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止得襦终止的意思(止得襦什么意思)




最近,汉服韩服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事情起因是这样的:




11月1日,博主old先在推特上发了一组古风漫画,发布后,却引来部分韩国人的声讨,称“old先抄袭韩国服饰”。之后的评论更是说“汉服源于韩服”。







Old先发文称所有素材来自汉服,然后正面回应“韩服源于汉服”




这件事尚未平息,一款国产游戏“闪耀暖暖”在韩国推出,其中一款名为“槿言重华”的套装衣服,使用了一些韩国元素,却标示为汉服,成为了韩国网友的攻击点,引起我国玩家的强烈不满。




11月4日,许凯在新剧《尚食》中,发布了自己的服装造型,又被韩国网友指出抄袭,被于正刚硬回怼:“这是妥妥的汉服!”







“他们连父母给的五官都可以随意挪动,张冠李戴不已经很平常了吗?懒得跟这群数典忘祖的棒子计较,事实胜于雄辩!”




紧接着,韩国人在推特上开启了一个名为“韩服挑战”的活动,大量画师加入推出韩服插图,意图指明是我们中国的汉服剽窃了他们的韩服。




汉服起源于韩服?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真相是韩国的民族服装,包括“朝服”,都源于中国明代服饰,“衣冠文物,悉同中国。”





01


衣冠文物,悉同中国


韩服,也就是朝鲜服,是朝鲜半岛居民的民族服装。历史上的许多时期,朝鲜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尤其是明代,当时的李氏朝鲜一直奉大明为宗主国。







很多文化政治制度都悉同于大明,尤其是服饰制度,由于明朝对李氏朝鲜多次“赐服”,因此,当时的朝服带有强烈的明制汉服的风格。




比如引发争议的《尚食》中许凯的造型——大帽,是明朝男子重要的首服之一,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使用。




根据《明实录》记载:大帽常作为赏赐,赠送给周边部落和藩属国。




朝鲜人崔溥曾说:“盖我朝鲜地虽海外,衣冠文物悉同中国……”







朝鲜文人徐居正亦曾作诗云:“明皇若问三韩事,衣冠文物上国同。”这里的“上国”指的自然就是中国。




朝鲜大帽就是从明制大帽演变而来的。因为大帽常在韩国古装剧中出现,以致于很多人以为大帽就是韩国服饰,又有人认为明制大帽是圆顶,朝鲜大帽是平顶。




事实上,在明制汉服中,圆顶和平顶大帽都在不同时期出现过。




朝鲜君臣一直将“上国”赐服视为荣耀、身份、地位的象征。





左图为朝鲜、右图为明朝官员服饰




朝鲜国王及世子冕服、王妃翟衣的沿用及改革,就是以明朝所赐章服为基础。早期李朝国王与文武官员的公服、常服皆与大明相近,甚至可以说其款式完全相同。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太祖坐像》,明太祖身穿皇帝常服:乌纱折上巾、盘领窄袖袍、束带。




李朝国王李成桂的常服除了服装色彩不同,冠服款式及图案可谓完全相同,甚至连神态气质也极其相似。





李成桂




明初,官员常服一般为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腰间束带。腰带根据官品不同,品级不同,质地也不同。




后来规定,凡文武官员,不论级别,都必须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缀一方补子,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以示区别。




而李氏朝鲜初期的官服也和明制官服一样,后来,又效法明制,也在官服加了文武补子。




实际上,大明对李氏朝鲜的赐服已经超越了形式上的恩宠礼遇,而与文化认同紧密相连。







朝鲜君臣认定凡事务遵华制,上行下效,推而广之,逐渐使中国明朝服饰文化在朝鲜生根、成长,融入朝鲜服饰文明之中,成为其民族服饰特色的组成部分。





02


藩属之国,大明与李氏朝鲜的深厚渊源


其实,韩、朝两国的朝鲜民族,有史以来就和中华民族有着血脉相亲的关系。




商末,“武王伐纣”商朝灭亡,纣王的叔父箕子,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被那里的人民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认可和封赏,史称为“箕子朝鲜”







西汉初年,燕人卫满率兵进入朝鲜,推翻箕子朝鲜自立,称为“卫氏朝鲜”。汉武帝时,汉朝起兵远征朝鲜半岛,卫满朝鲜被灭。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汉四郡。




