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武汉工商管理门户网站(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门户网站)

2021-03-17 11:23


武汉国际贸易城以高质量发展之武汉市势逐梦再启航。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城市复兴的助推器。


按照我市打造“五个官网中心”的部署要求,近日,市交通运输局起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实施意见(2021-2025年)(国家商贸物流中心部分)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链接全球的国家商贸物流中心,重塑新时代“货到汉口活”和“货经汉口活”。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武汉市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展望“十四五”,武汉市将构筑畅通国内国际的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力争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社会物流总额达5.5万亿元。


“钻石结构”串联中国物流体系。




武汉位列国家“钻石枢纽”中心


物流竞争力排第六位


武汉是国家确定的全国性物流节点、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近日,武汉市交通局依据《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中国城武汉市物流竞争力报告(2020)》等资料,对武汉市物流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显示,武汉在全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六位,物流产业规模总体位居全国城市前五位、中部地区首位。


该报告披露,从全国格局来看,中国区域物流格局正进入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等为核心的“五极”时代,五个城市顶点构成的“钻石结构”串联中国物流体系。在中国城市物流地图上,武汉正好位列“五极”中心(上图所示)。


“武汉水陆空交通发达,是国际性综合性交通枢纽,超大城市交门户网站通格局基本形成。”武汉市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交通中心城市指数围绕交通聚集度和交通联系度两个维度分析,包括陆路运输量、航空运输量、港口吞吐量等若干指标。通过综合分析对比,国家交通中心城工商管理市指数排名,武汉位列第六位。


“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该分析报告指出,城市物流竞争力前十强中,武汉评分为71.18分,为中部城市最高分值。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集铁、水、公、空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武汉市,武汉枢纽布局、市场覆盖和地理区位具有突出优势,物流营商环境良好,经济和城市首位度高,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不过,该报告也指出,武汉国际物流方面评分较低。目前,武汉市国际物流通道发展仍不充分,需结合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统筹推进。


武汉打造陆港型物流枢纽。




2门户网站025年基本建成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接续“货到汉口活”


物流业是经济活动的血液。


统计显示,2020年,全市货运总量达6.36亿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3.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201家,总数位列全国城市第二位(仅次于上海),物流业已经成为武汉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此,该“实施意见”提出,围绕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贸易枢纽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三枢纽一中心”。到2025年,基本建成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链接全球的国家商贸物流中心,重塑新时代“货到汉口活”和“货经汉口活”。


具体表现为,交通支撑功能不断提升,加快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加速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达2000亿元;总体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总额突破54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500亿元,电商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消费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总额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在国家提出双循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武汉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正当其时。”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熊文杰认为,加快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体现了武汉从“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迈进,从“货到汉口活”到“货经汉口活”胜景重现。




加速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铁水公空齐头并进,物流大通道加速成型。


3月16日,鄂州花湖机场建设现场,车辆往来如梭,机械一片轰鸣,机场跑道在紧张地施工,航站楼主体工程和航架已进入整体装修阶段。这个全球第四、亚洲最大的货运机场有望在今年底投入试运营,与天河机场构建武汉航空客货“双枢纽”大通道。


该“实施意见”提出,为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武汉将加快推进空港建设,实施天河机场扩容工程,建设第三跑道、谋划第四跑道,推动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和周边机场协同发展,加快“双枢纽、多支线”机场布局。


此外,武汉将推进中部陆海大通道建设,加快构建直达欧洲、中亚等国外枢纽城市的国际铁路干线通道和至日本、韩国的江海直航通道,以及经沿海城市出境的铁海联运通道和经上海转运至中国台湾工商行政管理局、东盟地区的江海联运通道。将不断完善陆港网络,加快沿江高铁、武汉枢纽直通线建设,构建“超米字型”高铁枢纽网,完善“一环八向”普速铁路货运网络,构建“六环二十四射多联”的高等级公路集成式快速路网络等。


该“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能力达到120万标箱,全市铁路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主城和副城进出通道实现“2(条轨道) 3(条快速路) 3(条主干路)”的复合交通走廊,天河机场货邮吞吐能力达到40万吨。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交通硬件设施是构建物流体系的基础。把武汉连接国内外的水陆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好,以此,加快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加速融入工商管理“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武汉打造港口型物流枢纽。




投资438亿元


高标准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


2月28日10时许,随着一声汽笛鸣响,全国内河最先进、最大装载量集装箱船舶“汉海5号”,满载出口物资从武汉阳逻港二期码头向上海洋山港缓缓驶去,这意味着武汉港口型物流枢纽再添新航线。


据悉,武汉是全国仅有的3个(另2个为南京、重庆)集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于一体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去年10月,武汉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


该“实施意见”提出,武汉高标准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主要包括,扎实建设港口型物流枢纽,依托阳逻港建设和一体化运营,巩固拓展近洋直达航线,加快构建国内转运网,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多式联运,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加速打造陆港型物流枢纽,依托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建设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突破性发展多式联运,打造内陆国际铁路物流枢纽港。协同共建空港型物流枢纽,依托天河机场、花湖机场运营合作,协同构建国官网内全货机航线网络,加密通达国际客货运航线,形成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轴辐式航空网络体系。


培育发展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依托国家级开发区,探索推进虚拟生产、用户直连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依托武汉国际贸易城,发展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消费物流新模式,打造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现代商贸物流平台。


据武汉市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五型”枢纽建设,近期重点推进49个重点项目建设,涉及投资总额438亿元。其中,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实施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金控国家粮食物流基地等5个项目,投资总额143.7亿元。


该“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水铁联运比例达到20%,把阳逻港建设成中部地区枢纽港,基本建成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内全货机航线达到50条,加快成为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平台。


据悉,目前,围绕“五型”枢纽建设,武汉武汉市正在深化“十四五”物流规划和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细化相关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实践进度,确保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策划:武汉市物流办公室 长江日报城市物流传播中心 撰文:陈永权 吕作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