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香港公司注册 >

w公司新产品开发试制流程的优化(产品开发流程及工程运作流程)

精亦诚刘欣




我在之前《美的如何实现数字化运营?》的文章中,谈到一个观点:流程优化是数字化的前提,说白了就是,“要想数字化,先要流程化”




但是,具体怎么做流程优化,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展开讲。




私下里,有不少客户和朋友,都会不断问到流程优化方面的问题,今天我以美的为案例,分享一些流程优化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哪些企业需要做流程优化?




流程优化,很重要,但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需要大张旗鼓的搞。




特别是一些初创企业和规模不大的企业,流程问题还没有成为主要问题。




这个不难理解,例如一家规模不到1亿的公司,通常没有流程的困扰,但是一家超10亿的企业,大概率上是躲不过流程的问题。




那么,如果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如10亿),哪些企业需要做流程优化呢?




主要看是否存在以下5种问题:




1. 业务流程片段化、分散化,各自为政;




2. 经营过程不可视,过程风险不可控;




3. 企业大而不强,尤其无法充分体现规模协同效应;




4. 部门墙厚重,业务无法拉通,效率低下;




5. 解决问题沟通成本高,“人优化治”管理方式越来越困难。




如果存在1-2种,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如果存在3-4种,要尽快采取行动了。




如果5毒俱全,佩服你,命真大,不过我猜工程你们公司卡在这个发展瓶颈,应该很久了。接下来,再不行动的话,还能撑多久,我就猜不到了。




美的在不同时期,都面临过这些问题,而且5种情况还同时出现过,当时也是痛下决心,才脱胎换骨,迎来新生。









—2—


流程优化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实施流程优化,当然是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5种问题,突破发展瓶颈。




然而,流程优化,绝不仅仅局限在解决问题这个层面上,它带给企业的价值,是更为全面的、长远的,至少体现在5个方面:




1. 战略支持




流程优化,是企业战略支持、实现卓越运营的重要抓手。




201w2年,美的推动“三个一”战略,即“一个美的、一个体系、一个标准”,这其中在流程上实现统一,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同样的,美的当年三大战略主轴之一的“效率驱动”,也是在流程上进行了业务价值链运营效率、管控职能运作效率上的双重提升。




2. 管理落地




管理落地,当然要靠人,但最可靠的还是靠w流运作程。




因为,流程管理才真正支撑企业管理标准落地,确保企业核心经营准则实施,以及推动各项规范红线的落地与刚性执行。




以品质管理为例,为避免品质刚性停留在口头上,就需要在流程主干道上,把品质管理嵌入进去,例如新产品开发的四级流程中,有综合方案评审、技术设计评审、试制总结与鉴定、试产总结与鉴定,那么品质管理就要在这四个四级流程中,增加“合规评审”或“安规安全评审”的控制活动。




3. 统一语言




我们经常说,企业要有统一的语言,这不能仅靠“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影响,还要有看得见的、更直接的载体,那就是流程。




流程是统一的基线,是一致的工作语言,是相同的做事逻辑。







4. 系统建设




无流程,不IT。




IT系统建设的难点,不在IT,而在流程。




通过流程优化的工作,引导甚至倒逼业务,越来越明晰自身需求,从而提高系统建设的有效性,进而再用IT系统推动业务和管理进步。




5. 端到端拉通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做流程优化,就是要看全局,而不是看局部。




通过业务透视,可以实现业务运营的横向和纵向评价,并通过流程的端到端拉通,识别断点、聚焦痛点、专项推动、改善提升。




(业务运营总体视图,图示仅供参考)









—3—


美的流程框架搭建5步法




2012年下半年,美的成立“632办公室”,正式开始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而流程优化则成为首要工作。




流程就像企业的道路,不论好坏总是存在的,但是,是凭自身经验走成杂乱土路,还是产品开发请专家修成高速公路,结果肯定是天差地别。




美的当年选择了后者,不惜高价聘请麦肯锡,进行流程框架的搭建。




在麦肯锡的帮助下,美的不断结合自身实践,最终形成了流程框架搭建的5步法:




