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宁波市财政局预算处张郁葱(宁波市财政局预算局局长)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


那密布的水系蜿蜒绵长,是宁波人居的自然禀赋。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纵横,就像是宁波城的三条主动脉,孕育着城市文明,涵养着城市生态。现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大江大河,还是山间小溪,“美丽”已逐渐成为宁波河湖的特质。


“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宁波“因水而兴”,但也曾一度“因水而困”。近年来,宁波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市重大战略部署来抓,实施“五水共治”以来,“消除黑臭河”“剿灭劣Ⅴ类”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断增强以镇乡和村为整体的水环境改造力度,通过以“线”带动“点、面”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性开展生态河道建设工作,提升水环境治理质量和成效,宁波河湖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


2018年起,生态河道建设从“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转为美丽河湖建设阶段,宁波坚持全域创建、协同治水、标准统一、系统治理的原则,高质量、高标准、全域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制订实施《宁波市美丽河湖实施方案(2019~2022年)》,重点推进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美丽河湖创建。日前,鄞州院士公园河、宁海凫溪(梅林街道片)、天明湖、姚江(余姚蜀山大闸-三江口)等15条(个)河湖被正式命名为浙江省2019年美丽河湖。


鄞州:


人水和谐 品质生活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波光粼粼,水清岸绿,生机勃勃。漫步于鄞州东部新城,8.4公里的甬新河穿城而过,高楼大厦临河而筑,沿岸草木郁葱。无论是晨间锻炼还是打发闲暇时光,河道修葺一新的绿地慢行步道和亲水湿地公园都是理想的选择……清流碧波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美丽鄞州的城市新名片。


在近日公布的2019年浙江省“美丽河湖”名单中,鄞州甬新河(东部新城段)、院士公园河、新杨木碶河(福明街道片)顺利入选,占全市入选数量的20%,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位。连同2018年入选的后塘河五乡段,鄞州目前已成功创建4条“美丽河湖”。


鄞州,地处平原河网水系的末端,半城半乡、河网众多,奔流不息的三江水流淌千年,孕育出后世的鼎盛繁华。


人水和谐,留住乡愁,通过美丽河湖建设巩固治水成果,让“美丽”看得见,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这是鄞州美丽河湖建设的初衷。


“现在院士公园河漂亮多了,不仅河水干净了,还安装了喷泉、灯光等,一到晚上,非常漂亮,跟旅游景点似的,我经常带着孩子去那边散步。”家住盛世天城小区的市民张先生说,以前,这可是条黑臭河。


“我们先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清理河道护坡和河岸垃圾,同时建造了两座安装抽水净化设备的泵房,通过‘曝气生物膜固定床’净化后将水输送到河中央,实现河水不间断循环净化。”鄞州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院士公园河治理过程中,还种植了6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通过在河底种植沉水植物,放养淡水鱼,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加强河水的自净能力。


为更好地凸显亲水便民,描绘人水和谐的美丽画面,院士公园河沿河设有院士文化主题、公园生态主题展示,并配建健身平台、慢行步道、塑胶跑道等设施。除景观小品、座椅等常规景观设施外,还增设休闲广场、景观亭台、滨水步道等。安装的4套人工增氧喷泉系统,则有效提升了该河道水体景观效果。摘掉了“脏”“臭”的帽子,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成为鄞州区清水行动的样板河。


治水,不可盲目,需要智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治水,不可跟风,需要持久,永不言弃,代代接力;治水,不可单干,需要合力,人人有责,人人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鄞州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民间河长”,旨在通过民间河长,凝聚起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合力,进一步助推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最终确定的千余名“民间河长”中既有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也有热心居民、群众志愿者等。他们担负起监督员、宣传员和参谋员“三大职责”,在巩固河湖治理成果、打造“鄞州最美河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如今,这片因水而兴、因水而梦的土地愈发灵动、繁荣,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梦想照进现实,“绿水青山”的存在成为“金山银山”的厚实基底。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进在时代的浪潮中,鄞州驰而不息,始终怀揣为民初心,坚持不懈地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宁海:


以水为媒 美丽河湖带动三大产业齐发展


清流碧波,缓缓流淌,水鸟翔集,锦鳞游动。漫步凫溪边,缓缓走进古村,宛若一幅明清江南小镇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自美丽河湖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宁海着重对凫溪梅林段、天明湖等进行打造,建设沿溪绿化带,打造十里花海,再配合自行车道、休闲步道等设施建设,让河湖两岸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如今的凫溪河道整治与休闲、旅游、生态环境建设相融相合,天明湖等美丽河湖已成为宁海城市靓丽名片。


近年来,宁海县抢抓国家加快水利发展的重大机遇,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主线,投入上百亿元开展全流域协同式治水,以水为媒打造美丽河湖经济带,连续两年夺得我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浙江省“清三河”达标县。


以水为媒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近年来,宁海新增旱涝保收面积7.4万亩,完成扩大灌溉面积9.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实施面积达6.3万亩,极大促进和保障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力助推了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例如,宁海有涉及柑橘产业项目18个,实施灌溉面积1.2万亩,每亩可节水80方,可使作物产量提升20%左右,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以水为媒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宁海投入20多亿元对白溪全流域治理,沿溪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特色的产业经济,助推全域旅游。如前童古镇依托贯穿全镇的独特八卦水系,开发精品民宿28家,一年创收1500万元,成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深甽镇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的温泉乡根小镇等项目,已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获评浙江样板“治水美镇”,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以水为媒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宁海通过流域整治倒逼产业升级,引进低污染、低能耗、高科技企业,如在梅林街道、西店镇,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等特色产业,均打造成为工业百亿强镇。跃龙街道、黄坛镇等沿溪打造辛岭工业园、现代文具精品产业园、现代小微企业园,并依托亲水平台、慢行绿道大力发展月光经济。


展望未来,宁海将以美丽河湖串联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全面推进“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建设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河湖。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宁海正瞄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以坚若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加快推进防洪排涝、饮水安全、河道整治等基础水利建设,探索谋划适应新时代水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不断深化水利改革攻坚,谱写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图片由宁波市水利局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