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银行卡取款请与开户行联系(银行汇款需要对方开户行地址)


视频截图



同时,游客使用外币卡取款,也会有ATM服务费。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


骗局一:货币兑换


易发地:东南亚、津巴布韦


行骗手法:小的兑换点常常以低汇率吸引旅行者,实际却以没有大面额纸币为由换出大量小面额纸币,这种往往需要仔细清点才能发现并不足额。


应对方法: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别怕麻烦,去银行换钱!或者使用信用卡消费。


骗局二:克隆银行卡


易发地:巴西、东南亚


行骗手法:诈骗者在ATM中装入假的读卡器,一旦插入银行卡,密码及卡片信息会被读取。


应对方法:不要使用单独的或者看起来破烂的ATM,尽量在银行工作时间内使用ATM。


骗局三:信用卡盗刷


易发地:巴西、东南亚


行骗手法:一次购物,多次付钱。在使用信用卡购物时,有些私人纪念品店会偷偷盗刷多次信用卡,伪造虚假交易。


应对手法:当面刷卡;可以在记住信用卡背面的CVV/CVC2号码后将数字用电胶带粘住或者刮掉(记住千万别把卡刮废了);给信用卡开通短信服务;设置单次消费限额。


骗局四:公共交通


易发地:印度火车站


行骗手法:刚抵达火车站就有人“热情”地询问你目的地,然后再告诉你最后一班开往目的地的火车已经开走了,建议你包车,再索取高额车费;其次,骗子会告诉你当天的售票窗口已关闭,带你到私人游客中心购买车票,进而赚取佣金和手续费;再次,在月台上,还可能有一些冒充印度铁路工作者的骗子告诉你需要支付电子车票验证费才可以上车。


应对方法:网络如此发达,请在线预定车票!若需现场购买,一定直接前往政府认可的售票窗口,若遇阻拦,不要理会!若在非正规地点购买车票,确保拿到的车票等级与你支付的价格是相匹配的。


骗局五:选择出租车出行


易发地:东南亚、欧洲


行骗手法:绕远路;不愿打表强行索要高额车费;在白天使用夜间计价方式;以没有零钱为由拒绝找零;找钱的时候在纸币上“动手脚”。


应对方法:带足零钱,避免使用大额钞票;提前查好路线及距离;一定要求司机打表,不打表就换车;付款时算好车费,付钱和收回找零时记得看清面额。


骗局六:酒店骗局


易发地:美国


行骗手法:客房服务要求收取额外的现金或信用卡;在睡梦中被“前台”电话吵醒,声称由于内部系统崩溃等原因向旅行者索要信用卡信息。


应对方法:酒店费用一定通过登记到酒店的信用卡支付,其他的现金或信用卡支付不要理会;此外,夜间来电一定警惕,避免在迷糊之中让骗子有机可趁。


骗局七:“幽灵”菜单


行骗手法:一串菜单里多杯酒、多盘点心,是餐厅有意“加菜”还是服务员不小心“手误”?


应对方法:请记住自己点过的菜(记数量也行啊),结账时仔细核对菜单,发现自己没点过的餐,一定要与服务员确认。


骗局八:私人旅行社


易发地:印度、泰国、非洲、美国


行骗手法:路边搭讪,带你去私人开办的游客中心,通过帮忙订酒店、车票等方式收取回扣,不仅价格贵,质量也难以保证。


应对方法:不要理会搭讪、推销的人,直接告诉他们你已预定好;前往正规有保障的旅行社进行产品预订;预定时只支付少量现金。


骗局九:户外项目骗局


易发地:东南亚


行骗手法:租用摩托车、自行车、摩托艇等游玩工具时,不良商家将原有零部件故障、外表损坏等问题归咎于租用者使用不当而要求赔偿。更甚者,不良商家可能会尾随租用者,当其到达目的地,停好车离开后将其偷走,再索要赔偿金。


应对方法:租用时一定跟老板详细检查游玩工具状况、外观,双方确认,可以拍照留证以免归还时引起争议;提前准备一把锁,在租车后使用自己的锁要稳妥得多。


骗局十:“强买强卖”


易发地:欧洲


行骗手段:不由分说为你戴上手绳还打上死结,再要你支付高额费用;强塞给你一包玉米粒,等你喂完鸽子再来收钱……


应对方法:在街上过度热情搭讪的人一定要提前高警惕。


国外的骗局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殊不知,有多少出国旅游的人其实在国内就已经掉进了陷阱。


骗局十一:出国旅游保证金骗局


易受骗人群:老年人


行骗手段:以低价或者零团费吸引消费者,但要缴纳高额保证金以避免游客滞留国外,但当游客旅游归来之后才发现所谓“旅游公司”已经人去楼空。更有甚者,交钱之后就再没有收到出国旅游的安排信息了。


应对方法:低价诱惑要谨慎,切忌因小失大。旅行团费其实是种预付方式,低于首段交通票面价即是陷阱;游客要选择以银行办理保证金三方协议冻结证明的方式缴纳“出境游保证金”,签订合同时要查证旅行社的资质,看清条款,避免陷入“出境游保证金”无保证的陷阱。


骗局十二:境外免费旅游体检骗局


易受骗人群:女性


行骗手段:包括美容院在内的各种公司通过组织客户免费到境外旅游、体检,与境外虚假“医疗机构”相勾结,把健康人检查成“癌症”患者或是宣称能够预测“癌症”,再以国外“先进医术”、“专家坐诊”等噱头推荐患者打“抗癌针”、买“抗癌药”。


应对方法:保持足够的警惕,特别是遇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要克服占小便宜的心理;在境外被诊断为“癌症”且面临巨额医疗费用时,以防被骗最好是回国再次检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