观全貌、理结构、连串接、定边界、描细节。







1. 观全貌:归纳业务模式和场景




为了方便理解,先举一个生活的小例子:晚饭怎么解决。




这是我们每天都要面临的事情,我们用流程优化的方法,第一步,先把吃晚饭的业务模式和场新产品开发景整理出来。




假如我们有三种选择,回家吃、去外面吃、在公司吃,那么就可以分解成下图。







三种选择,分解出了6种核心业务模式。




我们再来想象一下有哪些业务场景,按照支付方式,可以分成线下下单、线上下单,而线下下单可以有现金、刷卡、扫码三种方式,线上下单有扫码、在线两种方式。




然后将核心业务模式与主要业务场景进行组合,看看我这个月解决晚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例如下图。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吃个饭都有这么多组合。




放心吧,企业的业务维度,肯定比吃饭还要复杂得多,例如从客户细分、销售路径、销售模式、产品类型等关键业务维度,分析归纳出业务场景和模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业务复杂度决定了管理复杂度。




我们以为只是增加了一种业务模式,或者一种业务场景,但实际上带来的是排列组合的数量上升。




以美的为例,美的有C端用户,也有B端客户;对于To C业务,有自己直营的,也有通过渠道分销的;直营业务里,有线上直营,有线下直营;渠道分销里,有大卖场、销售公司、一级代理、电商公司……就这样,层层分解,找出核心业务模式与主要业务场景的组合,并进行归纳。出于美的商业机密的考虑,我就不贴图了。




2. 理结构:建立业务流程框架




根据第一步的核心业务模式和主要业务场景,把我们要做的事情,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把整个结构,按照四个层级梳理出来。




还以刚才的解决晚饭为例,可以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四级流程框架。







企业内部,同样可以按照自身价值链模块、职能模块,把业务流程框架搭建起来。




篇幅所限,我就不展示所有模块了,以人力资源为例,大家可以看一下。







3. 连串接:将L4流程进行串接




根据不同业务模式和场景,端到端的将L4流程串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




以超市买菜扫码支付回家做饭吃为例,可以串接成如下流程。







企业流程肯定比这个要复杂,而且这一步在第二步流程框架基础上,需要熟悉业务的人员,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讨论和验证。




4. 定边界:定义L1-L4流程能力




这一步需要对确定的流程,进行详细定义,内容包括业务目标、主要活动、输入输出、关键业务规则、承载IT系统等等,要明确业务覆盖范围。




以财务报销流程为例,可供参考。







5. 描细节:L5业务流程视图打开及文档编制




我们常见的流程图,到了这一步才真正开始绘制。




这一步,基于上一步四级流程的定义,细化到5级流程的操作步骤,并形成5级详细流程视图及文档。




(出于企业保密需要,图示仅为参考)




看完了美的流程框架搭建的5步法,我们会发现,做流程优化及,并不是常规所想的,一产品开发上来就整流程图。




恰恰相反,流程图的绘制和修改,反而是最后一步。




模式的梳理和框架的设计,都排在流程图之前,正如一栋房子一样,如果四梁八柱都没弄好,谈什么室内装修呢。









—4—


流程优化如何才能落地?




懂得了流程框架搭建5步法,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好流程优化呢?




这可不一定。




就好试制像我们常听说的那句话,“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




“知道”和“做到”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




那么,在5步法的方法论之下,流程优化怎样才能落地呢?




简单来说,六个字,“慢思考、快行动”







慢思的考




流程优化,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会寻找一些速赢的项目,以尽快看到效果,鼓舞士气,增强信心。




但毕竟流程优化不是放烟花,无法做到立竿见影的速效,所以流程优化的项目,宁肯慢一点决策,想清楚了再做,也不要头脑发热,冲动上马。




我们见了不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流程项目,都是没想好就说要做,一碰到困难,又不了了之,白白耗费人力物力,别说等不到结果了,就连花开都看不到。




