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黄娟(宁夏财政厅马晓双)

不负新时代 教育新作为


——勇于承担教育强国复兴中华的时代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到XXX大学。这次短暂的遇见,对我来说也是难以忘怀的回忆;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们和这所大学的遇见,一定会是刻骨铭心的记忆,因为你们最美好的青春在这里。的确,我们每一个人的教育经历都伴随着并见证着我们的成长。那么,今天我们就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谈谈我们身边的教育。


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在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宣布恢复高考。当天,天南海北的青年得知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用杜甫那句“漫卷诗书喜欲狂”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最为恰当,用同学们现在的话说是“喜大普奔”。但是,那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仅只有1.5%。同学们,你们知道2016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多少吗?是42.7%,接近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高考已经不能再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了,上大学也不再那么难。


目前,西藏全面普及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15年“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免费教育;从2016年秋季开始,我们陕西正式实施13年免费教育。这13年免费教育包括:幼儿园学前1年、9年义务教育和3年高中教育。


同学们,刚刚谈到的寒冬凌晨5点的考研大军、42.7%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西藏15年、陕西13年的免费教育,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成长成才,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谱就教育新辉煌


“给人民更好的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关切的温暖回应。一个承诺,五年坚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一个个关键词绘就一幅砥砺前行,让人民满意、人人出彩的中国教育画卷。


这五年,拥有世界最大教育规模的中国,各学段入学率均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教育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这五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


这五年,一项项教育惠民政策纷至沓来。我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学生达4.25亿人次,资助总金额近7000亿元,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状况,陕西省率先在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实施学生营养“蛋奶工程”,保证每天供应学生一袋牛奶和一个鸡蛋。


这五年,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现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有4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国的学历走向国际。


五年征程,谱就了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这些成就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义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性质,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教育属性作出的重大判断,“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直面教育新关切


五年的辉煌成就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不断增强,对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当然,中国教育至今还存在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要加快解决。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教育领域,呈现出了人们过去是渴望“有学上”到现在是渴望“上好学”这样一个新阶段。具体表现在人民群众对于高水平教育的渴望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与相对短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矛盾。比如,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等。


有高校毕业生调侃就业应聘时的情景:“人家有的是背景,我有的是背影”,背景和背影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名校光环。现在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985”“211”到“双一流”,高校的身份不再固化。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我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上能走很多捷径。”一个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关注到农村同龄人的学习境况,实属难能可贵。他的言论也引发了“寒门是否再难出贵子”的热议。其实,2012年以来针对“寒门学子”,党中央就实施了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五年来累计招生27.4万人,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了上重点大学的机会。离录取分数线还差6分的范俊彪走进了北京理工大学。3年前,凭借“自强计划”加分才进入清华园的云南彝族姑娘钟玲4次赴海外名校访学,成绩也从班级倒数逆袭为全系前列,如今已经站在称为“学神争霸”的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答辩台上了,要知道她进清华园之前没听说过SCI,甚至没用过手机和电脑。坐在答辩会场的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加里•麦卡洛克说:“她让我看到了教育真正的价值。”对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同学们,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有着无限可能的伟大的时代,为寒门学子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所以,未来寒门能否再出贵子,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起点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选择和奋斗的故事。


实现教育新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春的你们生逢其时,与时代同行,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和主力军。青年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使得“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共同面对的重大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独善其身、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道德至上主义者,它更强调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担当。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走进大学校园,一次次给青年学生群体回信,和大学生畅谈家国情怀、人生理想,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民族、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今年,新华社曾以《生命,为祖国澎湃》为题,追记黄大年同志。1982年,黄大年在大学毕业时,青年的他曾写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7年前,如同钱学森回国抵得上5个整编师一样,他从英国回来,震动海外。有外媒报道说:“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的航母演习整个舰队后退了100海里。”7年间,他带领400多名科学家走完了西方国家20年走过的路,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从一穷二白受人欺、发奋图强谋振兴、到国泰民安促复兴,新时代中国就是这样在一代代青年刻苦勤学、接续奋斗中练就的。


同学们,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时代也给每个人创造了谋划人生的际遇和机缘。当前,国家正全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你们能有机会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享受更公平的教育待遇。大家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教育机会,把学习与时代发展、民族复兴接轨,把个人的梦想、激情、智慧和事业融入国家发展、人类进步的洪流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新时代的伟大呼唤中绽放精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