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银行开户 >

三孩政策(三胎政策的论文3000字)

2016年,当“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时,有不少专家都大胆预测,未来几年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或达到3000万,更有甚者扬言“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将到来”。但最后都被啪啪打脸了。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出生人数仅1786万,只比2015年多131万,和专家预测的3000万,相差十万八千里。更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随后的4年时间里,出生人口数量更是迎来“4连降”:2017年1723万、2018年1523万、2019年1465万、2020年骤降到1200万。


此外,根据不久前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我国的出生率首次跌破10‰,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而比“不愿意生”更严重的问题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更“不愿意结婚”了: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的,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用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的话说,我国目前的人口态势已经非常严峻了。不仅如此,他还预测,“不出万一,要么是2021年,最晚是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就会到来。”


众所周知,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会导致社会高度老龄化和人口衰退,进而引发诸多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尤其是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不仅会加重养老保障的负担,还将导致此前大量劳动力释放所激发的发展能量、人口红利以及消费能力不断衰减。美国经济学家哈瑞丹特甚至在其《人口峭壁》一书中明确告诫道,“人口负增长将是中国债务、房地三胎产泡沫加速破灭的根本原因。


在人口领域其实一直都有一个基本三孩的常识,那就是人口的逆转会逆转一个国家的发展势头。以日本为例,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的根本原因,其实是人口问题——日本在2000年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2005年人口开始下降,从而导致日本加速进入老龄化,经济停滞。


一句话,保持人口的合理增长,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是我们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并不高,距离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也有人口学家直言,我们当前属于是“未富先老”,这意味着我们更没有经济能力应对人口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


既然二孩政策“催生无效”,且我们当前又面临非常严峻的出生人口逐年下跌趋势,那么想方设法“催生”,以扭转人口颓势就变得极其重要。国家对此给出的策略是,既然二孩政策效果不理想,那么就干脆全面放开三孩——2021年5月31日国家宣布: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专家直言,“三孩生育政策”的到来,意味着“计划生育”时代的彻底终结。虽然名义上这个政策仍然存在,但是显然已经形同虚设了。


“三孩”政策出台后,年轻人(80、90后)的生育意愿有显著提高吗?内行人一针见血揭露:三孩政策同样无人理3000字会,对于提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可以说是收效甚微。


有三点为证:第一、2016-2019年,一孩出生人口从981万降至593万。据此我们不难发现,现实中很多人连一孩都不愿意生,二孩、三孩又从何谈起;第二、机构调查问卷显示,只有不到8%的育龄青年可以接受生育“三孩”,另外超过92%的育龄青年都明确表示最多生两个孩子;第三、著名经济学家通过大数据分析认为,“三孩政策”鼓励生育效果将不会太理想,因为催生的对象搞错了,现在的90后思想观念完全不一样,年轻人生育的思想理念不再是传宗接代,因此“三孩政策”对他们来说基本就相当于没有。


2020年我国的GDP总量首次超过100万亿,经济上了个大台阶。随之而来的是国民经济收入的大幅度提升。现在的经济条件比过去好太多了,为什么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却不升反降呢?年轻人不愿意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总结认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其一、住房压力大。准确地说是不断上涨的房价在抑制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么一句话,“高房价是天然的避孕药。”这句话可谓露骨地完美揭露了现论文实:面对动辄三四万一平的房价,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只能“望房兴叹”。即便是三四线城市,房屋均价也已经过万,购买一套房子的门槛也提高到了三四十万,这还不包括未来30年每月近5000元的房贷。当前年轻人的普遍情况是,买房首付款都凑不齐,即便政策是掏空家里“六个钱包”买了房,也几乎等于掏空了全部积蓄,未来摆在年轻人面前的还有装修、结婚等一笔又一笔的开销;


其二、高昂的教育开支。2018年某教育平台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有48%的家庭教育支出占到40%,而辅导班是教育支出的重头戏,占总开支的比重超过62.5%。其中孩子幼儿、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四个阶段的教育开支费用,合计总成本大约是75.8万元到199.1万元之间。但是这还不算通货膨胀和学区房等其他开支;


其三、医疗、孩子看护以及其它生活开支。当然,不能忽略的还有年轻人生育观念的转变,尤其是女性受教三孩育程度越来越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当女性对事业有追求,当生育子女可能会影响事论文业发展时,很多女性就会选择晚要孩子,甚至不要孩子,这就会大幅压低生育率。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发布的一项对25个省(区、市)共计764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与生育之前相比,生育一个孩子使得妻子的就业几率下降约6.6%;继续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妻子,其就业几率再次下降9.3%。在专家看来,“生娃后家庭收入大幅下降”也是导致现在年轻人生育积极性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生育孩子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换句话说,现在的小夫妻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绝不会轻易生孩子,更不可能多生孩子。


基于以上事实,所以很多专家都直言揭露,放开三孩鼓励生育,并未直击痛点,也就是说并未“对症下药”。比如飞马旅联合创始人杨振宇12月9日在2021远见高峰会上就直言呼吁给年轻人“卸担子”——鼓励生育,得先帮年轻人卸除“三座大山”:住房、教育和医疗。压在年轻人身上致使其“不敢生”的是这“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不卸掉,年轻人就不可能有生孩子的想法,无论政策怎么号召都无济于事。


那么给年轻人“卸担子”的具体方案是什么呢?最近这段时间,不少专家都在积极建言献策。人口学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生一个孩子就可以获得奖金100万,这种奖励可以是现金、所得税和社保减免,房价补贴等多种形式。如此就能够达到激励生育的效果。


此观点一出,就引发大众激烈讨论。有人力挺,有人吐槽。力挺者觉得,这正是自己想要的政策,100万生一个孩子,不管是给现金还是教育基金亦或是购房补助,对自己都生育养育孩子,都有足够的帮助。吐槽的人觉得这种方案不切实际,以每年三胎生1000万人计算,按照梁建章的奖励标准,每年要花10万亿的财政支出,基本上占掉GDP总额的103000字%,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相较于梁建章提出的方案,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也提出了一份相对周全且直击痛点的“新方案”: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具体来说包括5大内容: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二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并对隔代照料实行经济鼓励;政策三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地分担机制;四是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五是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


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任泽平的这份“新方案”都比较贴合实际,归根结底是该方案直击当下年轻人“不愿生”、“不想生”、“不敢生”的三大“痛点”——缺乏完善的生育支持体系:0-3岁孩子无人带,父母其中一人全职带娃,家庭经济来源势必大减;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支付压力过大,普通家庭经济实力难以支撑,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只愿生一个孩子;此外,女性就业权益保障也非常缺乏,一直以来,职场性别歧视现象经久不衰,在倡导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在职场上却寸步难行。


当然,任泽平新方案中最迎合广大年轻人的是最后一条,“加大教育医疗投入,保持房价长期稳定,降低抚养直接成本”,这基本上和杨振宇提到的“帮年轻人卸除三座大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对教育先做了改革,清理校外培训。的房地产也正在做改革,改革学区房。随着我们更加重视公平,医疗社保可能也会面临调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