一直以来,朝鲜或为中国藩属,或直接列为中国行政管辖范围,即使相对独立时期,如三国、高丽、新罗等时期,也与中国关系密切。




到了明朝洪武时期,朝鲜亲明大将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李氏朝鲜。




李成桂曾将所拟国号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选取新国号为“朝鲜”,理由是:“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朱元璋




在庄重场合,朝鲜会以“有明朝鲜国”作为国号全称。朝鲜人李承修在《帝王韵纪》中介绍朝鲜说:“中方千里是朝鲜,江山形胜名敷天。耕田凿井礼义家,华人题作小中华。”




李氏朝鲜历经27代,共519年。李氏朝鲜与中国明清两代相始终,在近6个世纪里,尤其是明代,一直恪勤事大之礼,与中国保持密切的关系。




明太祖曾言:“九州之外,则每世一朝,所贡方物,表诚敬而已。惟高丽颇知礼乐,故令三年一贡。”




史书记载李氏朝鲜向明朝进贡“岁辄四五至焉”。据统计,终明一代,李氏朝鲜向明朝共朝贡近160次之多。







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明朝倾其所有的援助更是让李氏朝鲜感激涕零。




这些都说明了李氏朝鲜和明朝非同一般的关系。




到了清代,李氏朝鲜视清王朝少数民族为“夷”,认为“华夏”的中国已经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夷狄”的世界。因此,李朝表面上臣服于清朝,但背地里不忘明朝旧恩。




正是基于这种尊周攘夷的文化心理,使得李氏朝鲜长期尊崇依附于大明,以接受明朝的赐服为荣耀,心甘情愿地接受大明正统的华夏服饰文化,其冠服制度、服饰礼仪几近大明。





03


韩服是改良版的汉服


明朝灭亡以后,李氏朝鲜不得不归附清朝,清政府并没有强行要求朝鲜和汉人一样,必须剃发易服。因此,朝鲜后期的衣冠仍保留明制式样。







但因为没有了正宗的明朝服饰作准绳,朝鲜官方服饰走上了自行演变的道路,同时因为逐渐受清朝服饰影响,服饰不再像明时那般大气,官帽帽翅位置、大小有所变化、官袍长度变短、袖子变窄、腰带位置越来越高、补子则较以前小了。




虽然看上去还保留汉服的样式,但少了雍容华贵的大气,变得拘谨而小气了。




李朝初期贵族女子的服饰和当时汉族女子的襦裙制是相同的,襦为短上衣、款式为左领右衽,白绢护领,蝴蝶袖,左右开裙。







不同的是汉人在襦上用白绢袖缘,狭袖口,而李朝女子仍内穿着本民族的白色里衣,因此袖口较宽、袖管较短,中后期开始慢慢改制,改成了蝴蝶袖式样,被称为唐衣,一直到今天传统女性韩服仍用蝴蝶袖式样。




李朝中期,唐衣是贵族女子的小礼服,用绸缎制作,胸前绣有凤凰团花图案,下摆弧形,前短后长,一般用颜色来区别身份,大妃着黄色,王妃着红色,公主及贵族女子着草绿色。




至19世纪末期,西方入侵,朝鲜开始接受西装。但朝鲜贵族一直沿用明制服饰制度。甚至在大韩帝国时期,也是根据《大明会典》来制定官服。




但作为韩服的特点,里衣还是一直保持了朝鲜本民族的传统形式,:即男女都是白色短襦,立领右衽胸口系带。男子白色宽松裤,女子白色高腰宽松长裙的民族样式。







因此,从传统韩服的服饰传承来看,韩国在历史上一直是古代中国的附属小国,为了在依附宗主国的基础上,仍能求得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朝鲜民族便形成了这种外衣明显为中国服饰制度的款式,而里衣仍保持了固有的传统款式的双重构造。




综上所述,“衣冠文物悉同中国”,这就是韩服的历史真相。




事实胜于雄辩,历史不容篡改!







如今新一代的年轻人,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发起了“汉服复兴”的运动,这的确是可喜的现象。




但是民间的活动一旦结束,汉服之风也就沉浸下去,即使提倡的呼声日渐强烈,仍旧坚持和以汉服为生活的人群,还是占少数。




复兴之风难以突破cos轰趴的局限。




可是汉服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把文明之火不能在我们这代手里熄灭,没人想做历史罪人。




汉服所面临的问题,与其说是问题,不如说是巨大机会,火把即将熄灭时也未必是死亡,还会是新的火焰重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