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银行公账转私人账户限额是多少钱(公账户转私人账户限额是多少)

商讯快马 昨天



开户证取消后,试点地区银行按规定审核企业身份、开户意愿真实性以及基本存款账户唯一性后,即可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不再需要央行审批。


对企业来说,基本存款账户(基本户)是经营所必须的,是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主办账户,企业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户,是开立其他银行结算账户的前提。

试点地区的开户证取消后,12月1日起,试点地区银行将为企业开立基本存款,将增加账户管理协议,增加身份验证方式,加强“公转私”管理、健全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加强销户管理等试点内容,第二阶段业务处理办法另行通知。




从12月1日起,个人银行账户转账管理将会更加严格了。尤其是那些还在用私人账户发工资的老板们,那些超过限额划款的银行账户,都要小心了!

个人5万以上、20万以上转账注意了

今后没有任何银行可以包庇任何企业或者个人,哪怕是自己的大客户,只要发现账户有可疑,必须上报税务和中央银行,由于银行和税务信息共享,如果银行不报,税务迟早也会查到,那性质就不一样了,银行也会跟着遭殃!

一、个人5万以上交易、20万以上转账注意了,可能受大额可疑监控

明年1月1日起,央行关于非银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的新规施行,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账户5万元以上的大额交易要上报了。


这个通知施行后意味着,个人账户的大额交易及流水异常将接受央行监控管理;这之中,不仅仅包括银行账户收支情况、网络银行收支记录,还将包括公账转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非银支付机构的记录。今后,我们个人使用支付宝或者多少微信购物消费达到5万块钱以上、转账金额达到20万以私人上,就有可能被列入大额可疑交易进行监控。

二、什么情况容易被重点监管呢?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


①公对公单笔转账支付或者累计200万元以上;②账户私对私或者私对公,单笔转账支付或者当日累计交易20万元以上;③不管谁对谁,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交易。


三、什么叫现金交易?

包括现金缴存、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现金票据解付及其他形式的现金收支都叫现金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现或者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与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相关的,不论金额大小,都要提交可疑报告。

四、怎么监管? 谁来监管?

大额转账支付由金融机构通过相关系统与支付交易监测系统连接报告。并在交易发生日起的第2个工账户作日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大额现金收付由金融机构通过其业务处理系统或书面方式报告。并在于业务发生日起的第2个工作日报送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并由其转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而且,这些信息会提交给税务,查询你这些交易内容有没有涉税信息。

五、以下情况要小心

①老用现金交易,而且数额、频率及用途都跟你正常经营情况不相符。

一个小公司,总限额有和企业经营规模资金收付频率及金额不符的收支,明明是卖日用百货的,怎么会动不动就有几百万几千万的流水?

②资金收付流向与企业经营范围明显不符。

例如:明明做餐饮的,天天收到钢铁公司的大额转账,再往影视娱乐公司转。

③股东或者法人或者其他不明个人,短期内频繁发生资金支转付。

今天给某总转100万,明天公又给他转200万,过了两天他转回来500万,这能不引起别人注意吗?

④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

这个公司都废了好久了,前段时间突然复活,而且没什么业务,却有大额转账进入,这能不一起注意吗?

六、平时要怎么操作呢?

①那必须转大额现金,到底该咋办呢?

正常交易就让转,就是被重点监管,税局和银行多几道手续,正常经营没啥怕的。

②那客户非要用个人账号转款到公司公账怎么办?

如果是公对公交易,对方却以个人账号转款,那笔款可以退回给客户个人账户,并让客户用公户转过来。最好在交易前就讲明要公对公。注意最后在转账前提醒客户,用公账转款。

如果客户非要用个人账户汇款,那么在用途里注明“代限额**公司付货款”,就符合法律法规,也是安全的。

如果款项已经汇过来了,汇款单也没注明,你又不想给他退回去,跟客户协商一下,另公开证明单即可。银行

③没办法,我们公司金额大,开票少,客户全是个人,还不让客户大额转账,那还能不能做生多少意了?

没说不让转,是说要重点监控!确实会有很多公司,客户大部分是个人,例如传媒公司、餐饮公司、服装企业,不开票收入很多,资金来源也基本是个人。如果是实际业务的情况下,是没有影响的。怕的是你收了钱,却在账面上显示全都和生产经营无关,或者本来就跟生产经营无关,那套路就跟洗钱一样一样的好嘛!

④如果老板从企业借了很多款项,快到年底了,老板要把款还回来,可是超过20万就被监管了,那我一笔笔的还总可以吧,频率控制在几天一次比较合适?