慢思考,要经过三个阶段:肯定→决定→坚定。




肯定,是发现企业到了新的阶段,认识到流程的价值,认可了流程优化的必要。




决定,是反复思考、冷静分析后,终于下定决心要做,而非盲目的尝试。




坚定,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笃定和坚持,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决。




麦肯锡当年在给美的做流程优化的时候,出过一个插曲,过来给美的项目组培训的顾问,运作年纪轻轻没有企业实战经验就算了,关键是那一次完全没有讲清楚,本来大家就有点“民怨”,这下就“沸腾”了。




方洪波马上召集项目组开会,斩钉截铁地说,“这个项目成功了,你们都是功臣,如果失败了,是我方波洪的责任,你们不要有负担,但不能阻挠抵抗,一次讲不清,可以讲两次,这个讲不清,可以换个人讲,但必须要跟着顾问的方法走。”




大家听了这话,都知道没有退路,再也没有人闹了。




快行动




思考要慢,行动要公司快。




一旦想清楚了,就立刻动手。




快工程行动,体现在流程优化上,至少包含三个方面:快速导入、专业推动、融合差异。




1. 快速导入




迅速成立项目组,是重要的组织保证,而且经常不是只有一个项目组就可以的,纵向上可以有决策组、执行组,横向上执行组可以有各条战线,如研发线、制造线、财务线、人力线等。




组织成立之后,密集地进行培训、宣贯、讨论,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接下来,每个项目组,都要有清晰的项目计划,而且不是月计划,而是周计划,每周确定输出结果,然后倒推出每天做什么。




2. 及专业推动




思想上、目标上统一之后,需要在工具方法上进行快速统一。




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打法。




专业推动,体现在内外两方面:




外部,借助流程顾问专家,进行体系化、工具化、模板化,促进业务的快速理解和运用,以保证落地的速度、质量流程与一致性。




内部,项目组成员,必须是来自于业务一线领域的资深骨干、核心人员,对业务流程、实际情况非常熟悉,不能随便挑资历浅、经验少的人进入项目组。




美的“632项目”的在选择内部项目组成员时,要进行选拔考核,对于不合格的人员,不仅立即退回,而且会对选送的部门负责人,进行公开通报批评,并抄送其直属总经理。




3. 融合差异



试制

流程,是一种统一规范的工作方式,但是对于不同的业务,哪怕就是在同一行业里,也不可能存在包打天下的一套流程。




所以,这种统一是一种相对统一。




美的新产品开发在进行流程优化时,大家电以空调为标准,小家电以微波炉为标准,并以此作为集团统一的业务流程。




在推广复制的时候,洗衣机业务与空调业务必然存在差异,热水器业务与微波炉业流程务也肯定存在差异,而且差异之处还不小。




面对众多差异,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会阻碍流程优化的推进。




这时候,要正视差异,同时评估差异,然后尽可能融合差异。




我记得当年,一个小品类的业务差异点都有200多项,多元化业务之下的差异点,更是呈倍数增长。




要对成千上万的差异点进行评估,就突显出前优化面专业性的重要了,项目组要能组织讨论并分辨,哪些是假差异点,哪些是真差异点,哪些是允许的差异点,哪些是融合点,哪些又是建议的融合点。




通过这个操作,使得业务差异是可控与可管理的,而且通过评估和管理,确保业务的最优与合理。




换句话说,在流程管理这个层面,允许业务成熟度、场景、能力、规则的差异,而不允许组织或管理者个人带来的差异。










最后的话:






流程优化,是规模企业躲不过去的工作,具有战略支持、管理落地、统一语言、系统建设、端到端拉通等5个方面的价值。




美的在麦肯锡的帮助下,形成了流程框架搭建的5步法:观全貌、理结构、连串接、定边界、描细节。




而要想真正让流程优化工作落地,需要“慢思考、快行动”。




慢思考,要经过肯定、决定、坚定三个阶段。




快行动,包括快速导公司入、专业推动、融合差异三个方面。




你的企业,是否正在面临流程的困扰?




又采取了哪些方法和动作,来进行流程优化?




欢迎在后台留言,和我们交流。




— END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