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客服电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客服电话号码是多少?)


借钱投钱“套路”多 金融消费者“防不胜防”


时代在进步、消费在迭代。作为市场的消费主力,新一代年轻人面对喜欢东西往往缺少考虑而冲动消费。不少非法借贷平台正是看中了这点,在宣传“无抵押”、“无贷款”和“快速放款”的同时,绝口不提背后隐藏的超高利率。不少年轻人最后无力偿还,越陷越深。


“借钱”要小心,“投钱”也要理智。尤其是近年来,不少老年人听信非法网络理财平台的宣传,经不住所谓的“高回报”的诱惑,最后“两手空空”。


退休工人方女士平日闲置资金以储蓄为主。某日起,有一位李姓的理财经理经常到小区宣讲,介绍“三年后本金翻倍增涨”的高回报网上理财平台。前期,方女士陆续转账至这个平台理财16万余元,并较高的收益回报。2个月后,李某告知方女士,该平台举办搞6周年的活动,若投入更多的资金,到期利息会更可观。方女士立即转账10万元至指定账户。结果转账后,再也无法联系到李某,方女士才终于意识到自已被骗了。


“这些平台往往先给一些‘甜头’,即使投资者觉得心存疑虑,但看到理财收益到账,就抱着侥幸的心理,于是一步一步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面对“套路”,金融消费者该怎么做?


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有着资金需求的金融消费者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正规平台,一定要仔细查看对方资质和信誉,不能因为紧迫心情,就盲目寻找不正公司借款。


合同也不能“一签了之”。“一般来说套路贷的合同通常存在霸王条款或欺诈性表述,若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脱身。”该负责人提醒道。


此外,无论是否属于套路贷,消费者在贷款的各个流程中都要保留相关的证据,必要时可以采取拍照或者复制等措施,确保在纠纷发生时能够提供必要证据。


对于近年来兴起互联网投资平台,浙江银保监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听到陌生人或平台工作人员的讲述或者广告信息,要细心甄别。


“消费者最好能从背景和政策环境出发,对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方面进行反复对比。涉及具体业务时,消费者最好能够寻求银行理财经理、律师等专业人士的意见。”


理财投资必然伴随风险。浙江银保监局提醒,对身边亲朋好友、邻居推荐的“高收益”、“高返利”产品,投资者应敬而远之,决不能抱着自己不会上当受骗的侥幸心理。


除了畅通投诉渠道,监管机构也积极搭建平台,助力消费者纠纷诉求多元化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