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短歌行中三忧诗句赏析(短歌行中忧从中来诗人忧的什么)

曹操的《短歌行》中反复出现 “忧”字,曹操“忧”在何处,为何而“忧”?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 “忧”情的?



1. 为何而“忧”:我们从一个文学家的角度来解读曹操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与情怀。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忧时光易失:譬如朝露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二忧贤才难得:青青子衿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三忧功业未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1)人生短暂与功业未就的对比是曹操诗中抒发的第一“忧”。 但对于这种英雄之忧,曹操却是通过对人生苦短的感叹来表达的。一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写尽了人生短暂、 韶华易逝的感叹。面对这种人生的无奈 , 感叹这转瞬即逝的时间,唯一能够解忧的就只有杜康了 。


(2)求贤若渴之盼是曹操在诗中抒发的第二“忧”。 时光易逝,他又想有所建树,所以他有求贤若渴之“盼”。然而,在他所处的那个环境里,贤才难寻。像诸葛亮一样的贤才不仅离他而去,像周瑜一样的武将却还在辅助孙权意欲与自己一决高下。因此,一句“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把自己对贤才之盼形象化地表现为一个姑娘对心上人的思盼。特别是在表达自己对贤才之“盼”的那一句引用的省略,似乎更耐人寻味,因为,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后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一句似乎包含着曹操对人才的期待。


(3)功业未成之思为曹操诗中抒发的第三“忧”。《短歌行》 写作之时,曹操已平定北方的叛乱,奠定了与孙刘平分天下的基础。这却不是曹操的初愿,他要统一天下成为新霸主。因此,他的年华已逝、功业未半之忧就化做对未来功成名就的思考。因此,曹操不仅现在有对人才的企盼,而且在其统一国家之后,他还会像开明的周公一样,善待那些投奔自己的人才。 这首诗既是对其功成名就之思 ,也是对当时人才匮乏现状之忧。


曹操在《蒿里行》中这样记载:“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却不得,由此发出深沉的忧叹。正因为生命有限,他才更懂得珍惜光阴,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来。三层“忧”有不同的内涵。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生逢乱世,他彰显了生命价值,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



2. 如何写“忧”:


“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刘邦、项羽、曹操、毛泽东莫不如此。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诗歌如何表现曹操的抱负情怀?


(1)用典。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适当用典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1)用典《短歌行》


①“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这四个典故的价值远不止如此。它承继了诗经的复沓传统,在情感上完成了从“忧”到“志”的点化提升,因此四个典故的顺序不能互换。这首诗,体现出诗人与政治家的完美结合,这是政治家的诗,写出了政治,是求贤歌,也是述志歌。



(2)比兴。我们在《诗经》中学过比兴的手法,《短歌行》是秉承诗经遗风的经典之作。他在诗中对《诗经》比兴进行创造性化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以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并以此起兴,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