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重庆非税收入管理办法(重庆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失效)


同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预算的94.3%,同比下降1.2%。主要原因是2020年中央一次性的特殊转移支付政策在2021年退出。


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具体科目来看,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其中,科学技术支出达92.8亿元,同比增长1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9.6亿元,同比增长7.2%;教育支出794.9亿元,同比增长5.3%。


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收入2358亿元,完成预算的116.7%,同比下降4.1%。其中土地出让收入2044亿元,同比下降7.2%;支出2953亿元,完成预算的87.8%,同比下降5.7%。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支出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2020年有中央分配的抗疫特别国债收入及其安排的支出。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收入104亿元,完成预算的119.5%,同比增长5.6%;支出40亿元,完成预算的96.3%,同比下降22.7%。主要原因是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增强资金统筹,相应在这本预算的列支减少。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方面,收入2546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同比增长31.5%,主要原因是应对疫情冲击的阶段性社保降费政策到期停止执行;支出2073亿元,完成预算的97.4%,同比增长7.2%。其中,养老、医疗、工伤三项支出均为增长态势。


李虹分析,从具体收支看,2021年度重庆财政收支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增强。具体体现为:与预期相比,在疫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能源短缺等多重挑战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分别高于预期4.1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基本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分税种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保持较快增长,占税收的比重接近六成,较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分区域看,主城都市区、渝东北和渝东南分别增长7.7%、9.7%和14.1%,协同性有所增强。


二是财政收支的平衡性增强。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率为47.3%,自给率较上年提升4.5个百分点左右。


三是市对区县的保障性增强。数据显示,剔除2020年应对疫情、暴雨洪灾对区县的一次性补助,以及按中央改革要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的改革性因素,2021年,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增长了4.2%。


“从2021年1年时间的运转来看,上述四本预算有效保障了重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所需,区域协调、科技创新、政府投资、开放高地、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等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保障。” 李虹说。


相关新闻》》


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资金“活水”


2021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超92亿元


2021年5月,市政府出台了科技创新“财金30条”。1月19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1年度重庆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相关政策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更多资金“活水”。2021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92.8亿元,增长了12.1%,高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13.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预计达到2.2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


数据背后,是重庆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重庆经济的转型成效。


据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虹介绍,为推动科技创新“财金30条”落地,重庆做了大量工作。如,通过建立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备足科研粮草;通过重点培育、三级联动,集聚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通过重大项目集中攻关,推进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通过实施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让钱花得更有效,等等。


通过一系列举措,科技创新“财金30条”在助推全市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提速了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重庆出台实施细则,对通过国家指导的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市级财政按不超过政府投入的60%予以补助,单个项目最高可支持3亿元。对重大创新平台提升项目,单个项目最高可支持1亿元。仅2021年,就新增5亿元,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战略科技平台提速建设,推动超瞬态实验装置、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启动。


四是激发了科研人员热情。2021年以来,重庆通过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比如,科研人员在财政科研经费总额不变、经费支出不违背“负面清单”的前提下,可根据项目研究实际需要自主决定项目经费支出。又如,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使用,财政不再收回。


“科技创新,事关发展,事关未来,财政必须‘舍得’。”李虹说,接下来,重庆将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目标,坚持把科技作为支出重点优先保障,优化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用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赋能科技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