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安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①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赏析】我们现在常用“貌比潘安”来形容一个男子之美,可想而知,当年潘安少年时曾挟弹出洛阳道的盛况多么空前,美女们见到他无不为之倾倒。《晋书》记载:“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古人当时没有写潘安到底有多帅,采取烘托的手法,说那些美女们送给他的水果太多了,要用车拉,想想他要有多大的魅力。
但是,就这样的一个帅哥,他对妻子的感情却始终如一,可谓情深意笃。他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作《悼亡诗》三首,这只是其中一首。
替换高清大图
这三首悼亡诗,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只是如诉家常的话语。比如,“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意思是说远远看到这所我们共同住过的房子,我就想到了你;走进房子里面,我就想起我们以前一起的点点滴滴。
自从潘安《悼亡诗》后,这种《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与西方的悼亡诗意思接轨。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赏析】都说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却是婉约词无疑。所以,我们说一个词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则是相对而言。这是他悼念亡妻王弗之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开始这句就打动了我们,原来当初一别,天人两隔,已经十年。这十年,诗人是怎么过的呢?“不思量,自难忘”,诗人即使不去想,但是也忘不了,这感情真是非同一般。
替换高清大图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当时,他与亡妻生死两隔已经十年,即使当时,他已经娶了王弗的表妹王闰之,但他始终念念不忘,可见感情之深。
作者: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赏析】整首词,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同来不同归、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旧栖新垅、空床卧听等这些伤感词汇,加上个人身世际遇,使得整个词笼罩极其悲凉的意境!说实话,我比较喜欢这首,很有意境,化用前人诗句,不留痕迹。
比如,“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梧桐半死“是借用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孑身独存的苦状,寂寞之情,溢于言表。
“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李商隐《石城》:“鸳鸯两白头。”),而词人此时已年届五十,也到了满头青丝渐成雪的年龄。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的孤独的凄凉。
据说,贺铸长得极丑,“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但却才华横溢、博闻强记,尤其善于融用前人成句,所成诗词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
4.离思(其四)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元稹这首诗,由于感情真挚,仅此一首便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句诗,化用《孟子 ·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之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去看过波澜壮阔沧海的人,就不想再去看其它地方的大海了;看过巫山那里波诡云谲的云,就不想再看其它地方的云了。
这后两句是点题,不然我们还不知道诗人要表达的意思。看了后两句就明白了:每天诗人随意地从如花似玉的女人堆里走过,懒得回头与左顾右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诗人修道的清心寡欲,另一半是因为心里有了你,已经装不下别人。
当然这里,诗人不是想说什么沧海与巫山,诗人采用比兴的手法,托物言情,把它们比作自己的亡妻,诗人用人世间最美好的风景来比作亡妻,足见对妻子的感情至深,矢志不渝,眼里只有亡妻,其他的女子谁都入不了他的“法眼”。
不过,现在看来元稹这句诗远比孟子那句出名,这首诗也成为诗人的代表作品。我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唯有真情才会动人”,多少年来,这首诗不知道打动了多少痴男怨女,成为爱情千古绝唱,被反复引用传唱。
替换高清大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