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形成的无形资产(对于应当确认为公共基础设施但已确认为固定资产的资产)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这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适应城镇化发展新阶段新形势、完善城镇化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城市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有利于增强投资增长后劲,为现代化建设打造重要引擎。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标定了新时代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取向。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3.89%。从国际经验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看,这一时期城市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在我国突出表现为城市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强,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需求。


新型城市建设重在优化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建设从粗放外延式扩张转向集约内涵式发展、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的现代化城市。一是科学配置市政公用设施,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宜居性。二是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三是完善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智能建造,建设低碳城市。四是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五是增强城市抵御冲击和应急保障能力。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为投资需求拓空间优结构提效率。从国际经验看,在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城镇化对投资需求的带动效应更加显著。研究表明,在城镇化早中期,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直接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1.3%;城镇化率在50%至60%阶段,每提升1个百分点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1.7%;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在较高收入基础上的城镇化发展对投资需求的带动力度倍升,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直接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3.5%,带动效应分别为前两个阶段的2.7倍和2.1倍。


从我国现阶段看,城市是扩内需补短板、增投资促消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主阵地。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在重点领域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将推动投资需求巨大潜力充分释放,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作用。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扩大新型城市建设领域的有效投资,关键在于构建渠道多元、期限匹配、财务可持续的融资机制。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及时总结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经验,加快完善制度,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针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技术迭代快、无形资产多、需持续引入增量资金的特点,可探索设施使用权订单质押融资等依据未来收益权的金融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