该还款就还啊,你们正常的业务往来怕什么呢?

⑤账面上挂着很多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老板一下子打给公司50万,说让把那些挂账想办法平掉,行不行啊?

公司的应收账款凭啥用老板自己的银行还啊?这不明摆着告诉说你们公司的各种交易公私不分吗?何况还是大额的、高频的。

如果你确实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款项都打给老板了,那么先梳理一下哪些是这种情况,把应该还的应收账款清单理出来,再找出相应的单据,资料,对应清账。

案例警示

案例1:

黄某在眉山市某商业银行开设的个人结算账户,在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共发生交易1904笔,累计金额高达12.28亿元。这些交易主要通过少钱网银渠道完成,具有明显的异常特征。


2017年转6月,眉山市某商业银行依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向眉山市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提交了一份有关黄某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眉山市人民银行立即通过情报交换平台向眉山市地税局传递了这份报告。最终税务查出来黄某2015年从其控股的眉山市公司取得股息、红利所得2亿元,未缴纳个人所得税4000万元。

金税三期下,没有任何银行包庇任何企业,哪怕是自己的大银行客户,只要发现账户有可疑,必须上报税务,因为个人账户大额和可疑交易银行税务共享信息!

如果银行不报,税务迟早也会查到,那性质就不一样了,那么企业在银行的哪些交易行为容易被查呢?当然是一些避税行为了。

比如,目前有不少企业为了少缴税,就试图利用私人账户来“避税”。

在这里,我可以告诉这些企业,2018年的税务稽查,不仅要查公司的账户,更会重点稽查公司法定代私人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账户!

一旦被稽查,补缴税款是小事,还要缴纳大量的滞纳金和税务行政罚款,构成犯罪的,甚至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案例2:

北京市通州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向北京创四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主要内容如下:通州国税稽查局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李元兵在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开立的个人账户进行检查,发现以上两个账户均是用于收取客户汇入的购货款。

处罚决定:对公司少缴增值税377,286.46元、企业所得税101,515.75元分别处以0.5倍的罚款,金额合计239,401.11元。本来想“避税”,结果被追回税款不说,还倒贴了23.9万罚款,更重要的是影响以后的企业信用等级,得不偿失!

公司的收入放入老板自己的口袋里,这是中小企业普遍的现象,公布的收是入只是冰山一角。企业偷税的一贯伎俩往往也是企业收入频繁流入老板个人账户,这样似乎天不知地不知的就偷税了!税务和银行没有深度合作之前,似乎税务的稽查手段有限。但是现在可能在税务局拿到银行的数据就已经大体发现企业偷税的链条了!以后这种情况确实要小心了,不要做违法的事情,自由才是世界上最贵的东西!

公司用与企业经营无关人员的少钱私人账户,例如,老板老婆,老板儿子,老板女儿。只要是真查,所有跟你有血缘关系的所有人的银行账户都要拉出来一一核对,根本逃不了。

其实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虽然有权查询个人和企业银行账户,但是程序和掌握的信息有限,执法力度往往打折扣。但是从2018年开始,各地银行与税务、反洗钱机构合作力度加大,老板私人账户与公司对公户之间频繁的资金交易都将面临监控。

今天起这些企业要注意了

一、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

这种企业说实话,三年长亏不倒的话,必有隐情。其实税务稽查人员去企业一看就能明白,企业规模和发展势头还不错,员工也很积极,就是账面亏损,这种企业很有可能存在隐匿收入的可能性。

二、收入成本严重不匹配!

企业呼呼的往外出成本费用,就是收入不见增加,钱去哪里了啊?毛利偏低、税负偏低的企业,往往不是偷税就是虚开发票。

账面库存几百万,实际可能都没有了!

这些纸上富贵看上去很风光,但是经不起税务实地核查,一去库房就可以看出企业的好多库存不知道是已经卖了多久了,但是因为老板不让去做计收入,就没有结转成本,就一直虚挂!

三、客户是2c的企业很容易隐匿!

大家最常见的什么教育培训、餐饮、装修、小超市等这些企业往往客户是个人,个人又不去要发票,这就给偷税创造了良好的土壤。

四、最后提醒:

金三启用以来,已经有很多企业因为历史资金流水不明,被系统通过税务申报的数据排查出了问题,有虚开发票用来抵税的,也有压根没有入账的不明收支,都被要求补缴税款几十上百万公账转,不补?就等着上门来搬账本吧!

再次提醒老板和财务:公司的业务往来一定要按照规定走公帐,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想着走私账偷逃税款,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致各位企业家: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没有想过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


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真格基金创始人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