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青岛李沧区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保健品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材料青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以来,李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监管职能,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长效化,主动服务大局,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李沧区秩序,着力营造文明诚信、干净卫生的消费市场环境,为提升城市文明指数贡献市场监管力量;以实际行动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让人民群众保健品“买得放心,吃得舒心,用得安心”。




食品严把关 精管促善治


“这是今天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抽样检查结果,公示名单都贴在市场入口处的公示栏上……”


“市李沧区场配备了可追溯智能电子秤,会定期进行标准鉴定,张贴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合格标签,避免了‘鬼秤’的出现……”


7月13日,早报记者跟随李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来到了位于金液泉路上的睿星农贸市场。记者看到,整个市场整洁明亮,摊位排列整齐,蔬菜、水果、海鲜等产品一应俱全。其摊位布局与传统农贸市场的长条式不同,是岛状的,跟超市蔬果布局类似,“既利于人流流通和疏散,又便于产品摆放,对空间的利用做到了最大化。 ”李沧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对于这种岛状式结构,不少市民也表示非常满意,“看着更整齐、更舒服,逛起来感觉很方便,而且市场里的蔬菜水果等也是经过层层把关,买得放心,吃起来更材料放心。 ”市民周女士表示。


“在日常检查中,我们严格按照‘创城标准’对农贸市场进行检查,从‘四个公示’,包括行业规范,市场内要有导购图、卫生管理制度、健康宣传栏、农残检测公示栏等,以及公益广告张贴是否到位、消防设施是否规范、环境卫生是否整洁、有无控烟标识等;其次还要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查,看是否有过期食品或者 ‘三防食品’设施是否到位,是否具有健康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每一项内容都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责令整改,确保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全。”李沧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督管理科科长郑海涛说。


农贸市场颜值内涵双提升


农贸市场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李沧区市场监管局创新工作思路,赋予创城保健品工作更多民生情怀,助力农贸市场颜值内涵双提升。


开展农贸市场卫生整治行动,各市场监管所每日对市场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要求市场主办单位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强化清扫保洁制度的落实,加强公厕、水池等基础设施清洁消毒,及时清运垃圾,保持市场整体卫生整洁。


全面开展食品安全“三小”专项整治,检查直接入口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是否有效、熟食摊位“三防”设施是否到位、办理食品采购是否落实青岛索证索票制度、散装食品是否按照要求落实标签等,进一步规范经营资格。


开展农贸市场大提升活动。开展农贸市场硬件大提升,组织李村大集、东李百姓家农贸市场参加了市经营办实事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指导向阳易方、达翁、板桥、润来通、湘潭路等5家农贸市场进行自行改造。“李村大集对我们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现在改造得越来越好了,我们这些老伙伴们常常在这里碰面,买买菜聊聊天,又方便又舒服。 ”刚买完菜的赵大爷说。


“目前,向阳易方、达翁、板桥3家农贸市场已在改造施工过程中,润来通、湘潭路2家农贸市场已整体拆除,正在积极动员市场主办单位尽早改造施工。 ”郑海涛说。


严治顽疾全面落实责任


李沧区市场监管局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切实加大对创城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局包片领导带队,定期对分管区域农贸市场进行督导检查,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并要求相关市场监管所做好回头看,防止同样问题反复出现。


同时抽调相关业务科室人员成立了创城督导组,聚焦重点农贸市场、“三小”“五小”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对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将问题清单化,实施销号制度,并做好整改反馈,确保发现问题全部有效处置。截至目前,开展督导7次,下发相关督导检查通报7期,发现并完成整改问题118处。


下一步,李沧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把创城作为一项常态化监管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践行群众路线,把力量下沉到一线,把工作延伸到一线,把问题解决到一线,紧盯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统筹日常检查、督导抽查、专项整治等工作,为创城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消费市场秩序大整青岛治


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旺季良好的消费市场秩序,7月22日,李沧区市场监管局召开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会议。


会议指出,要重点聚焦餐饮、购物和住宿等行业领域,深入整治消费者反映强烈、游客投诉集中的突出问题。特别针对车站及周边、风景区、美食街、购物街、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执法检查,及时妥善处置消费投诉。要严厉打击价格违法、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缺斤少两和霸王条款等重点违法行为,坚决惩治侵材料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痼疾顽症。


探索“互联网 ”监管新模式


为进一步夯实食品安全保障基础,探索食品安全“互联网 ”监管新模式,李沧区市场监管局还将原有的餐饮单位明厨亮灶远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为“食安亮化”智能平台,通过手机终端APP软件即可对各餐饮单位后厨的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进行实时展示,不断提升李沧区食品安全监管的数据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李沧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手机终端的APP许可证软件,监管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到餐饮单位从食材准备、食品加工到食材分装的整个过程以及工作人员着装规范情许可证况。尤其是在主功能区烹饪间安装了可旋转摄像头,实现从食材进入到熟食运出、从灶台到调料柜、从人员着装到环境卫生全覆盖查看。全天候、全方位的移动监管模式打破了现有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缺陷,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实现24小时无缝隙监管。




每期一评


线上线下共治筑牢食安底线


本报办理评论员 王学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需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和最严肃的问责来保障。李沧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线上线下共治,为广大市民筑牢了食品安全底线。


线上创新监管模式,全面做好风险管控。“明厨亮灶”是监管食品安全的一大利器,李沧区市场监管局将此进一步升级改造为“食安亮化”智能平台,通过手机终端APP软件即可对各餐饮单位后厨进行实时监管。这不仅打破了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瓶颈,还可实现环节全覆盖,做到无缝衔接,消除监管盲区。对于餐食品饮单位来说,执法人员的眼睛随时都在盯着,其威慑力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可以随时保留证据,为执法带来了便利。毕竟,一直以来,“取证难”都是困扰食安执法的难点。


线下做好重点整治,守土有责,敢于攻坚。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生产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环,必须重视源头治理。同时,食品安全也是经营“管”出来的。要围绕食品生产经营中的各环节,严格监管执法,打好组合拳。李沧区市场监管局一面以“精管”促“善治”,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将完善的监管制度作为实现高水平监管的基础;一面强力推进,严惩顽疾,果断亮剑,让消费市场秩序规范有序,赢来点赞一片。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与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息息相关。可以说,李沧区市场监管局通过不断努力,切实提升了城市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为创城夯实了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