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国际货币体系知多少 二

作者简介:

何适

香港城市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

主要研究兴趣:货币政策(RMB利率、汇率等)、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等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依据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惯例。其主要内容包括三点:第一、汇率安排。包括汇率确定原则、汇率制度等。第二、国际收支调节。各国支付用什么方式弥补国际收支缺口。第三、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以及储备资产的供应方式。

国际货币体系自1880年初步形成以来,一共经历了五个重要的时期:

第一阶段: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形成。从1821年开始,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至,每英镑兑换7.3克黄金,形成了“黄金-英镑”本位,至一战前,英镑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支付和储备货币。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货币制度,在该体系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以及各国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所以,金本位制对各国汇率稳定、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金本位制过度依赖于黄金,随之世界经济贸易快速增长,对黄金的需求也迅速增长,但是黄金产量增长确是有限的。另外,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实力差距巨大,黄金在各国的储备分布也极不均衡,银行券的发行日益增多也导致黄金的兑换日益困难。由于一战的爆发,各国为了筹集军费,纷纷发行纸币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结束。

第二阶段:1918至1939年,金汇兑本位制时期。一战结束后,为节约黄金使用,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各国决定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一般与另外一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的比价,并在后者存放外汇或黄金作为平准基金,从而间接实行金本位制。该货币制度必然使得本国货币依附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

虽然金汇兑本位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本位制中黄金不足的劣势,但随着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黄金缺口仍然较大,特别是在汇率波动频繁时用黄金干预外汇市场。

随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到来,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也瓦解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十几年的混乱时期,世界上逐渐形成了英、美、法三大国为中心的三个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相互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该局面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第三阶段: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国家损失惨重,战胜国美英苏逐渐成为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主导者。由于美国远离欧洲大陆,不仅没有在战争中受损,反而靠出口军火大发其财,经济实力也如日中天。至1944年,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和最大黄金储备国,其GDP在全球的比例高达50%,黄金储备高达63%。这为美国在主导国际事务,特别是建立国际金融秩序,促进美元国际化奠定了非常好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美国也逐渐成为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的领导者。

战后在指定国际金融秩序方案的时候,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财政部部长助理哈里·怀特分别提出”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凯恩斯方案主张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实现对各国债务债权在中央银行的记账清算。凯恩斯方案的目的在于允许各国在中央银行以记账形式贷款,避免本国货币贬值。该方案有利于英国恢复英镑区。怀特方案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主张成立国际货币和相应组织,保持各国和国际货币汇兑比例。同时。个会员国出资设立共同基金,该基金为会员国提供便利以维持各国货币的稳定。由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1944年7月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终通过了怀特方案,在该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正式成立。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国际货币体系,并建立了固定比价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其具体内容为:第一、确定美元为国际储备货币,并将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其它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通过黄金平价来决定固定汇率;各国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1%;第二、建立了永久性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规定了美元的发行和兑换方式;第四、确定了固定汇率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决了黄金短缺的问题,也稳定了世界金融市场,并促进了国际间金融合作,对全球经济发展和资产价格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固有缺陷也逐渐显露,最有名的是”特里芬难题“。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另一方面,美元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不断向世界各国流出,因此,美国国际收支处于长期逆差状态。这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矛盾。

1950年代后,美国经济不断恶化,加上两次美元危机,美国贸易赤字迅速扩大,黄金库存迅速减少。在特里芬教授的建议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69年引入了特别提款权SDR)加入国际储备体系,然而SDR并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1973年3月,G10集团同意6个欧洲会员国的货币绑定并联合对美元进行自由浮动。这一决定标志着固定汇率制的瓦解,也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

第四阶段:1973至1976年,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各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国际外汇市场汇率波动频繁,国际上也在探索一个新的货币体系。需要指出的是,美元仍处于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第五阶段: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不稳定的国际金融秩序威胁各国经济的发展。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修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达成了牙买加协定。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二修正案》。牙买加协定和第二修正案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终结和牙买加体系的建立,牙买加体系的建立也标志着金本位向货币信用化的转变。

牙买加协议主要内容包括:

1.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改革。牙买加协议正式取消汇率平价和美元中心汇率,确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严格监督,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减少汇率波动。

2. 黄金非货币化。牙买加体系决定使黄金逐步退出国际货币,取消黄金官价,按照市价自由交易黄金。协议也规定取消各成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各方之间用黄金清算债务债权的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步处理其所持有的黄金。

3. 增加成员国的基金缴纳份额。协议将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提高到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部分主要用于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国。

4. 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国际货币经济组织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 协议规定参加特别提款权账户的国家可以来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使用特别提款权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各参加国也可用特别提款权进行借贷。特别提款权可以在成员国之间自由交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账户资产也一律用特别提款权表示。

牙买加体系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双挂钩机制,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到保留并得到强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牙买加体系有如下特点:

1. 储备货币多元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储备货币结构单一、美元处于绝对中心位置。而在牙买加体系下,虽然美元仍处于主导地位,但美元地位有所下降,国际储备逐渐多元化。随着德国、日本和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其相应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加强和巩固。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和中国政府在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改革的重大成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5.12.1日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该事件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人民币成为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并列的第五种SDR篮子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2. 汇率安排多样化。牙买加体系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都得到承认,各国有根据自身发展状况自主选择汇率制度的权力。由于经济发展稳定和金融制度健全,大部分发达国家选择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金融体系不稳定,选择实行多样化的汇率制度,如单一钉住或一篮子钉住、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不同的汇率制度有利有弊。一般而言,浮动汇率制下本国的国际收支能够自我调整,并且有利于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但由于汇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国际贸易的风险。固定汇率制下汇率较为稳定,减少了国际贸易风险,但会消弱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牙买加体系下多种汇率制度的安排虽然解决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僵硬的汇率关系,但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加剧了汇率体系运行的复杂性,容易导致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波动加剧,加大了金融危机风险,阻碍了国际贸易发展。

3. 调节国际收支手段多样化。国际收支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和国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牙买加体系下,本国可以综合运用国内经济政策、汇率政策、国际融资和国际对话协调的方式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