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潜江广华建设银行开户支行名称(湖北潜江广华建设银行电话)

从左到右:赵家明、刘诗伟、邓济舟


刘诗伟演讲。


12月25日晚,原定一个小时的第十三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校园文学与语文教育创新分论坛竟然持续了两个小时。如果不是主持人强行终止发言,这个论坛可能会持续三个小时四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大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要改革,要有语文味儿,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


这个论坛为何这么火爆?


第一, 著名作家传经授宝


论坛邀请到了著名作家刘诗伟先生。刘诗伟是《长江丛刊》主编、著名小说家,创作了一系列长篇力作。他应该出席论坛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文学的文学性》。


刘诗伟学养深厚,引经据典,谈到了“文学的五个使动句”,谈到了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写法”,谈到了“语言和内容的关系”,强调语言“是形式也是内容,内容具有审美性。文学创作就是宣泄和分享,文学无不是审美的产物”。最后总结:“文学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表现新颖而有意蕴的生活。”


谈及文学创作与教学的关系,他特别提到了“书写的想象” “”文字的绵延离不开想象”。提倡语文教师要呵护学生的想象力,要让他们在语文的天地里感受到丰富多彩,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让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


谈到学生的写作,他说: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是可以训练的,但是训练的规律要弄清楚。的确如此,老师要从自身出发,要具备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带领学生去学习、鉴赏、模仿、创造。


刘诗伟在演讲最后,还谈到了文学的发展与变化。他说,从古到今,从外国到中国,文学是要变的,因为不变就会消亡,但文学性没有变。文学性是用感知的方式来表达人的诉求,而不是用概念和逻辑等其他方式。


刘诗伟的演讲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大家一直认为,刘诗伟的演讲精彩深刻,让人脑洞大开,对当下的语文教学具有建设性价值。


第二,三位特级教师助阵


三位语文特级教师出席论坛,分别是荆门龙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邓济舟,华中科技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胡礼仁,武汉四中语文特级教师邓永祥。


激情似火的邓济舟主持论坛,调动了全场老师的热情。富有才华的邓济舟是主持论坛的高手,他善于捕捉每个人的闪光点,从而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正因为此,他创办了让作文飞语文名师团队,带领大家在语文教育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胡礼仁对刘诗伟老师的演讲内容特别赞成,他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还就现在的语文教育跟刘诗伟进行了交流切磋。刘诗伟老师的意见中肯,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武汉四中邓永祥老师聆听了刘诗伟老师的讲座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表达了对新课改和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文学教育的思考。他说新教材选编的课文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地理、科技、伦理等多领域内容,但作为语文老师更应该从语文的视角,用语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重点关注作品的语言特质、审美性以及文学意蕴,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审美鉴赏与创造力。最后邓老师结合刚刚教授的《苏武传》、《反对党八股》、《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交流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侧重点和具体操作方法。


第三,一线教师争相发言


武汉市光谷二高李选萍说,刘诗伟先生关于文学的演讲,有很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刘先生的很多观点都是结合自己几十年创作经历而形成的独家思考,所以,大家听来觉得新颖而深刻,不管是对语文老师,还是对专业作家来说,都极具启发性。他的话,朴实却极富有煽动性,平淡中流淌着激荡人心的力量。我想,那应该是学术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也是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文学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