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 资质代办 >

微整形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最新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新华社广州5月30日电题:失明中毒频频发生,揭秘“打一针就变美”背后的微整形市场乱象


“不用开刀、手术,打一针就变美”,这是微整形机构惯用的噱头。“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来,各地频发微整形美容变毁容事件,很多求美人士微整形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危及生命。


(小标题)微整形导致失明、中毒等病例明显增多


目前,注射美容常用三类针剂:肉毒素、玻尿酸和胶原蛋白,可以局部改变形状,产生隆鼻、隆下巴、瘦脸等效果。


记者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了解到,因注射美容针引发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十分常见。近两年,该院每年都会接收近百例患者,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近一个月内,该科室连续接诊3起此类病例。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专家介绍,微整形并发症临床表现有血肿、神经损伤、栓塞、组织坏死、感染、皮疹、表情失衡、疤痕、肉芽肿等。根据常年接诊经验,注射美容针引发严重并发症的案例主要有三种类型:


——注射玻尿酸隆鼻导致失明。30岁左右的朱小姐今年在广州珠江新城一民宅内举办的“美容整形培训班”上,与“同学”互相注射玻尿酸隆鼻,导致当场失明。


据朱小姐介绍,这个美容班通过微信圈招募,号称请了一些台湾、香港的老师来培训注射玻尿酸隆鼻。培训班内20个人,两个人一组相互打玻尿酸,朱小姐自己给别人打没事,别人把自己的眼睛打瞎了。


——注射不正规肉毒素导致中毒。近日,一位女士在广州一家美容院打所谓韩国进口的肉毒素瘦小腿,结果导致循环呼吸系统麻痹,危及生命前来该院治疗。


“这明显是肉毒素中毒的症状。患者给我看了这个全是韩文的肉毒素包装盒,因来源不明,很可能滴度不对。”该院整形美容科主任罗盛康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就在今年4月份,全国各地接诊了二三十个类似的因注射肉毒素而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的病例,这是典型的肉毒素中毒症状。


——注射明令禁止注射的药物导致组织非正常增生。比如,生长因子只允许外用于创面,却被非法注射到体内。罗盛康介绍说,该院一位患者在广州番禺区的一家生活美容院注射生长因子隆下巴,半年后,她的下巴组织不受控制地增生、疯长。最近前来就医时,这位患者的下巴已经“长得像鞋跟”,很吓人。“这些生长因子注射时并没有异样,一般都是半年后产生并发症。”罗盛康说。


(小标题)6角钱的冻干粉冒充8000元的肉毒素,非法行医者拖拉杆箱到处“串场”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方面是有问题的美容针剂产品,另一方面是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人员在各种不正规场所开展微整形服务,这些都使微整形行业暗藏风险。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美容填充剂假货盛行。南京市公安局栖霞警方曾捣毁生产、销售假药窝点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扣押上千万元的假药品及医疗器械。


“售价动辄一两千元、甚至达到每瓶8000元的‘肉毒素’,有的竟是由藏在民居里的小作坊加工的,原料是成本仅每瓶0.6元的冻干粉。这样的利润远超贩毒。”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燕子矶派出所教导员龚恩东说。


浙江嘉兴市海宁警方证实,当地警方最近破获一起生产、销售假美容药案,缴获大量未经我国药监部门批准、非法入境的溶脂针、肉毒素、瘦脸针等假药,涉案价值5000余万元。


罗盛康介绍,以玻尿酸为例,国家批准使用的产品屈指可数。“我们拿正规产品的包装盒给并发症患者看,约有一半的人表示用的不是这些。”瑞蓝2号玻尿酸具有唯一的防伪编号,市面上居然出现100多个假冒产品贴了这一防伪编号。


此外,良莠不齐的行医从业人员,不正规的医疗美容场所,与微整形并发症的发生不无关系。


一位市场监管业内人士介绍:“一些美容师没有经过基本的业务培训,其注射的位置、剂量都问题多多。”


记者了解到,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相当一部分不具备相关资质的美容院甚至私人诊所、小区会所也开始做起了注射美容。根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统计,出现注射美容并发症的病例,有三分之一来自非医疗场所,很多是在生活美容机构、民房、酒店等,还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来自非整形美容医生如妇产科医生跨界做的手术。


据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上官士浩介绍,一些非法行医者打着医生旗号,拖着拉杆箱在各个美容院之间赶场。通常是事先通过美容院约好手术时间,术后“医生”马上离开,不给任何票据。


此外,QQ、微信等,成为不正规微整形美容的推销窗口。记者随机加了几个美甲店的微信号发现,虽然实体门店从表面上看只从事美甲或美睫业务,但其朋友圈里一直在推荐各种注射类的美容项目。一家美甲店主告诉记者,肉毒素和玻尿酸是目前做得最多的项目,每个月都有医生到固定的酒店帮助注射,提前预定即可。


(小标题)违法成本低,监管处真空


罗盛康说:“很多时候是因为美容变毁容后消费者才举报,有相关部门介入,预防性、前置性的监管很少。”


杭州市一医院美容科主任张菊芳认为,“非法行医之所以猖獗,主要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美容院、美容师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到,可能只罚几千元,比起赚几百万元微不足道。而且一个窝点查掉他们能迅速换一个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2345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