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宣传)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启动。根据人社部的消息,从今年1月开始,已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用于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全国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几乎是每年调整一次,而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次调整时间是2020年7月1日,从每月88元涨到了93元,至今已快接近2年,因此我们呼吁国家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和统筹层次均低,还达不到‘保基本’的要求,因此今年两会我提交了相关建议,希望国家把该标准提高到每月103元。”魏后凯说。


建立全国统一养老金制度


《中国经营报》: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这样的要求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魏后凯:2014年2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后,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随后国务院发布文件明确到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更好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由于起步较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至今尚未实现省级统筹,基金统筹层次较低,且各省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2022年已经有一些省份宣布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其中,江苏省规定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73元涨到187元,贵州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则从98元涨到113元。


但对于财政实力不强的地区来说,只能按照全国的93元最低标准执行。现在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人员有1.6亿人左右,绝大部分是参保农民。从统计数据看,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48亿人,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多了6700万左右。


我们认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增加覆盖面的同时,也应不断提高保障的水平和统筹的层次,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统筹力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做好保险资金筹集、营运管理和增值工作,尽快实现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


农民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中国经营报》:既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和领取人数都超过了企业职工,为什么这项改革没有加快推进?你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魏后凯:早在2017年,中央就明确提出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仅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更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经实施,并在有序推进,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尚未提上日程。


根据我们的研究,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难度没那么大,因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具有低缴费、低给付的特征,其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是中央制定的,资金也主要由中央直拨,实现全国统筹及收支平衡的财政补贴负担要远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之所以没有全面启动,主要还是这些制度建立得比较晚、现有统筹层次低,2014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才正式合并,之后我国才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经营报》:根据你们的了解,参保农民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和接受情况如何?


魏后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农村年轻人参保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这些年轻人认为养老是一个比较久远的事情,加上自身流动性高,通常对参保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他会比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别,对于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来说,这种现象更普遍,他们往往会在比较以后更倾向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按档次缴费和补贴,各地划分的档次标准不尽相同,但从参保人员缴费情况看,大家基本选择较低档,我们分析在认知上,参保农民还有提升空间。


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具有较高的参保率,年轻人参保率低的问题也有很大改观。据2020年我们开展的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在所分析的有效样本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接近80%,达到78.9%。农民不参保的首要原因是认为养老保险性价比低,即不划算或者保费高,占44.75%;其次是个体参保意识较低,认为没有参保的必要,占32.46%。二者合计占77.21%。


发挥基本保障功能


《中国经营报》:虽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但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实践,你认为现在的标准对参保人员的保障作用如何?


魏后凯: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起步较晚,现有缴费档次偏低,总体保障水平不高,还达不到“保基本”的要求。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是93元/月。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同,所以基础养老金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2021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高的城市是上海,上海基础养老金水平为每月1200元,其次为北京每月基础养老金为850元。


整体看,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领取额为2088元,即每月174元,仅分别相当于城镇和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的25.7%和35.0%,还不到农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的50%,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它离“保基本”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建议要尽快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中国经营报》:如果调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从中央财政角度考虑,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是否会增加中央财政负担?


魏后凯:这个问题需要辩证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主要是农民,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因此,不能说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时候财政有钱,但要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财政就没钱了。


虽然这一块体量比较小,但不能因为量小就迟缓改革,特别在企业职工养老金近两年上涨了9.7%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一直没调整,所以我们建议从今年开始,把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现在的93块,调高10块以上,这样全国水平差不多达到103块,虽然不能完全覆盖基本支出,但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从调整幅度看,上调10元也不会对中央财政产生太大支出压力,结合去年财政收入情况,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经过多方面努力,我们的财政收入超过了20万亿元,这个时候其实可以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