是否可以超过三个月,因为疫情延续时间尚不能确定,湖北地区的企业也许有突破的可能,其他地区要看情况。




三是纳税减免的当前政策及预期。




关于政府能否减免税收,现行税法中只有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法规中有“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可以申请定期减征或免征”的规定,各省税务机关也有相关地方政策对“纳税困难”做了细则定义。建议持有房产和土地的企业重点关注此项政策,积极与所属税务机关沟通,争取享受此项政策。




2月6号,税务总局发了第8号文,提出了相对力度比较大的免税政策。前几项主要是针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的生产企业以及运输型的企业;相对普适的是后面两条:一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困难行业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四大类;二是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至于后续国家层面会不会出台更加普适性的纳税减免政策,我们自己的预期是,针对特殊地区、特定行业以及持续经营能力比较脆弱的中小企业可能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但全国普适性的纳税减免政策可能性很小。





四是通过筹划向“税收资产”要收益。




以上提到的减免和缓交都要等待国家政策,我们也要考虑相对主动的税金处理方案,即:通过筹划,向税收资产要收益。“税收资产”是我们易后台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我们认为企业家应该建立“税收资产管理”的思维。




目前,企业合规纳税的比例已经很高,不一定要将税金支出视为纯支出,而是考虑它是否会带来后续的收益,将其视为一项资产。如果将其作为资产性支出,就要考虑谁来跟我们合作产生收益,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如何通过跟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共赢的税收资产的合作管理关系,同时通过专业机构的支持,与其维持这种关系,是需要各位企业家重新思考的一个角度。




从这个视角看,地方政府就相当于一个理财机构,交出去的税会有回报,可以带来额外的现金收益。


一是如果企业的行业产业政策符合地方政府的一些产业要求,在征管政策上会有一些宽松性的安排。




二是地方政府都有招商的税收返还,还有一些基数比较高,企业可以选择运营稳定、有诚信度的地方政府合作,交出的税收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高基数的返还回报。




三是地方政府根据各自的资源和发展规划,会有一定产业化的安排,除了国家层面的财政扶持以外,地方政府会有一些产业化的财政扶持政策去鼓励某个行业发展,可以去看是否跟自己的企业匹配。




四是很多地方政府利用经济快速发展获得的税收财政收入,配合产业政策建立了一些引导基金甚至是直投基金,企业选择合适的地方政府,还可能获得额外的资金投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